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观后感
在爱情和亲情里,中国父母的一大特色,永远舍不得孩子吃苦。
上面的这句话,是一位50多岁的妈妈,在一次私信中提到的,她跟我讲述了自己的孩子,在亲情中如何的叛逆,在爱情中又是如何对自己的爱人"操控",当然,故事的结局还是美好的。她的孩子最终跟妈妈和解,也赢回了自己的爱情。
而这一点,《囧妈》也很好的展现了,虽然徐伊万并没有赢回爱情,但也做了很好的放手,最终他明白了,妻子张璐为什么要离开自己,也看清楚了自己对她的爱,跟妈妈对自己的爱"如出一辙",因为相爱而"相杀"。看这部剧的伊始,是带着轻松的心情,但看完后,又觉得这部剧,照亮了自己"囧妈"的影子。与其说是在看电影,不如说在看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中国孩子"的亲情和爱情
"你还记不记得上一次给你妈妈的拥抱是在什么时候?"电影中妻子张璐对老公徐伊万的一句灵魂拷问,也让我忍不住问自己,是什么时候呢?久到想不起来了……
我们"中国孩子"总是那么羞于表达自己的爱,但却一直被妈妈"溺爱"着。我们常常吐槽:"我妈啊!别提了,神烦!"但转眼又对着朋友圈里的小伙伴们,对妈妈的嘘寒问暖做娇嗔状,有人疼爱可真好!我们一边假装推开着他们的爱,一边又贪婪的享受着。
而在爱情中,我们也沿袭父母对我们爱的方式。对爱人"无理取闹",却也是因为爱。用强势的行为,表达着自己所谓的"爱"。这其实,也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有人称为"大男(女)子主义"、"霸道总裁"、"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相处模式,不是吗?
徐伊万已经40多岁了,口袋里还被妈妈塞上大白兔奶糖,和我们过春节回家,后备箱被塞满的家乡特产如出一辙。
老婆张璐发出的灵魂拷问:"你心里面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夫妻相处之道呢?
一直被"改造"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变形计》第五季主人公易虎臣,是个让父母伤心,让老师头疼的孩子。短短七天的变形改造,让他变得孝顺懂事,而且尝试着努力为农村的孩子做饭。我们以为,他以后就真的被"改造"成优秀的孩子了吗?并不是的。
几年以后,易虎臣被曝出以做公益为名,向粉丝出售一些物品,最后被学校开除。他没有按着最初预设的方向,那样成为"五好"少年,甚至更糟糕了,不是吗?
艺人陈乔恩小时候经常被妈妈打,在一次采访中,她坦言:"小时候活在恐惧中,不知道怎么跟妈妈讲话,怕她会打我。"即使现在成年且有所建树,她身上还被贴了:性格孤僻、不喜合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等等的标签。她一直被妈妈"支配"和"改造",但并不快乐,以至于那些影响,成年后难以消退。说到妈妈的时候,她还害怕的回头一望,好像妈妈随时会来一样。
电影中的徐伊万呢?依恋妈妈却又逆反,他一边痛恨着妈妈无处不在的"控制"和毫无边界感的侵入,却又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着自己和老婆的关系。我们讨厌那个人,却不经意间活成了她的样子,或许就是命运的轮回吧!
那些被改造的孩子,带着满身和满心的怨气,在这个社会上继续摸爬滚打,有的甚至比原来还偏离。这虽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但却也无可奈何。
和母亲相处的模式,映射你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心理学家表示: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决定了亲子交往的质量,对于孩子身心发展影响深远。
日剧《代笔作家》中,有个情节让我难忘:
大作家原野丽莎(中谷美纪饰)被自己的儿子辱骂之后,跑去养老院见自己的母亲。她们其中的一段对话,发人深省:
原野丽莎:"这世上,还有比被自己孩子讨厌的母亲,更痛苦的人吗?"
老母亲回答道:"是吗?讨厌自己母亲的孩子,才是这世上最痛苦的人吧?"
她们两个人,都被彼此折磨着。而我们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片段呢?可能是成功的时候;也可能是失落的时候;可能是爱着的时候,也可能是恨着的时候……
《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形容自己的妈妈:"这种'爱'充满了控制和窒息感。"
最近几年,讨论"中国式家庭关系"、"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囧妈》上映前,徐峥在宣传中说:"你和妈妈的关系,映射出你对待这个世界的关系,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故事。"而这正好是心理学上对"客体关系理论"的描述。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婴儿对其与母亲(主要照料者)之间关系的体验,是人格形成的原始决定因素。
有人说,徐伊万40多岁了,面对妈妈的投喂居然还吃得下?其实,心理学上有个概念,说的是在母婴关系发展的早期,存在一个"共生(symbiosis)"阶段,该阶段的母亲和婴儿处在无边界、融合的状态。当妈妈作为好的客体时,为婴儿提供食物(乳汁),婴儿自身也会有一种满足的体验"我感到饥饿,妈妈就会满足我"。这种情况在亲子关系、伴侣之间,也会出现,主要是因为距离很近,一个人会很自然的把另外一个人当作是一体的,模糊了边界感。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让徐伊万失去了自己的婚姻,不过他也在六天六夜的旅行后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爱是接纳与尊重。
徐伊万常常在剧中说:"妈妈,你真的听见我说什么了吗?"看起来好像在质疑母亲的听力,但其实也是他渴望被看见和认同。这种感受来自徐伊万,也来自妈妈卢小花。
在一路追着妈妈到下大雪的野外,徐伊万听到了母亲谈到的往事,妈妈说:"你只是个孩子,你看到他是你的父亲,却看不到他是我的丈夫。"也正是这些话,让徐伊万第一次真正的靠近妈妈,看见妈妈,两个人真正距离的接近和懂得彼此。
昨晚和老公深入地聊了会儿天,关于小时候的那些事情。他来自单亲家庭,婆婆一个人把他带大。他跟我说,你不知道,我愧对我妈,我每天都有沉重的负罪感!他哭得像个孩子一样,我看得懂那些心疼,也明白,他为什么事事与我相争,无论如何都要把自己的观点或想法落地执行。那种执拗背后,是他跟他母亲的相处模式,也是他与世界的相处方式。
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一步步往上爬,从原来的打工仔,到现在的企业CEO,他朝着妈妈设定的方向,去努力。而他对我(甚至家庭)的控制,也来源于妈妈对他的"改造"。他努力活成"妈妈想要的样子",甚至婚姻也一样,我是婆婆钦点的"准儿媳"。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他的掌控欲在逐渐的减少,至少在家的范围内,带孩子的时候,他比孩子还淘气,甚至顽皮的不像位爸爸。
在我们的人生中,对我们每个人影响最大、最久的也就是原生家庭,从出生开始,或许你看不见,但这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包括父母的思想、行为方式、性格特点等等。
枕边育儿寄语:
《囧妈》电影的结尾还是很美好的,徐伊万被妈妈当做独立的大人了"电影中的伊万是个孩子,而我的伊万是个大人了。"而妈妈卢小花也被邀请去全世界各地去巡回演出,张璐也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当我们都有了清晰的边界感,调整了彼此相处的模式,或许,我们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