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杀手》观后感
在《双子杀手》上映之前,看过了很多低分差评,还有人在李安采访的直播中提问是否感觉到叙事能力下降。观看之前我坚信,哪怕李安导演这次失手了,也不代表他的创作生涯从此走下坡路,我一向不主张期盼一个人从来不出错,哪怕这个人是李安,他又不是影片里反派威瑞斯创造的剔除人性缺点的克隆人。
技术方面,大概我这种不太能够分辨清晰度差别的观众实在是少数,因为我在看电影时开启脑补模式,哪怕是模糊不清的画面,根据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再结合剧情发展,人物在打斗、骑车时(我自认为)应是怎样的表情,便已经“看到了”——只要不是暗成《权力的游戏》里异鬼决战时那种黑屏画面。对LUXE60帧优势的最深感受是在夜晚武戏,清晰将亨利和小克镜像打斗动作呈现给观众。
首映当天的映后交流,有观众提出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高帧率技术,例如伍迪艾伦与观众保持距离感的爱情故事风格,过于清晰会破坏梦境和现实的界限。但高帧率更适合科幻片、恐怖片……所以我想问,看清鬼的毛发是会加重还是削弱恐怖感呢?听过这个观点之后,我想了下60帧、120帧是不是会完全取代24帧成为常态,我的第一反应觉得,120帧会替代部分影片,某些故事类型依然更适合24帧。但是未来真的需要很多非24帧率不可的电影吗?对比当年默片和有声电影、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时的状态,一旦120帧被市场广泛认可,24帧最后真的会变成小众艺术表现形式了罢。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改变我们习惯太久的事物,都会经历从质疑、抵触到接纳、习惯的过程。所以,我更加佩服李安导演。如果他延续之前的任何一部成功作品风格拍几部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与其说他敢于走出舒适区,不如说他的舒适区就不局限在某一部作品里,有能力、有热情、有勇气探索更多电影内容,是一件值得尊敬与支持的事。
至于剧本方面,有低分差评铺垫,整体观影体验是高于预期的。叙事方面可能是李安最差的一部,但放在全部好莱坞商业片里是中上水准。据说剧本完成于上世纪90年代,听说历经六任编剧改稿,但看起来并没有突破性改动。电影前五分之四作为商业片还算可以的,直观感受是烂尾明显:无论是亨利、小克还是丹妮的矛盾,解决得轻而易举(剧透):真的没有其他克隆人了?丹妮竟然轻松回去上班?最后竟然是毫无悬念的“一家三口”大团圆。如果是其他导演也就罢了,我很难相信原因完全归结于李安的“失手”。李安在采访中说这次为技术探索而对剧情做出让步,我能理解在完成一部作品过程中的取舍,但我坚持故事本身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是被“舍”的。
(剧透)我猜到至少会有第三个“男主”出现,也猜到头盔下的脸是另一个他们,之前我脑补过亨利最终发现自己也是克隆人的剧情走向,但显然李安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一点都不残忍。我也猜到亨利劝小克放下枪之后,他会代小克开枪,但是我不敢相信反派死的这么干脆,大反派跳出来就是为了送死,他分明可以东山再起的啊!最让我震惊的是结尾,亨利和丹妮为大学生小克选什么专业而争执——“我只是不想他走弯路”、“有些弯路我想去经历”,这番对话实在太中国式教育了,结局场景放在国产片里是司空见惯的老套,说不定在美国大片里还有点……别出心裁?毕竟好莱坞拍了那么多克隆人故事,还没有以本体接克隆人放学这种合家欢结尾的吧。
以及本片观众愿意探讨的李安擅长的父子话题,似乎着重在威瑞斯和小克之间,他俩的关系是“我给你生命、供养教育了你”的父权思想代表,但威瑞斯明显是“以父之名”培养一名忠心员工而已。反倒亨利对小克,才是满满的老父亲既视感,中国式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将子女视作自己的延伸部分或者就是未来的自己,完全符合亨利对小克的期盼: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
如果李安延续之前的任何一部成功作品风格路子,都可以赚得盆满钵满,与其说他敢于走出舒适区,不如说他的舒适区就不局限在某一部作品里,他有能力、有热情、有勇气探索更多电影内容,是一件值得尊敬与支持的事。
我依然期待李安导演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