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结束这一切》影评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大飞在家里又看了一部最新的“网大”——由Netflix出品并在自家流媒体平台独播的《我想结束这一切》。在前阵子刚被诺兰的《信条》烧脑之后再看网飞出的这部新作,大飞只想感慨:没有最烧,只有更烧。
《信条》跟《我想结束这一切》相比,简直太好懂了。看过前者,纵然里面有很多情节还是不好理解,但起码你还可以和周围的朋友进行探讨;而看完后者,你甚至连跟周围的朋友讨论的能力都没有,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刚才看了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你几乎无法断定你究竟看懂了片中的哪一个情节。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部《我想结束这一切恶》,大飞的选择不是“烧脑”,而是“诡异”。
这种诡异,从电影开始的第一个画面,一直弥漫到整部影片,甚至直到片尾字幕全都播完,大飞都还没从这种诡异的气氛中走出来。
这种诡异,绝不是用“烧脑”抑或是“懵逼”这样浅显的词汇所能概括的。
这种诡异,是文艺的,是诗意的,是奇异的,像是无病呻吟,让你不明所以。
本片用的是4:3的画幅比列,也就是在画面的两边留有黑边,而不是现在常见的上下有黑边,这就已经不太寻常了。大飞在观影过程中还在想,导演莫不会要学贾科长的《山河故人》那样,随着剧情的推进,来一个画幅的切换。最后发现,这纯粹是大飞想多了。
除了画幅的不寻常,另外一处视觉上最明显的不寻常,是片头及片尾出现的所有演职人员名单,甚至包括片名本身在内,那个字号实在是小的可怜,小到大飞觉得,你即便是在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如果坐在最后几排的话,可能连本片的片名都未必看得清楚。这显然也是导演刻意为之。
大飞只能说,本片导演非但不想让你看懂这部电影讲什么,甚至都不想让你看到这部电影叫什么。
这部电影“叫什么”,大飞已经告诉了你。至于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大飞只想说,能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在比影院的大银幕小的多得多的电视屏幕前,看清了本片的片名,大飞已经足够优秀了,您就别再强人所难,连这部电影在讲什么都让大飞也搞清楚了。
如果非要讲,那就简单说一下。全片基本就是一男一女两个主要人物,大部分的场景都发生在车里,大部分的剧情都是两人的对话,大飞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观看本片的中文字幕。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对很多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显然太过沉闷,太过无趣。但大飞还是坚持看到了最后,尽管是少见的分了两个晚上才把它看完。
对大飞而言,整个观影体验不但非常的奇妙,更加非常的莫名其妙。一开始以为是在看一部爱情片,看了一半,发现可能是在看一部恐怖片,再继续看,怎么又变成了歌舞片,而看到最后,这剧情简直就是个魔幻片。
看《信条》如果感觉“超纲”的话,那么看《我想结束这一切》那绝对就是“超科”。即便如此,大飞这个上进青年,还是试图想搞清楚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在详细研读了数篇对这部电影的解读文章之后,大飞想说:“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
虽然剧中的很多细节大飞在观影过程中也都或多或少有留意到,但这只能算是捕风捉影,还不足以让大飞摸清全片的脉络。这部电影在剧情推进过程中给了观众很多线索,但同样也放了不少烟雾弹。最大的烟雾弹,就是人物设定。就连你所以为的剧中出现的男女主角,其实都不过是梦幻泡影。
在没有搞清楚《我想结束这一切》到底是在讲什么之前,“诡异”二字是大飞对它的形容。然而,在自以为看清了本片的真相之后,大飞只想用一个字来总结,那便是——“丧”。
这种丧,充斥着全片。这种丧,特别可怜,特别可悲,特别可惜,特别可怕。
所以,这样的电影,纵然再特别,纵然再文艺,纵使他的导演兼编剧是那部赫赫有名的《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的编剧,大飞也不想再看第二遍了,更不忍心给它一个及格的分数。因为这么丧的电影,显然是不适合阳光的大飞。
如果你的内心太过悲观和消极,建议不要轻易去挑战这部电影,尤其是不要去网上找对于这部电影真相的解读,免得一时冲动,经历一场从“怀疑人生”到“了此残生”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