观后感1000字

六福喜事观后感1000字

发表于2014-06-20 17:49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六福喜事观后感1000字
  香港喜剧与大陆的本质区别何在
  文/马庆云
  香港喜剧电影在大陆向来不受欢迎,尤其以每年年尾的贺岁剧最为口碑低下,这可能是让香港电影人很奇怪的事情。很多香港电影人将症结所在定义为,粤语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认为很多粤语的笑料,在大陆普通话的语境中是炸不出来的。早年周星驰的很多反讽喜剧电影,即使转换为普通话,也是十分好看的。这点足以驳斥粤语说。
  我们倒是不妨赘述一下最近两年,在大陆口碑叫好的港产喜剧电影。《低俗喜剧》算一个,其它的,还真不敢恭维。《低俗喜剧》受认可,好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它没有树立什么高大全的精神楷模,也没说大道理,相反,倒是做了很多瓦解的工作。说白了,这一点,是与大陆的喜剧精神吻合的。
  拿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六福喜事》为例,它便是典型的香港年终岁尾贺岁剧的模式,在大陆观众中差评一片。究其原因,正因为它的故事环境离大陆太远。在大陆各个生的起养不起的环境中,演一个香港人不愿意生孩子的故事,显然不合时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根本没有金钱困境。香港人过着根本不需要为钱发愁的日子,轻而易举地就能家里还几台车。我不知道普通香港居民的生活境遇如何,但影片中的情景,在大陆,俨然是与之针锋相对的。在大陆,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每天一睁眼,愁的,都是钱的事情。而在《六福喜事》这样的香港贺岁电影中,却如空中楼阁一般,无论男女老少,都已经脱离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与不能满足这种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我们满可以认为,香港领先大陆进入发达社会,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点,不在金钱上边。大陆喜剧电影便不一样,无论是《泰囧》还是《私人订制》,天下之人,皆为利忙。为了利搞出大量的笑话来。同样是贺岁电影,《私人订制》绕不过“我想有钱才能高兴”的路线。这正是大陆民众的真实反映。
  大陆人的高兴,来源于两点,要不就是有钱,要不,就是反讽不公正。大陆出品的所有喜剧电影,都逃脱不了这两个东西。在香港这个发达的地区,讲钱和不公正问题,可能都比较遥远了,所以,香港的喜剧电影,很难拿捏这两个大陆喜剧法门。像《低俗喜剧》这样的好评较多的电影,也不过是反讽了一下电影投资人对电影人造成的草骡子的不公正,因此才取得了大陆喜剧的认可度罢了。
  像《六福喜事》这样的电影,开始拿长辈希望晚辈生孩子这件事来做文章了。矛盾的冲突点在于,年轻的,还想多玩儿几年,年老的,就想着抱孙子。一个戏剧点,穿引起大量的闹剧桥段来,就拼凑成电影故事了。大陆影迷难免与自身的现实对照。大陆人不生孩子,大多数可不是因为还想多玩几年,而是穷屌丝,你生不起孩子。这样的贫富差距严重的电影与现实之间,能有笑点才怪。
  在香港的富裕环境中,缺少大陆观众认可与感同身受的喜剧笑点。同时,还有一点,尤为重要。香港文化体,是一个青年文化体,他的文化形成期,不超过百年。这种青年文化体,更像是一个婴儿的笑点智商。几个简单的动作,一些夸张的表情,就能笑出来。在大量的港产喜剧片中,表演夸张,是其惯用的手法。
  但是,大陆文化体则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更像是一个老年文化体。老年文化体的喜剧魅力在于“笑着把当年的苦难说出来”。所以,在优秀的大陆喜剧中,笑背后的,肯定是不笑。大陆文化体下的笑,太过于沉重。
  我们可以说这种沉重,是几千年的文化性格带给大陆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大陆孩子自出生开始,便亲身经历各种沧桑,他们大多少年老成,过早的进入了这个老年文化体的认同圈。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诸如《六福喜事》这样的港产喜剧片在大陆市场上折戟沉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知道小时候每个人是不是有这样的梦想,在蛋糕店或者玩具店找个角落藏起来,等下班后,痛痛快快的吃一顿蛋糕或者痛痛快快的玩一次玩具。或者是发个狠:长大有钱了一定把冰淇淋或者冰棍什么的吃个够,结果长大了你还会有这种想法么?
   香港贺岁片感觉也是如此,90年代的贺岁片,家有喜事,花田喜事,八星报喜这类片子和如今的六福喜事又有什么区别呢?当年我们眼界狭窄,网络又不发达,更多的港片是通过录像带来看到的,看到一些搞笑的桥段,哈哈大笑,可如今呢,各种网络段子使我们的笑点大大降低,港片又是十几年不变的风格,所以当港片离开录像厅进入大荧幕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爱看香港贺岁片了。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00字
  • 下一篇:惊涛骇浪观后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