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1800字

发表于2020-08-04 06:2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燃烧女子的肖像》影评




近年来,越来越多女性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角并引发热烈讨论。不少优秀的女性导演、女性视角的作品被大众熟知,如冲破阶级和极具反抗精神的《小姐》、成熟女性和年轻女孩细腻的爱情故事《卡罗尔》、以及完全以女性视觉描述女性成长的《我的天才女友》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女性气质以解构传统男权框架下以男性为主导的叙事结构。那么,这部在2019年新上映的电影《燃烧女子肖像》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的思考和冲击呢?




《燃烧女子的肖像》是瑟琳席安玛第4部作品,她为我们刻画了在18世纪末两个女性主体间的亲密关系。瑟琳用“文火慢炙”来形容自己的这部作品,并希望能在爱情故事中体现一种新关系,藉此与缪斯的传统符号分道扬镳。那么,导演塑造了哪些不同的的女性角色?又以何种方式展现女性主体间的欲望问题?

01



自画像的延续




画家受邀,坐船到小岛上给夫人的女儿,也就是女主人公画自画像。夫人希望女儿可以通过这幅画像嫁给一位米兰的富商,继续维持上流社会的地位。镜头一开始出现的这位夫人,偌大的房子里有一副她年轻时候的自画像,也是电影开始后出现的第一幅关键的自画像,这幅自画中夫人美丽而有力量。人在看画,画在看人,好像在说:你会让你的孩子重复你的命运吗?这位母亲也曾经愤怒过,现在却亦然成为典型资产阶级女性,内化了父权体系并将命运延续到了她自己女儿的身上,强迫女儿重新走她走过的路—进入上流社会—这个在她看来也许是最有利的选择。果不其然,夫人的大女儿因为拒绝这样的安排和不能掌控的命运选择了自杀。姐姐的死更是给女主人公震撼,她不愿意被画框住,无声的反抗着这样残酷的命运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画家和女主角首次见面之际,女主角朝大海和断崖狂奔,一死了之?只是想随风奔跑。她带有一种坚毅且悲哀的表情,好像一直以来逆来顺受的忍受着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幸。和一无所知的人被迫结婚并毫无选择的痛苦还不如继续呆在修道院,倒好像是一种不赖的鸵鸟生活方式。画家说,修道院也不平等。修道院不过也是另外一个禁锢女性的牢笼,怎能视之为象牙塔?



我们不禁要问,在那样一个时代,女性面对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困境应该如果面对?是像母亲一样成为资产阶级的一员?像姐姐一样以死抗争?像原来的女主人公那样企图用鸵鸟的方式逃避?还是像画家这样少数能凭一己之长特立独行?又或者,像女仆那样的大部分普通女性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02



燃烧的欲望




第一幅自画像空洞而徒有美学的表征,并没有画出女主角的内涵。在女主的否定之下,画家毁了第一幅作品的脸。女主和母亲达成协议,争取来了额外五天自由的时间让画家重画,但也默许了潜在的规则,即同意好好被画并接受母亲的安排。夫人早已知道她们彼此欲望流露,只是为了稳住女儿又想获得好的画像而做出了交易。



她们从什么时候爱上了彼此呢?女主没有听过管弦乐,画家凭记忆弹奏了一首不快乐但是充满生机的曲子,有暴风有虫蛙叫,也许女主就是在那一刻真的爱上了画家,又或许更早。她们一起读书,那是俄耳浦斯的神话故事,冥王被俄耳浦斯动容了,换取爱人生命的唯一条件是:在阴阳交界处的时候不能回头。He chooses the memory of her, that’s why he turns。爱人也同样做出了选择:回头过来。神话预示着她们现实中的爱情。


第二幅画成功在即,却隐喻着离别的痛苦。情绪的弦在紧绷后终于断裂。她们争吵,女主天真果敢,质问彼此为什么不够勇敢,只要画家开口她便愿意放弃一切富裕安乐逃离。而画家则更克制、冷静、成熟,她知道女主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她辛苦作画的生活想必是居无定所要冒很大的风险。个人和整个社会对抗自然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但真的只能做男权下的牺牲者吗?



在海边的拥抱和亲吻下,她们和解了。愤怒有着唤醒的力量,女主俨然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知。导演在两处很细腻的刻画了女性之间的欲望,第一处是在篝火会中,女主的裙角被烧了但她浑然不知,她们彼此意识到强烈的欲望已达到了顶点。此处实指和虚指结合,正如画家片头画的那副画:一个正在燃烧女子的肖像。第二处是对性爱场景的独特体现,并不像《阿黛尔的生活》里的那样激情,那样的欲望是男性视觉下的性感。而主体之间的欲望可以是舒适轻松的醒来、深情的对望和腋下的手指的滑动。画家借用女主身体的支撑放着圆镜在书上第28页画了自己的自画像,福柯认为,在主客体关系中,客体的认可-来自他者(镜子)才是最重要的,导演巧妙的用这种方式体现了她们互为主客体平等的爱情关系。


自由是片刻的自由。夫人得到满意的自画像后,一改往日的伪善变得冷漠不近人情希望画家立刻离开,并多余一秒钟的时间都不愿意留给她们道别。短暂的拥抱、转头、快速离开,剧烈的痛苦和不舍透过萤幕,在画家走出门的那一刻,她回头看到了穿着婚纱白色透着光的女主对她说:回头过来。她们像俄耳浦斯的神话那样一起选择了留住记忆,道别更是深情。

03



女性力量



女仆的意外怀孕和堕胎将剧情推向的高潮,导演同时赋予了这个小人物关键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故事的附庸。在严苛的等级制度之下,原来分餐的主仆制度在夫人离开后瓦解。她们三个人平等的共处,彼此帮助,相互扶持。画家倒酒、女主切菜、仆人刺绣。一起打牌、一起读书。女性解构的社会本应该如此,平等、互助的姐妹情谊。篝火边出现了劳动妇女们聚在一起,大家唱着歌打着拍子,震撼的歌声中隐含了力量,象征着这股反抗和相互支撑的团结力量就是这样保留了下来,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画家和女主在目睹了女仆堕胎时候的场面后,决定把这一幕记录下来。死去的胎儿的背后是缺席的男性不负责任的抛弃,而床边另外一个婴儿用手抚慰着正在遭受痛苦的女仆。死亡和新生,只有孩子与母亲之间的血脉以及女性彼此间特有的母体本能才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结尾的画展中,画家找到了女主的肖像画,画中被翻开的第28页是一个暗号,即便嫁为人妇也永远不会熄灭的主体意识。女主角和她的母亲不一样,她是表面服从的游击队员而她手边的女孩正是未来的希望。而那个唯一看穿画家心事的女学生,或许将是画家未来的欲望对象,画家作为主体不会一直沉浸在悲伤之中,无论生活将发生什么她都能前行。导演是乐观的,她相信女性力量的可能性。



最后那场音乐会实虚参半,但整部电影同时穿插着艺术的能量,在交响乐中,她们的伤痛得以疗愈。画是爱、音乐是爱。



随着me too运动、少数裔和弱势群体不断的争取和努力,很多人乐观的认为现在已经从男性居高临下谈“尊重女性”转变到“永恒的女性,指引他们上升”的时代。但这并非实情,女性在今天能被赋予的自由是无数女性先锋斗争下来的结果,虽然已有好转看似有更多机会,但同时也在遭遇着强烈反击和抵制。《燃烧女子肖像》给予我们更多的维度去思考作为一个女性长久以来要面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怎么在这个还不够美好的社会中共洽却又不丢失本我。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头号玩家》影评1000字:游戏人生
  • 下一篇:《看不见的客人》观后感15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