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波兰电影《军团》观后感1400字

发表于2023-01-14 10:4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波兰电影《军团》观后感


虽然是战争片,镜头还是比较唯美的,战争场面不算宏大,对大波波最擅长的骑兵冲锋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上映于2019年,是波兰为了庆祝结束长达123年之久的奴役而拍摄的一部战争题材。
战争特效和场景描写很有波兰特色,尤其是骑兵三次冲击俄军战壕的长镜头,波兰军官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战斗至最后的画面,透露着浓浓的悲情风,像极了波兰复国历史的艰辛与凄凉。

1914年,协约三国(包括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及俄罗斯帝国)与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及奥匈帝国)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波兰军团随后于同年8月成立于加利西亚。这支军团存在的时间尽管短暂,却成了“现代波兰的创造神话基石”。


后来,军团由1916年9月20日成形的波兰后备部队取代,并于1918年2月并入在俄国的波兰第二部队,参加对抗奥匈帝国的拉兰察之战。

同年5月,军队在对抗德意志帝国的卡纽夫之战失利,波兰第二部队也因此瓦解。当时的将军哈勒逃往法国组织西方波兰军队,对抗不利波兰的布列斯特条约。

波兰军团在加利西亚及喀尔帕阡山山脉两地,都参与过许多对抗帝俄的战争。


早在1908年,奥斯曼帝国的新月旗帜在欧洲黯然褪色之后,巴尔干的权力真空引起了以俄、奥为主周边强邻的觊觎。

在一番分赃争斗之后,奥匈帝国忽视这里复杂尖锐的民族、宗教矛盾,贪婪地攫取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欧洲国际局势剧变,东南欧笼罩在战争阴云之下,史称“波斯尼亚危机”。

六年后,20岁的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斯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风光无两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那天是1914年6月28日。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十周以内,所有欧洲大国均卷入战争,一年之内,那一代人见证了人类文明有史以来最惨烈的世界大战。


8月22日,NKN在奥地利政府的许可下,下令组建正式的波兰军团,名义上归奥匈帝国军队编制,实际较为独立。由于之前的失利,毕苏斯基被剥夺了军团总司令的候选人资格,但他仍然是波兰军团第一旅的指挥官。

8月27日,波兰军团成立,他们由“东方军团”与“西方军团”组成,数量最多时下辖约16,500陆军,总司令是斯坦尼斯瓦夫·普查尔斯基。此时局势对奥地利不利,俄军在加利西亚进展迅速,奥军连战连败。

1914年9月底,波兰军团正式踏入战场。


1914年-1917年波兰的军事斗争

战争爆发之后,为了争取波兰人的支持,三国都对波兰人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政治让步和诱人的许诺。

亲俄的德莫夫斯基对此非常满意,他在俄占波兰推行反对毕苏斯基的宣传,导致后者的起义计划无果而终。


1914年9月到12月,波兰军团作为辅助力量协助奥地利在加利西亚与俄军激战。波兰第二步兵团、第三步兵团被奥军调往喀尔巴阡山脉协助他们阻击俄军的进攻。

10月29日的莫洛托夫战役是波兰军团与俄军的第一次大规模交战,6,000缺乏重火力的波军步兵与15,000俄军激战一天后成功突围。


10月21日,奥德联军进攻俄国布登林要塞,毕苏斯基亲率波兰军团第一旅进攻驻守在阿捏林和拉斯基的俄军。

23日夜,波军冒着俄军的重炮轰击付出惨重代价占领了拉斯基村,但侧翼奥军被俄军击溃,毕苏斯基被迫下令撤退。

12月19日,毕苏斯基率军进入克拉科夫休整,将麾下军团改编为波兰第一旅,归奥匈帝国第4步兵师辖制。


12月22日,索森科夫斯基奉命在小波兰省洛夫科维克阻击俄军对奥军的包围,俄军使用轰炸波军阵地后发动冲锋,希米格维少校指挥第一团拼死抗击,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肉搏战,波军最终守住了阵地。

此后一年时间,第一旅基本在沃伦一带作战,与奥军一道防御俄军的勃鲁西洛夫攻势。

1915年6月13日,第二旅沃索维奇骑兵中队向罗基纳村的俄军阵地发动冲锋,15分钟之内连续攻破对方三道防线,波军多位指挥官战死,史称“罗基纳的冲锋”。


1914年-1917年波兰的政治事件

1914年10月22日,毕苏斯基开始领导波兰秘密军事组织,该组织战前就活跃在俄占波兰,一直从事敌后破坏行动。

至1915年,POW在俄占波兰甚至俄国本土建立了庞大的间谍网以截获俄军情报,毕苏斯基还特别指示POW着重培养和训练军事人才。


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łsudski,1867年12月5日-1935年5月12日),波兰革命者,政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生的波兰国家领导者(1918-1922)和军事独裁者(1926-1935)。1867年12月5日出生地在扎拉瓦斯(波兰语:Zulów,立陶宛语:Zalavas)的家族庄园,这个地方那时属于俄罗斯帝国,现属于什文乔尼斯自治区(立陶宛语:Svencionys)。这个地方在18世纪,波兰立陶宛联邦被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帝国三大帝国瓜分前,属于联邦两大主体之一的立陶宛。


1915年,俄国在东线的惨败,加上俄国政府对波兰政治力量的打压,德莫夫斯基不再对俄国抱有幻想,开始在国际上寻求恢复波兰独立。

1915年8月24日,德国在华沙设立了临时管理机构华沙总督府。奥地利当局寻求将波兰纳入奥匈帝国的势力范围,但这项计划受到了德国的反对。毕苏斯基认为俄国人被赶走,继续与德奥合作将无益于重建波兰国家,从此开始授意波兰军团逐渐削减补员,开始积蓄力量。


11月5日,德奥联合发布了所谓“11月5日法案”,承诺建立君主制的波兰国家。消息一出,引起俄国的强烈反对,英法为安抚尼古拉二世,也支持俄国的决定。但是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言支持波兰独立。


11月5日法案其中对波兰主权问题含糊其辞,但其意义不可小觑,时隔多年,波兰问题重新回到了国际视野。尼古拉二世被迫对波兰人做出进一步政治让步,但为时已晚。

他的政治生涯,个人生命甚至罗曼诺夫王朝即将寿终正寝。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1200字
  • 下一篇:《梅根》观后感15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