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1917》影评1000字

发表于2020-08-19 08:01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1917》影评:除了一镜到底,还有哪些可夸的?

2020年的首场电影,贡献给了战争大片《1917》。

面对银幕里残酷的战争杀戮,感慨尤甚。看似平平无奇的生活,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小确幸啊!

对于《1917》的评论,多半集中在导演近乎完美的一镜到底处理。技术的过于优秀,反而冲淡了人们对于剧情的热情。但即使使用传统拍摄手法,《1917》依旧是一部难得的、令人深思的好片。

说英雄,谁是英雄

《1917》的故事很简单:

一战时期,英国前线军队被德军撤退的假象迷惑,即将发动进攻。后方指挥部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了德军的阴谋。但此时电话线被切断,消息无法传递,于是派遣了两名士兵孤军突击,穿越无人区和敌方阵地,到达前线阻止进攻。

这是一个典型的“孤胆英雄”故事。但被选中的两位士兵却缺乏“英雄”的自觉。

年少的布雷克脸上稚气未脱,他的心中或许有个英雄梦,但让他下定决心接受任务的更重要原因是——他的哥哥就在前线,他要拯救哥哥的性命。

同行者,最后抵达前线的斯科是个经历过索姆河战役的老兵。相比于布雷克,他显得有些玩世不恭。

斯科曾经获得过一枚勋章——应该就是索姆河战役中获得的。但是无论布雷克如何“怂恿”,斯科都绝口不谈那场战役,只是回答“不记得了”。不知为何,这句“不记得”让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对于所有人关于她身世来历的好奇,她一概回答“不记得”。

不记得,是因为不敢回忆。

对于英军,索姆河是惨痛却辉煌的胜利,但对于战役中的普通士兵,却是不堪回首的噩梦。

至于那枚九死一生换来的勋章。斯科在一次战役中用它换了法国军人的一瓶葡萄酒。这在布鲁克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贱卖”。对于布鲁克的疑问,斯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当时实在太渴了。”是啊,当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那块锡又有什么价值呢?就好像他们穿过英国营地时,一位军官带着嘲讽说的那样:“也许勋章上的绶带是对于悲伤寡妇最好安慰。”然而,真的有用吗?

对于亲人来说,活着,才是最高的褒奖。

但是,他们还是出发了。面对一个“impossible mission”。布雷克拼命从废墟中挖出斯科;斯科在布雷克牺牲后,带着他的遗愿前行。除了送达情报外,他又多了一个重要的任务——找到布雷克的哥哥。

谁都不能否认,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的心中有爱。

核掉在土里,会开出更多的花

《1917》的画风,呈现出两种极端。

一种是残酷至极的真实。尸横遍野的战场,时不时出现在镜头中,让人惊叫的残躯。老鼠、死马、乌鸦,一切引发不适感的镜头,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

另一种是唯美至极的浪漫。当布雷克和斯科穿过废弃的农场,他们看到一片被德国人砍倒的樱花林,白色的樱花漫天飞舞。一路上神经紧绷的士兵松弛了下来。布雷克如数家珍地谈论着樱花的品种,这或许就是战争爆发前,他生活的常态——平和、宁静。

这里,斯科和布雷克也有一段对话:

斯科:这些树就这么死了吗?

布雷克:不,核掉在土里,烂了之后,明年会长出更多的树,开出更多的花。

这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

这就是生命,个体归于尘土,但生命的延续始终绵延不息。

瞬间与永恒

《1917》有一个十分巧妙的安排。影片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一棵大树——开场时,是布雷克与斯科坐在树下睡觉。而结尾处,只剩下了斯科一人。

这棵参天大树让我想到了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肯福莱特特别喜欢把战场放在苹果园。其中有一个场景,德国军官沃尔特勘探地形的时候,站在一片苹果园前,周围是被打得稀巴烂的战场,但苹果树兀自葱郁。沃尔特不禁发问:人类真是奇怪,为什么总是这么打来打去,要把自己打光?

《1917》尾声的时候,前线指挥官麦肯锡也绝望地说:战争只能有一个结果: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在西方文化中,苹果树有着特殊的寓意: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偷吃了苹果,被赶出了伊甸园。

于是,苹果就有了欲望、诱惑的意味。战争,何尝不是如此?

整部影片中,有许多辉煌的画面,深夜里,被熊熊大火照亮的废墟,斯科独自一人站在十字架前,伴随着大提琴沉郁的旋律,带着神圣的悲伤。

那些雄伟的建筑,和娇柔的、随处飘零的樱花。

究竟什么才是永恒呢?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棕榈泉》影评1200字
  • 下一篇:《大军阀》影评15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