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心灵奇旅》观后感1200字

发表于2021-01-08 16:03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心灵奇旅》观后感



虽然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但还是想聊聊2020年底皮克斯推出的一部温情动画片<Soul>(又名《心灵奇旅》)。在网上引起争议的是,如此优质且深刻的好作品在国内院线的排片率竟然如此之低,好在<Soul>不负众望,在豆瓣电影实现了口碑逆袭。



曾高达9.3分以上的动画片,当然是值得一看的。我兴冲冲跑到电影院,准备接受一场心灵的洗涤。看完之后,嗯,不错。心想,皮克斯肯定是有彩蛋的,于是一个人坐在电影院等彩蛋,等啊等啊,结尾实在太长,起身走了。后来看网上说,这个彩蛋就是电影院清洁阿姨都会对你说的一句话:散了散了,没彩蛋!



我觉得有点意思,彩蛋的设置大概是想告诉你这部电影的核心理念:享受电影本身已经是一种快乐了,别总想着然后呢?然后呢!也许在不期待任何惊喜的时候,所获得的额外馈赠才是生活的礼物。毕竟现实里,哪有那么多然后呢!



这部电影有两个地方很打动我:一是它的视角多元且对立,对生命个体的阐述非常完整;二是故事经得起推敲,充满“人味”。我记得导演说虽然这是一部动画片,但团队力求用最生动的语言让孩子看懂故事想要表达的含义,他们认为孩子是最聪明的,不能被低估,单就这种态度,就值得点赞。



先说视角。



影片中两个主要角色分别站在不同维度去看待自我的生命个体。以男主人公乔伊·高纳为例,他有两个视角:一个是自己生前的样子,他给自己下了定义,一个为爵士乐而生的人,另一个是他死后的视角,在“生之来处”,他为了向22证明自己并非真的“导师”,回顾自己的一生,每一个生命时刻的展现,组成了真实生活中的他。死后回顾展现的真实场景和他生前自己脑海中对自我的认知完全不同,前者是充满激情的、有梦想、即将要成为爵士大师的乔伊·高纳,后者却是常常被拒、孤独、才华无处施展的普通高中老师。



另一个角色,22,它虽然是未成形的灵魂,但却也有自己性格模块,比如对任何事物都很丧,觉得活着其实很无趣,做一个漂泊的灵魂挺好,是“生之来处”的钉子户。但当它真的拥有“肉身”,开始实实在在生活的时候,“欲望”之门被打开,想念pizza、想念秋天飘落的树叶、想念地铁站流浪歌手的琴声......这些用肉体感受到的快乐打破了22对自己固有的认知,也许原来他所认为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完整的自己。



自我认知的重构和颠覆对生命个体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转变。



电影中,“生之来处”那些不完整的灵魂,在他们找到自己缺失的“火花”之后,仍然要回归生活,重新开始,是否还能在现实世界找到自己终身热爱的事情,或找到那个让生命变完整的“火花”仍是一个未知数。每个生命的诞生,都自带某种天赋,至于你能否找到,全靠运气了。



寻找,本身就是生命的残酷。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最终庸庸碌碌过完一生,这就是自我认知和客观认知中的巨大鸿沟。



“生之来处”中的灵魂,是超我,是生命里最完美的呈现。然而回归到真实生活里,你可能活一辈子连自我都找不到,有幸找到了还要几经怀疑......所以,电影非常现实告诉你,在灵魂上获得满足很难,但满足肉体的愉悦相对简单。22最终找到了它人生的归途,不谈灵魂,做个满足肉身的快乐废柴也不失为人生幸事。



再说“人味”。



如果说乔伊·高纳是完美灵魂的追寻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成为举足轻重的爵士乐大师,那么22就是完美灵魂的对立者,它虽然不是“人”,但却更有人情味。



这种味道在于,它时时刻刻在满足自身的好奇和肉体的欢愉,而非看重目标、价值、结果等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22兴奋于披萨满足味蕾的快感;乐意和理发师聊聊琐碎又平凡的生活小事;愿意倾听乔伊·高纳的学生因为被嘲笑吹乐器而带来的苦恼;懂得停下脚步,在某个阳光明媚的秋日下午看发黄的落叶飘在它的掌心,感受那一刻微风的温度......这些平凡、普通、日常的小事,它们没有结果、没有目的,也不会带来金钱和名望,但却是心灵寄居在肉体中片刻的休憩,22明白了体味并享受生活中的“人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比乔伊·高纳更像人的“灵魂”。



这其中,还有一个词,叫欲望。像22那样活着,需要拥有克制欲望的能力,这有点像娜拉出走,假若22真的成为人后,肉体的欢愉和刺激对它不再新鲜,它往往会追逐更高的满足感,然后呢?但凡是人,都会有欲望,哪怕是“生之来处”的灵魂算盘Terry,也有着强烈渴望别人认可和褒奖的欲望。



“人味”就是慢慢品出来的,也许一开始是一块pizza,后面随着欲望的叠加,人味就变了。但电影止步于此,没有再讲述22成为人后的第十个年头,这就好比公主和王子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happy ending,谁知道他们的婚姻是不是一地鸡毛。



不禁感叹一句,动画片就是动画片,但凡讲得再深入一点,就变成恐怖片了。



为什么很多人看完Soul觉得被治愈?



我想,那是因为电影中表达的理念作为崛起中的中国青年非常难达到,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因为“活在当下”这种状态是非常珍贵且稀少的,这不是个体问题,是社会属性。个体命运的好坏在时代洪流中不值一提,当社会发展到真正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最高价值标准时,就没有人再会被这样的价值观所治愈,因为那已经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我活在当下,享受了这样一部不错的电影,最后没有忍住错过了彩蛋,后来一个人又打的回到了出租屋,我也觉得“活着就是意义”这句话是没错,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又不禁想问一句:然后呢。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心灵奇旅》观后感1600字
  • 下一篇:《心灵奇旅》观后感14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