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重庆森林》影评1000字

发表于2020-07-12 07:4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重庆森林》影评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别人擦肩而过,你也许对他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成为你的朋友或者知己。



作为王家卫导演的经典作品之一,获得了无数观影者的追捧,也得到了官方的众多奖项。影片讲述了两件发生在都市生活中的细微事件:失恋的警察与神秘女杀手一段都市邂逅以及巡警663与快餐店女孩的爱情故事。



影片勾画出现代都市中人际感情的微妙关系,并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焦躁不安的疏离和暧昧,并且独特的摄影技巧和出色的配乐让这部影片风格明显,并带有很强的导演个人色彩和审美趋向。本文将从人物形象、视听语言和主题思想三方面分析影片《重庆森林》的艺术特色。



01


人物形象:

孤独忧伤与假装坚强的都市人

影片中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非常一致,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都永远活在自己的内心中,主人公们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他们的孤独,但是他们内心是多彩的,所以在影片中经常会出现话外音的表现形式。在影片中有着许多经典画外音的台词:“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的人,我们从来不了解他们,我们可能与他们成为朋友或患难之交,也可能从此相忘于天涯”



影片中所有人物都是在自己与自己对话,在内心中与自己沟通,女服务员阿菲喜欢上了一名警察,当他不在家的时候,阿菲跑进主人公的家里看电视、吃东西,而在日常生活中碰头了却连话都不敢说一句,警察与商店的主管在谈话。



阿菲隔着透明的玻璃在擦拭,她格外用力地擦着有主人公倒影的那块玻璃,这体现了一种对接触的渴望,这说明人与人想要接触,但是却有“一块玻璃”挡在两人之间,这“一块玻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虽然能看见,仿佛近在眼前,但却永远接触不到。这“最后的底线”就是现在都市人群所特有的,虽然很爱,但是也不流于表面,因为人们一直是飘零的个体,从未结合在一起。



02


视听语言:

镜头中的距离感与亲密感

影片的摄影风格强调了距离感,但同时一种莫名的亲密感也存于其中。在小食店的戏中,杜可风很多时候选用了长焦镜头,前景失焦,焦点聚集在后景的人物身上,这种拍摄方式让人物身处远处。然而长焦镜头也会将画面内的距离压缩,景深变小,同时这种虚焦与实焦的强烈对比让观众的视线专注于跟随着人物,这便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心理距离。



编号663拒绝收下从阿菲手中递来的前女友的信件,画面剪切到全景,编号663站在商铺前喝着咖啡,此时阿菲在商铺里托腮沉思,两人不言不语,看着来往的行人,两人的行动都以极慢的速度呈现,行人的步伐则以客观的真实速度行进。



这个镜头无疑展现了王家卫导演对于空间与时间的绝妙把控力。观众在同一个画面里看到两个世界:远处的小食店以及两人所居住的城市——香港。同时观众在同一画面中体验到了两个不同的时间:在慢速的时间里,只属于他们两个人,而外面的世界仍然在正常的运动着。距离感和亲密感完美地呈现在银幕上。



03


主题思想:

无常人生,落寞情怀

影片主题讲述的是一种感情的拒绝与被拒、逃避以及错位或错失的爱,各式单向情感的流动似乎是唯一的情感可能。人的情感不是双向投射,而是单向出发的,是爱的错位与循环,王家卫导演诉说着一种双方无法沟通和无法交流的寂寞失意,细细品味起来是一种苦涩,一种渴望与人沟通而不得的失落,这是在建构着现代都市中个体微观的内心世界。



情爱是王家卫导演故事的载体,对于他所要展示的社会,情爱是表象的却也是片中人物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类社会中,情感是人生的依托,越是隔离的世界越需要温情的存在,这种渴望越强烈则越容易失落。



在影片中,一方面展示的是人际的疏离和关系的隔阂、个性的偏执和无法沟通,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群之中孤寂的普遍存在和单恋的必然,由此人与人这样的孤单,在人潮之中相知相爱是很难的,这种后工业文明下的绝望在戏谑语调下的表象主题中透露出现代人的深沉悲哀。



导演王家卫作为香港电影旗帜式的人物,以其独特的影像传达着香港这个繁华都市的喧嚣与孤独,在轻声低吟的视听语言里透露着他极其自我的感受。他的电影将影像的作用和力量发挥的淋漓尽致,故事本身退居其次,但影像所传达出的情感与主题意蕴让观者久久思索与回味。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大佛普拉斯》影评1600字
  • 下一篇:《心灵捕手》影评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