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告诉你答案
《银河补习班》其实是一部非常值得拿出来探讨的电影,这种讨论不是因为好,或者有很多解读的空间,而是它引发了影评人、影迷和普通观众的一些不同观点的对立,而这种对立其实在电影里或者在电影的评论都可以看得见。电影的豆瓣评分是6.2分,但是在另一个淘票票网,评分高达9.1分,但是大家都知道,豆瓣是影迷群,淘票票是普通观众,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立。
这部片到底拍了什么?邓超到底弄了些什么?那就从之前看到的一篇叫《银河补习班:不够好,但真诚》说起吧。那篇文章写的很客观,观众从情绪出发,是可以看到真诚,但是从影评人来说,是不够好,但是在小编这里,我觉得它们要对调一下,是真诚,但不够好。有人问,这样有区别吗?小编说有。前者是亮点大于缺点,后者是缺点大于亮点。小编其实偏向于后者。但今天小编来客观地聊聊这部影片的优缺点。
从优点开始说,《银河补习班》确实很真诚,这点不否认。小编没有怀疑过邓超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因为他本来就是两个学龄孩子的爸爸,所以在创作中有这样的思考倾向,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电影里面涉及到的很多理念和观点,也正是邓超想要和观众讨论的。这部电影没有在消费,而是很真诚的在表达。
还有就是它敢于制造对立,一个对立是个体和集体,一个是普通工程师和庞大国家机器之间的对立。而且电影敢于把官员互现踢足球和贪污腐败给拍出来。虽然只是点到为止,但在目前中国电影的环境中,也实属难得。
还有一个对立面是最明显的,那就是传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这个也是整个片子的一个矛盾。它设计了两个角色,一个是马皓文为代表的素质教育,另一个是学校教导主任的守旧应试教育。然后在电影里,不断地让两者发生冲突,反射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交锋。其实在教育这个观点,电影强调了很多遍要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另一个方面上,其实这些对立也夹杂着很多柔情。电影把邓超父子作为暗线,在每一次冲突中都发挥了串联和情绪的助推作用,这种父子关系在电影最后的20分钟里,就用了儿子的一个选择折射出了社会的现实。
真诚倒是真诚了,但也有显得不足的地方,其实每部电影都有好坏。这种探讨到社会上的一些观点的电影,其实都是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太过于浮于表面,不够深层,当然要做到深入这一点确实很难。电影中其实很大部分都是靠邓超的嘴巴说出来,停留在了文字层面,缺少一些实践的说服力,每一次都是用对立的形式或者自以为是来取得胜利,然后胜利之后就证明了自己的教育是正确的。这一点可能需要大家看完之后仔细想想才能发现,其实教导主任、包工头,就连最后那个行贿的副局长,这些对立人物,哪一个不是带着脸谱?
电影有时候甚至是为了要突出邓超那个角色的光辉,就直接让教导主任这个角色变态了。本来教导主任就只是一个老一派的教育者,代表着教育改革的保守那一方,他代表的只是盲目追求升学率,应试学习,不平等对待优差生的现实形象,但其实我们读书的时候的老师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影子。但是到了电影的后面,这个保守的教育工作者就直接变成了一个大恶人。
马飞在最开始是一个差生,所以教导主任就让他退学,这个还说得过去合理,毕竟他影响到了学校的升学率,但是到了最后,马飞已经考进了年级的前100了,可以说成为了一名尖子生,但是教导主任还是想办法让他退学,这其实已经不是很符合现实而且跟人设也不太符合了。到了后面就更加的离谱,教导主任为了可以保住学校的声誉,自己的儿子成为流浪汉也不觉得可惜,为了想让学校可以继续出状元,他开始不断劝马飞放弃报考飞行员。这里其实教导主任的人设已经崩塌了。
影片通过这些对比,确实可以很好的凸显了邓超教育观点的英明,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恶人的对比,邓超的那些教育观点在电影中根本谈不上有证明。在最后,就算说出了这部影片存在缺点的地方,小编还是不觉得这是一部烂片,但是同时,小编还是希望邓超能让自己的能力跟上自己的表达,这个时候可能获得的掌声会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