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1000字

发表于2020-08-14 05:4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尘封已久的大门,战争以清军的惨败为结局,并签署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然而,这并不是结束。1856年,尝到了战争甜头的西方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军再一次惨败,先后签署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以及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再加上国内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政府内外交困。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以及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他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1861年,恭亲王奕欣等人上奏朝廷,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变法,拉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甲午海战的主角北洋水师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北洋海军于1888年成立,主要船只是由洋务派大臣从西方购买,海军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铁甲舰,排水量以及武器装备都远超邻国日本,号称“亚洲第一”。武器的先进让当时的清政府单纯地认为只要有了这样的舰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现状的满足以及经费的缺乏,甚至为了皇室成员的享乐,随意克扣减少北洋水师维护的预算,最终导致了北洋水师的落伍。与国内的止步不前甚至倒退相比,当时正是西方船只装备大变革的时期,等到真正的甲午海战时,清朝的舰队装备已落后于它的老对手日本了。

日本在19世纪中期处于最后一个幕府时代---德川幕府。与中国相似,幕府也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直到1853年,美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民族意识到了自己的严重落后,有了所谓的“民族觉醒”。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开始了“明治维新”,这次变革使日本的经济大为提升,全面工业化和教育的普及,都大大的加强了国力,甚至出现了“脱亚入欧”的风气。当甲午战争开始时,日军已在装备,技术等多方面超过了中国。

强大起来的日本早已对泱泱大国然而却腐朽落后的中国垂涎已久,伺机寻找入侵的借口和机会。1894年,朝鲜内乱,向清政府求助,日本趁机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25日,日军与清军在黄海爆发海战,战斗异常激烈,以清朝失败并损失5条战舰而结束。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日军的伤亡并不大,并且牢牢掌握了黄海领海权。北洋水师受挫退回山东威海卫。次年1月22日,日军从海陆夹击,将北洋水师困在刘公岛,北洋水师奋力还击,然而寡不敌众,全军壮烈牺牲。

战后,日本以战胜国的身份签订了让清朝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北洋水师的覆灭,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痛定思痛,在同一时期展开变法的两国,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看似所向披靡的北洋水师为什么在6个月便全军覆没?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

其实在战争开始之初就注定了清军失败的命运。作为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军事成果北洋水师,虽然在建立之初是一支较为先进的现代船队,然后内部管理却漏洞百出。清政府内部官员的腐败,君臣之间的猜忌,满汉权臣之间的相互制约,都使得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盲目的自负以及经费的缺乏都直接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斗力。战斗人员的素质不高,战争策略原始从侧面都反映了清朝政府缺乏对现代海战体系的了解。而最重要的是,清朝掌权者真正关心的不是让国家强大,而是如何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幅度提高,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在军事方面,而且注重战争人才的培养,这一切都使日本迅速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甲午海战的失败,使中国通过战败的屈辱明白了优胜略汰的生存法则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同时,也让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所面临的困境,自那以后,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不断的尝试寻找富国强兵的道路,一个革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与神同行:最终审判》观后感1200字
  • 下一篇:《大话西游》观后感15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