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1500字

发表于2020-01-23 09:5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

刚过去的219年12月,应该是冯小刚最“糟心”的一个月。

闷声拍下的电影《只有芸知道》遭遇了《叶问4》和《误杀》,票房被碾压,上映一个多月,截止目前,票房才1.6亿元。

反观《误杀》和《叶问4》,票房则一路狂飙,上映延期至春节,截止目前,两部电影的票房分别为11.7亿元和11.55亿元,相差并不是太大,并且在这个春节,还有可能继续攀升,最后票房数据会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在票房成绩上,《只有芸知道》无疑是输了个底朝天。但是,冯小刚真的输了吗?

从“小跟班”到“商业标杆”

说起冯小刚,还得从他的“发家史”开始说起。据说冯小刚最初是王朔的“小跟班”,在剧组做场记、美工,说白了,就是打杂的。但是,冯小刚并不甘于命运的摆弄,他是有着庞大“野心”的,这在他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里谈到过。

“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是他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因素。当然,今天从这个角度上去审视冯小刚,他的成功并没那么光彩。但是无疑这种性格助推了他在商业电影上的成功。

冯小刚在自传里说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如此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这种“谄媚”在今天看来同样有些“奴颜婢膝”的感觉,让人有些不适应。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可以看出,冯小刚为了片子过审,可谓费劲心力,为了一部片子,至于这么委屈自己吗?可能我们无法理解,但细想一下,一部片子的背后涉及着那么多人要等着它吃饭,演员、剧组工作人员、发盒饭的……想一想,也就能够理解冯小刚的苦衷了。

或许,也正是冯小刚这份执着与委曲求全,成就了他在电影上的成就吧。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这么“作践”自己的。

《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让他在影视界立住了脚跟,《甲方乙方》又让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从那以后,每年春节将至,观众都普遍有这样的期待:看冯小刚的贺岁片。“贺岁片”这个词似乎也是从冯小刚开始的。

从“小跟班”到“商业标杆”,冯小刚这一路走来,可谓步履蹒跚,并不容易。

冯小刚的三大“致胜法宝”

冯小刚的成功,一方面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尽一切可能抓住机会往上攀爬。另一方面,则离不开助推他在影视剧上成功的“三驾马车”:王朔、刘震云和葛优。

提起王朔,他是早期的影视剧圈绕不过去的人物,不仅是炙手可热的作家,还是知名编剧。后来的自传里,冯小刚永远忘不了与王朔见面的场景,他这样写道:就模样来说,和我的预期大相径庭,平头,娃娃脸,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所有的五官都很饱满,肩膀很宽,穿着一件套头的短袖衫。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冷不丁地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冷漠。

然而,就是这样填一个有着“娃娃脸”,和人见面略显羞涩的王朔,会成为影响冯小刚最深的人。冯小刚最初进入演艺圈,王朔就是“引路人”,当初,冯小刚也是从王朔的剧组从场记和美工做起的。也是早期跟着王朔拍影视剧,冯小刚积累了很多拍摄的经验。

可以说王朔是冯小刚的“伯乐”和“恩人”,虽然王朔一直没有承认,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冯小刚踏入导演行列后的作品,《甲方乙方》、《编辑部的故事》等等,都是由王朔操刀。简单总结下来,只要冯小刚在王朔剧本的原题材上进行发挥,就能基本保障电影完成度和内涵。

后来,坊间传闻王朔因为瞧不起冯小刚的“功利心”,和他分道扬镳了,但至于为什么两个人闹掰,至今依然是个谜,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王朔确实是冯小刚的“贵人”。没有王朔,也就没有今天的冯小刚。

冯小刚的第二架马车,是刘震云。同样是作家,同样是编剧。刘震云与王朔在风格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王朔有些北京“顽主”的愤世嫉俗和桀骜不驯,嬉笑怒骂,贴合那个年代的风格。而刘震云的作品相对要有深度一些。更多关注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有着独特的刘氏幽默。

和王朔不再合作之后,冯小刚和刘震云合作的作品不少,叫得上号的就有4部:《我不是潘金莲》、《一地鸡毛》、《一九四二》、《手机》。这几部电影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助推冯小刚事业的同时,也顺带带火了自己的作品,两个人的合作相得益彰。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冯小刚绝大部分的电影里都有一个名字:葛优。从初期的《甲方乙方》到《大腕儿》、《没完没了》、《编辑部的故事》,到后来的《天下无贼》、《手机》到《夜宴》、《非诚勿扰》等等,都有葛优参演或者主演。

凭借张艺谋《活着》,葛优成了中国第一个戛纳影帝之后,蜚声海内外,也让葛优成了国内最抢手的演员之一。这时候的冯小刚看准了这个势头,在葛优身上做了一次豪赌,事实上,也证明了葛优确实赌对了。他的作品里,有葛优参演的,基本上评分都不错,票房也收获满满。

从巅峰到感叹“廉颇老矣”,冯小刚败给了时代

其实,从《只有芸知道》上映的前期冯小刚的微博来看,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冯导变了,变的温和了。在微博里,他说:年过六旬是时候直面本心了,在《芳华》里我摘掉了面具,在《只有芸知道》里我脱掉了铠甲。我双鱼座的,就别伪装成变形金刚了。

郭德纲在一期节目里说,年少轻狂是可以理解的,年少时要没点狂,这人活着也没劲,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狂,那就纯粹找死。很直白的话,也很有道理。大概冯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一生,无数风波都挺过来了,有些事,也算想明白了。

换作以前,被观众骂,冯小刚铁定拍案而起,大骂观众不懂电影,小钢炮不是白来的。但是,在《只有芸知道》上映被观众指责节奏过慢是,冯小刚还发文道歉:您花钱看电影,觉得不好,我被骂几句是人之常情。

《只有芸知道》在票房上的失利有着多方面的因素,这里就不分析了,但记得第五代导演里有位说过:当时我们赶着第四代导演跑,将他们“拍死”在沙滩上了,同理,我想,冯小刚的身上我们也找到了类似的影子。他不是败给了电影,而是时代。

一代新人换旧人。如今的演艺圈,青年导演异军突起,佳作不断。作为老一代电影人,或许也到了急流勇退的时候了,把更多的机会留给新导演们,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但凭借着对电影的那份热爱,我想,我们依然还可以看到冯小刚新的作品,也希望他能给观众继续呈现经典吧。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倩女幽魂》观后感1000字
  • 下一篇:《篮球冠军》观后感12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