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文/米仓一郎
题记: “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再一次,贾玲用这种无法名状的情感打动了我,这次不是小品,而是电影。
妈妈为了完成她的心愿,跟贾玲一起穿越了,这是母爱,是亲情,是一种不能用语言形容与表述的情感。温柔慈祥的妈妈知道女儿的遗憾,帮助女儿完成心愿,想让女儿放下遗憾,一直陪伴着贾玲穿越后做的一切。直到看到那片飘落的叶子,是妈妈在帮助自己完成心愿后,放心地离开了。所以,这部电影,前面是喜剧都是笑,后面是悲剧都是哭。
我是今年春节在万达影城,和家人一起看到这部电影的,特别是最后,妻子和丫头一起哭得稀里哗啦的,是因为,她们看懂了,唯有母亲最爱自己的孩子,也最能包容自己的孩子,这部电影是告诉人们,及时行孝,不要留下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不是容易释怀的。
《你好,李焕英》中对母爱的处理其实挺高级的,它没有规避掉母爱命题中“自我牺牲”、“为母则刚”等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每个母亲确实都是相似的,但是它还传递了另一个价值观——她是母亲,更是自己。
当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和自己的母亲李焕英以姐妹关系相处时,她曾两次问李焕英:“你喜欢儿子还是女儿”。
李焕英毫不犹豫地回答她:“我喜欢女儿”。
贾晓玲接着问:“那要是女儿特没出息呢?”
问出这个问题的贾晓玲内心肯定是极其矛盾的,她希望李焕英回答的是“儿子”,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认命——自己确实不是个好女儿。可她也害怕听到“儿子”,因为这样的真相又太残忍。
“我要是有个女儿啊,我就希望她能健康开心”,李焕英很坚持自己对女儿的喜爱。听到这话,贾晓玲哭了,原来妈妈还会让自己成为她的女儿。
图片
有个网友对这段评价地很动人:“我以为我可以牺牲自己改变你往后的命运,我以为你可以更幸福的,我没想到你愿意过的就是摊上我的这一生”。
曹禺的女儿万方有一本书,叫《我和你》。书中她讲述了父亲和母亲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万方对父母爱情描写得很细致,当时我就在想:“原来逝去的父母是靠儿女的记忆在继续活着”,其实看《你好,李焕英》也有同感。
在《你好,李焕英》影视化之初,有一种声音就不绝于耳——贾玲在消费已逝母亲,甚至还有有人说,“李焕英这辈子是值了,人都没了还能帮贾玲圈钱”。且不论说这些话的人内心有多阴暗,我倒想问问光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还少吗?为什么非要给这么一部真诚的作品冠上“吃人血馒头”的罪名?
也有人吐槽贾玲的“导演”功底,说她拍摄手法稚嫩,包袱设计失败之类的,其实我倒觉得,贾玲不是想当导演才拍的这部电影,而是想拍这部电影送给妈妈才当的导演。
尽管贾玲是第一次做电影导演,但在不少细节上她都做得相当巧妙。最大的一个细节在剧情上:看完电影后不难发现,穿越后的世界其实是从李焕英开始的,但是影片的开头,这个世界的色彩却是从贾晓玲进入后才有的。此外,在场景和故事设置上,贾玲也极大地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面貌,服装、道具和环境上的年代感不用多说,应该会有不少网友能在家里的旧照片中发现同款。
在这里提两个大家或许没注意到的小细节:排球赛用的篮球场没有画三分线,因为1981年还没引入三分线;上个世纪电影票票根上的座位号虽然连在一起的,但是电影院却是按照单双号分开排座位的。
电影中,还出现了不少在演员表之外的演员:冯巩只有短短几秒的镜头,但一句“亲爱的工友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立马引得全电影院爆笑;
看到“贾晓玲”和“沈光林”在台上表演二人转,竟然扫向观众席,“刘能”王小利眼冒金光,一脸向往;
电影直至尾声,“贾晓玲”的亲爹贾文田才出现,扮演者竟然是乔杉,据悉,两人不止一次被指“撞脸”,此次两人扮演父女既是亮点也是笑点。
老年版的贾文田实则是由贾玲的亲爹本人饰演的。全片中,他只出现在影片的开头,基本上都是侧影;
而真实的李焕英则出现在影片末尾,伴随着片尾曲《世上最美好的祈祷》,贾玲和妈妈李焕英的黑白旧照出现在大屏幕上。
贾玲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的确很好,贾玲以及影片中的演员们都备受夸赞。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自己和母亲的影子。
还有网友戏谑道:“看电影千万别画眼妆”,因为会哭到晕妆。
但这也正是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它轻松而真诚,直接又真实,没有刻意地强调母亲的付出,没有过多的煽情和说教,所有故事的情节都是娓娓道来,慢慢地刺进你的心……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其实在汉代就有了,相关的故事在这百年间上演得数不胜数,这部电影也是根据贾玲母亲李焕英的真实故事改编,饱含了她的真情实感。
但在电影中,或者说,在贾玲的心中,李焕英不只是她的母亲,她还是一个很精彩、很值得被纪念的个体,就像电影最后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