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王国》观后感
这些年我一直有一个爱好,就是看电影,看得多了,慢慢胃口也就变叼了。国产电影真是让人操碎了心,拿得出手的太少,所以一般都是看国外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比利时,等等。构图精巧,细节用心,故事完整,我都比较喜欢。
我总结了一下我最喜欢的电影应该是这样的类型,以真实事件为故事主线,有写实的态度,有精致的细节,有打动人的思想角度,我就会比较喜欢,如果其他的都不要,我最低的要求应该是写实和精致了。因为我看电影就像坐在火车上去旅行,我不在意主线剧情将带我去哪里,我在意的是沿途的细节。
联合王国这部电影就是这样,剧情很明确,就是一个非洲小国,世袭王位,派了下一任王位继承人去英国留学,由于处在二战前夕,这个小国是英国殖民地,而且种族歧视严重。他在英国和一个白人女孩结婚,经历重重阻挠让人们承认了这段婚姻,并把自己的小国家改制为民主国家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触动我的地方,我想写下来:
首先就是当我看到英国人作为殖民地地区长官召集这个国家的人开集会时(这个会议意义重大,是他们将要讨论这位留学回来的王子能否继承王位。),我看到在这片贫瘠得不能再贫瘠的土地上,慢慢的汇聚来了成千上万的人,他们大多数竟然“尽量”穿着西装,这些西装五花八门,也看得出尽量整洁,好似盛装出席,但是不得不说,西装不适合非洲人的身材。我有一种悲哀悠然而生。中国有自己的唐装,汉服,甚至中山装,而他们应该也有自己的服饰,但是现在他们被灌输了一种理念就是西装才是高贵的服饰,不管这个服饰是否实用,是否适合他们,他们只知道英国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做一些高高在上的事情的时候都是穿的西装,这是一种深入观念的奴役。这让我想起我前段时间在“得到”上面买了一堂关于如何挑选西装的课,我也是被这种主流的西装文化所蛊惑,想研究一下里面的门道,想提高一下自己的衣品,但是越听我越是听不下去,因为讲解人的那种优越感和张口闭口以英国王室为标杆的审美标准,让我感觉到了病态,感觉就像英国王室如果哪天穿个拖鞋出来逛街都是高雅的,都会掀起一波时装新潮一样,以至于我没有听完就放弃了。
言归正传,当他们的酋长西装革履的在台上慷慨激昂的发表讲演时,(内容是符合英国人的意愿的),一旁的英国人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高高在上,好似看着一个猴子正穿着他们教他穿的衣服,说着他们训练他说的话。而这位酋长此刻无比庄重的在处理着他的国家大事。文化的奴役才是最彻底的奴役。
我记得在某一本书里面看到过这样的表达,中国跟其他国家不同,中国人不能简单的奴役,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儒家文化和天下统一的思想根深蒂固,这是那些白人对中国人最搞不明白的地方,以至于中国从来没有被完全奴役过,这是我们的幸运。
在这部电影里的那个英国地区长官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里,我看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影子,这些人就是所谓的“精英”,从他那里一会儿一份文件,一会儿一个规定,可以感觉到英国那套完善的殖民体系的强大,以至于你并不觉得他是完全的在剥削黑人,你更不可能跟他硬钢。但是你明显感觉你被各种侵犯,却无法表达。这些“精英”拥有着强大的知识体系,并透透彻彻的研究了非洲小国的政治体制,却最终用在了欺压弱者上,这让人无可奈何的有心里凉凉的感觉。不能说他们的强大毫无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如此强大呢,只不过是他们的强大开始用错了地方。这里有个细节,有两个年轻人被长官训斥,因为年轻人认为应该帮助那位王子,而长官认为应该剥削,年轻人慷慨激昂的认为这才是道义,而当长官把道义瞥到一遍,讲出如果帮助王子会带来哪些国际关系的恶果,甚至停止剥削会给英国带来哪些致命损失之后,年轻人无言以对,最终撂下一句话:我们真是和魔鬼签了契约。这句话点出了重点,当你能力变大之后,必然就会强大,强大之后欲望就能得到满足,然后欲望就会变大,然后又会超出你的能力,这不就是跟魔鬼签订契约的过程吗。不是这个世界变坏了,是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世界之所以是现在这样,就是这两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也许这就叫纳什均衡吧。
可怕的不是有更懂规则的人,可怕的是更懂规则的人心术不正,也许更可怕的是强大的人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
这部电影全程没有太多的渲染情绪,也没有神化主角,大家都是正常的样子。最大的反派看起来也是衣冠楚楚,温文尔雅的觥筹交错。最大的主角为了自己的基本权利,也只是东奔西走,也有脆弱流泪。拍的很好,甚至让我很吃惊的是,这样一部直言英国殖民政府诸多不合理之处的电影,甚至拉上丘吉尔名号的电影,却是英国人自己拍的。这是一种多么彻底的自我批评,这也许就是他们强大之处吧。能犯错,亦能直面错误。集体不是一个简单个体,集体的成长需要的是涌现,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
做人可以弱小,但是不能愚蠢,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