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不明》观后感1000字
英国近日票选出了人们最喜爱的童年电影,斯皮尔伯格1982年导演的科幻电影《E.T》荣登榜首,而科幻片人们最喜爱的电影类型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仅次于动作冒险片和喜剧片。以上调查足以说明,科幻片在观众心中神圣的地位。我想不仅是在英国,即使在中国,乃至放眼全世界,科幻片的神圣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
可惜的是,在中国电影百年史上,很难有叫的出名字的科幻片。尤其是在当下,当电影大咖们将赚快钱作为第一要务时,本土国产科幻电影在影院更是难见其踪影。好在即将于8月23日公映的《来历不明》或许能弥补这一空白。
在《来历不明》偌大的海报上,“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几个大字非常显眼。当这几个字与大漠黄沙、黑影人形、不明光束、乌云滚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影片浓郁的科幻气质相当的夺人眼球。
与观众熟悉的好莱坞大制作科幻片不同的是,《来历不明》非华丽丽的技术流。无论是时间空间的设计上,还是外星人外形的打造上,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简单、简明、简约,《来历不明》用这样的风格让观众很快就能找到它与好莱坞科幻片的区别。同时,也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电影所呈现的代入感很快就能让观众入戏。
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符合导演陈楚童特性的。首先,简单明了的朴实之风能避免大制作所带来的大投入;其次,影片低调、婉约基调也是导演为人处事作风的体现;再次,不固话外星人的某种具体形象,有利于观众发挥想象力。毕竟,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形态各异的外星人;再者,将外星人外形比照人类外形,能使其更好融入影片主题;最后,导演以外星人看人类这个视角,来揭露人性的贪婪、欲望,既是对现实社会的某种鞭挞、嘲讽,也是对“来历不明”外星人社会的某种向往、憧憬。
虽然在“硬件设施”(投资、造型等方面)上《来历不明》与知名的科幻大片都相去甚远,但在“软件”的处理上,《来历不明》还是很好地遵循了科幻片的精髓——展开无限的想象力,以外星世界比对人类地球,对现实人类的生存景状发出种种呐喊、呼救。从这个意义上讲,导演陈楚童的此次尝试是非常有益的。真心希望陈楚童导演的这次有益尝试能开启国产科幻电影的大未来。
30年前在美国公映的科幻大片《E.T》曾让包括我在内的几代人都沉浸在其中,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在想,70后的陈楚童导演或许也是因为看了《E.T》而在心中早早就埋下了要拍摄一部类似影片的念头,而《来历不明》则是导演这种心迹的展验。
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有心有义有情怀的影片。心,主要体现在导演在完成该片时所付出的种种努力上;义,则展现在影片的立意主旨中。不为视觉而视觉,而是要从心灵深处挖掘、展示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情怀,作为导演风格化十足的首部自导自演的影片,《来历不明》充分展示了导演陈楚童的情怀——拍属于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