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
《觉醒年代》陈独秀出走北大,我想那个时候他已不孤独了!但令我感动的是辜鸿铭与黄侃的相送,尽管政见相左,但二位仍不失为君子的正直。这也是最让我称道的情节。
正因为此剧的震撼,遂想多了解那个时代的大师,也想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去仰慕,于是去图书馆借阅了相关的书籍。儿子倒是把那两本相当于人物传记的看了,不知道有收获没。唯一让他哈哈大笑某叶公超教授英文骂邻居美国小孩:“我要把一盆屎扣在你头上”。估计这句英文他应该记住了吧!不知道算所得不?
前几天在西藏卫视回看了几集,是拉着儿子女儿一起看的。女儿二年级,哪能看得懂,她宁愿去搓橡皮泥了。倒是儿子在书里读了相关人物,也能说出点人物关系或是轶事来如谁是谁的弟子,黄侃与章太炎认识等!可惜在他眼里无非只是一个个的人物故事而已!
我重点推荐他读《国学大师之死》那本书,是希望他多少明白些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大师与反对派复古大师们其实都在积极找寻救中国的路,只是参与了权力的文化从来都是刀枪!我其实最希望的是儿子能学习他们治学的精神,一辈子中最好的光阴是应该拿 来好好地读国学,哪怕一辈子只读一本。而我读完此书,则是多少了解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们求学的痕迹,从而懂得他们对于文化脉络甚或中国文化的一个个的诊断。我只希望国人别丟了文化的根!
那天与夫人聊天。感慨有三:其一我的教育有关"五四"的简直连皮毛都算不上。看了几集此剧,把我印象里的关于此运动的一切全部颠覆。以为当时的他们就写写文章而已,呐喊几声而已。殊不知经历了人生种种磨难的犹不改初衷的他们才是在脑海里能留下最深的烙印,也是我辈应当能铭记,永世不能忘却的。
其二假如没有陈独秀们,我们有可能还拖着长辫子或者说还要拖着那根长辫子很长时间。但总有人跳出来安慰说那还有李独秀张独秀他们。只是历史不容假设,那张李独秀何日再现?
其三关于国学。有人反思(当然不是我,我没有那么深刻)从新文化以来,我们弃国学久矣。民国以来的学贯东西的大家谁不是饱读国学!我辈充其量也就读过几篇古文而已,仅知道知乎者也而已矣!昨天去少儿读书馆续借《春秋左传》,对图书馆墙上的标语“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强国”有了更深的感触。
所以有后来的学者说如果当时二者能有效的很好地结合,中国的文化能量当不可估量!只可惜的是历史,终究还是历史。
所以我让儿子读《古文观止》,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如果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我但凡还有一丝一毫的影响力,我会跟儿子说再读读《诗经》《论语》《史记》《资治通鉴》。还会不厌其烦地叮嘱一定要读古文版旳!不说要传承它们(小子也没那资质),哪怕能领略到些许文字美也行,抑或是当作饭后的谈资也未尝不可。做不了文化的传承者,做个简单的文化传声筒也行!口口相传也是些许的力量!
前几年看书偏重于现代和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站在文化的外面去理解总觉隔靴搔痒,不觉透彻。当然没有了考试,自然也不会过多地去思考,毕竟尘世之人,得花更多的时间去为生活拼搏啊!
只是最近几年我真的感觉有必要读国学了。一方面是给孩子们做个榜样,一方面我是想看看我到底能看懂多少!结果真是汗颜!《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的相当吃力确实是我那点底子不行。有时候还要百度,但终于发现了国产软件的好处:查古文倒是贼溜的快且解释多,而那奉为捜索引擎鼻祖的谷歌倒没有优势。其实想想平时要查个中文的东西,我从来都是百度,而不会傻乎乎地跑到谷歌那去查吧。相反英文的则没有谁想到去百度搜索吧!现在回过来看《左传》.看了一大半,发现其实只要读完《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像《左传》《春秋》《战国策》等似乎都不用读了,感觉皆出于此二书!
其实很想找个真正的懂国学的人来指导孩子们。只是现在很多打着国学的幌子充其量也只是让小孩子背三字经而已。国学的肤浅化真令人好笑!有次听说有个认识的人要给两个孩子开课讲国学,很是震撼我。后来侧面打听到也就是泛泛地古字今译而已,遂觉得和让人背三字经没有啥区别。我以为国学我们要追求的是用美的文字和意境来体现的一种精神。想想看,光是那美的文字和意境要完全的传过给第三者,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啊。我动过几次心,想给儿子讲讲,奈何无法完美地传达,即使讲了,怕也是亵渎,终究只能作罢。反观女人的语文课本,有些文章感觉真是生搬硬套上去的,别谈什么美了。前些日子和儿子以前的语文老师聊过此文章,用一句话说就是君子所见略同。反观民国时代的国文教材,文字简洁优美,犹如一幅幅春江美景图。
好消息是十月份《觉醒年代》同名纸质书将和读者面世。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入手一本了,是入手,不是剁手!而且西西藏卫视和央视也在重播,文化的盛宴又何妨多多享用呢?
人一定要有精神,不论是宏伟还是卑微的,我对儿子说!只可惜他于今日还是懵懂。情愿他日混迹于江湖时,能偶然的醍醐灌顶!而且希望比我早些时日知之懂之!
如果以此文应试辛丑之国考,望能中个秀才。其实秀才约摸也就是踩着了及格线而已。哈哈戏谑而已,万勿拍砖,因为明儿一早还得早起搬砖,为了那解万千愁恨的碎银子几两!
不算是观后感,有感此剧给予人的和人所感知的。
人即使做不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也可以做个”斯文的寺庙的扫地僧“。我常对儿子说以后进入社会了只要不危害社会便是对社会做贡献了,此似乎连”扫地僧“的修为都不到!
辛丑年中秋节,谨记下些许文字,以资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