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你好,李焕英》影评1600字

发表于2022-03-22 10:55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影评



子女之于父母,并非是辜负

李焕英是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中的一员。她出身平凡,却是女演员贾玲全部的精神寄托。一个胖胖的喜剧女演员,每次上节目,提起妈妈李焕英就禁不住了。在《你好,李焕英》里,甚至很多台词都是贾玲妈妈曾经说过的话。

      一、细节之处见真情

      这是一部贾玲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虽然是电影,所描绘的故事却真诚到无以复加。贾玲通过“黑白电视、自行车、化工厂”多个场景细节,打造了八十年代的电影空间。此外,还用音乐在视与听上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特点,给观众真实感和怀旧感。电影片尾曲是一首名叫《萱草花》的歌。之所以会叫这么晦涩难懂的一个名字,是因为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之花。   《Hi,Mom》作为《你好,李焕英》的英文名字也颇有深意。就读英语专业的我,一开始还不理解这样翻译的原因,认为既然是人名,应该直接按照拼音来翻译。但是,由于在全世界五千多种语言中,对“妈妈”的发音都极为相似,影片译为《Hi,Mom》不仅解决了因中外文化意象不同所导致的理解鸿沟,同时从整个剧情延展角度来讲,李焕英泛指天下所有母亲,可以说,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献给天下所有母亲。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演员阵容强大。开心麻花团队的几位成员联袂打造,他们大多都在喜剧领域经过多年磨炼,表演真实自然,默契十足。   虽然这部电影是贾玲纪念母亲的作品,但在《你好,李焕英》的海报上,贾玲还是写着“笑”顺爸妈。这里的“笑”采用谐音双关,一方面,想要告诉观众这确实是部喜剧, 120分钟的电影,有大约100分钟都是喜剧。另一方面,呼吁天下子女都能对父母多一点关注,因为贾晓玲对李焕英说,下辈子我做妈,你做女儿。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从来不存在“时间会冲淡一切”的说法。电影里还多次出现李焕英不同人生阶段的镜头:中间是幼年的晓玲和年轻貌美的李焕英,结尾处中年李焕英送晓玲上学,在回家时却执意要步行。画面具有年代感,影片的整体色调也采用了暖色调,给人一种既温馨又复古的感觉。服装设计风格鲜明,在今昔对比那一段,色彩变化也很明显。电影特效新颖,布景逼真,且取材于真实地点,即湖北襄阳的一家工厂拍摄。有这样一处细节:在影片的最后,贾晓玲买了一辆敞篷小汽车,那辆车正是她向母亲承诺的敞篷普桑,车牌号是鄂HY1012,前两个字母是“焕英”的首字母缩写,1012则是贾玲母亲的忌日。

      二、老套的情节,不落俗套的观影体验

      贾玲并不是为了做导演而去拍电影,是内心真的有想要表达的情感才做导演。因为真挚,导演才会在坦诚的同时,谨慎地包裹起脆弱。电影不是泛滥的、单一的情感宣泄。贾玲是当下有遗憾、渴望改变的。穿越时光、改变过去,故事的推动是根据主人公贾晓玲的想法和需求进行发展的,所以我认为贾晓玲才是这部电影所要塑造的真正主角。《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真实再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普通百姓生活的种种场景: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意外得知母亲李焕英出车祸,在医院里昏迷不醒,晓玲在病床前痛哭,不料却穿越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啪”地一声从天而降,也遇见了年轻时的李焕英。面对旁人的追问,晓玲不知所措,只能假装自己是李焕英的远方表妹。晓玲不想让母亲和贾文田,也就是晓玲的亲生父亲结婚,正巧母亲所在工厂的播音员沈光林,他是厂长的儿子,也在暗恋李焕英。于是一个念头一闪而过:让母亲和光林结婚。还有冷特,这是一个与晓玲有相似命运的人物,随着他们渐渐的相处,他对晓玲有了好感。最后,李焕英和贾文田领证,而沈光林选择去深圳打拼。在贾晓玲眼里,沈广林就是李焕英“理想的白马王子”,于是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段子:给两人买连号的电影票制造偶遇机会,谁知八十年代的座位是单双号分开的,两个人隔着十几个人看完了“中国影史第一吻”的《庐山恋》;带两个人去公园泛舟推进关系,最后两人不慎落水,都成了落汤鸡;全厂文艺汇演,贾晓玲和沈光林表演了时尚前卫的二人转,惹得全场包括李焕英在内都哄堂大笑。电影的主线无非就是纪念母亲,但比起其他的亲情片,还是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因为笑中有泪。

      三、以全新视角解读“父母子女一场”

      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是去年春节。当时的感受是,因为我的父母离异,我也渴望有一位疼我的母亲,因此被母爱深深打动。再一次观看时,感受却有一些变化。我认为,不仅母亲是需要我们去赞美的人物,那些想要尽力在母亲面前表现得更好的孩子,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子女之于父母,并非是辜负。他们想带给父母的,都是幸福和满足。人们总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子女一辈子都无法完全偿还的。后来我渐渐明白,随着时代变化,我们应该用全新的视角去解读亲情。很早的时候就在关注央视推出的《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每每观看颁奖典礼的直播,我都会禁不住流下泪水。泪水过后更多的是思考: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难道只涌现出这十位孝心少年吗?实则不然,这样小小年纪就挑起家庭重担的孩子,有很多很多,只是他们没机会上电视罢了,只是在全中国遴选出十名代表罢了。父母没能给他们应有的条件,因此这些孩子需要自己去打拼。片中贾晓玲“报喜也报忧”。因为年龄小,在学前班她似乎是表现得最不好的那一个。无论是她说自己跑步得第一,还是拉裤子,母亲都没有表现得太开心或太生气,直到长大后,母亲发现女儿越发不省心,说“你就不能让妈长回脸吗?”“长回脸”这三个字背后传达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甚至是父母骨子里好面子的传统观念。最终贾晓玲选择造假一份体面的录取通知书,只是为了给妈“长回脸”。现实还不够,当贾晓玲穿越回到过去,对妈妈说的是:我能让你更高兴。妈妈只是说“好”。看得出来,她是心安理得地接受女儿的爱。从帮妈妈买第一台电视、鼓舞妈妈打排球赛,再到想尽一切办法撮合沈光林和妈妈,哪怕她知道一旦撮合成功,在未来自己将不复存在。即便知道撮合成功会让自己消失,贾晓玲仍旧毫不犹豫地去做了啊!用牺牲自己这样如此惨烈的方式,就是为了换取妈妈的开心和幸福,难道最让人感动的不是做孩子的贾玲吗?从古至今都在夸母爱有多么的无私伟大,可我们却忽略了那个被爱的孩子!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大的依靠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最能够给自己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正是父母,而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嫌弃。为了不让父母嫌弃自己,孩子就要努力讨父母开心。身为孩子有多辛苦?在成长的过程中既要背负父母沉甸甸的爱,不断努力达到父母的要求,又要在自己有限的能力里想尽办法讨父母的欢心。就像贾晓玲一样,在《你好,李焕英》里自始至终都在想尽办法给妈妈长脸,让她能够开心起来。为什么在《你好,李焕英》里有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为什么片尾那段回忆杀如此催泪?是因为身为孩子的贾玲再也没有机会达到母亲的期望,从而获得母亲的肯定。无法获得母亲的肯定,身为孩子会彷徨、会慌乱,这才是让人抱憾终身的事情。

      四、与自己和解

      在我看来,成长,就是和不够优秀的自己和解。已步入中年的女演员贾玲,她终于用电影完成与自己的和解,然后把思念和那件还未能,也不可能寄出去的皮衣一起,通过电影,送给那位远方的女士,李焕英。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归来》影评1000字
  • 下一篇:观《奇迹笨小孩》有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