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观后感
这两天在追《狂飙》,本来昨天要写的,偷懒了一天。
前天和老婆一起去看了电影《无名》。
本来春节期间就想去看的,后来由于带着小孩或者爸妈,内心觉得这部电影可能有点费脑,就拖到了现在。
想看的很大原因是喜欢导演程耳的风格,觉得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看之前,我看到一些自媒体的影评,都没点进去看,但大致也知道是个评价两极化的电影。
我之所以不想看影评,第一是担心被剧透,影响我观影体验;其次是担心看到一些评价,尤其差的评价,会动摇我去影院支持的决心。
知道程耳还是几年前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是一部票房失利,后面在电影圈评分极高的片子,我也是上映后好几年才在视频平台上看的,看完后,在想,这部电影怎么之前一点都没注意到呢?导演是谁,为啥能邀请到这么多大牌明星加入?电影里的画面风格独特,故事情节百转千回,拍摄手法与众不同,好看,真他妈好看。
程耳导演的暴力美学也是与众不同的,鲜有让你看到直面暴力的镜头,而是通过一些画外音、影射的方式,同时让你在脑海里补全了刚才暴力冲突的画面。
于是去百度了下,发现程耳用一部毕业短片《犯罪分子》(徐峥主演)就一鸣惊人,后又拍了《第三个人》《边境风云》《罗曼蒂克消亡史》《不浪漫》《无名》,导演今年47岁,说起来《无名》是他的第四部长片,这个拍片量,和姜文有的一拼。
其中的《不浪漫》(贾樟柯主演)在几年前的平遥国际电影节上还有预告片,后面就杳无音信,没有声音。《无名》去年预告片已出了好几次,我之前也疑心会不会隐入尘烟,无法上映,这次终于能够上映,非常期待。
不过我猜测,电影也做了一些删减修改,比如这次去看的正片,我发现原先预告片中的有段对话,正片中是没有的。预告片中,
王一博问王传君:侬杀伊做咋?
王传君:伊看不起我。
王一博说:戆度。
这段对话我在正片中并没看到。
电影看完出来后,老婆说看的很头疼,问我怎么看。
我说我觉得很好看,不过整体剧情我觉得比《罗曼蒂克消亡史》略逊一筹,但我仍然觉得很好看。一是多线叙事,但基本上每条逻辑线都是通的,每个故事也都捋顺了,并没有留坑;二是依然是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三是镜头语言丰富,留白很多。如果多线叙事,然后每条线还能碰到一起,再引起冲突,那就像《两杆大烟枪》或者《疯狂的石头》。
我想不喜欢的估计也真的不喜欢,比如觉得导演故弄玄虚,电影的情节切来切去,人物对白太少等等。
但迷恋的人肯定非常迷恋,比如我,迷恋导演的个人叙述风格,画面的考究,少台词而多镜头语言,温和下面潜藏的暗涌。
《无名》里面的暴力镜头除了王一博杀人喷一脸血外,应该就是他和梁朝伟的激烈对打,看到最后,我还是很奇怪,为啥他们都知道对方是“卧底”,还要如此殊死搏斗?
今天我看影评,说这段是“偷窥视角”,他们做戏也得做的足够真才行。确实有些细节,可能一遍看下来无法完全领悟,另外当下的故事可能也是考虑到创作环境、审查等原因。据说程耳拍完电影后,小说也同步写好,之后若出版,再看一遍小说,或许能理解更透彻点。
还有一处暴力镜头,日本人把一群工人抓住,先是枪杀,后把他们赶到一个地方,用混凝土浇灌他们,那场面极其残忍,在那个颠沛流离、战火纷飞、国家沦亡的世界里,除了无名的特工、战士,还有多少无辜的民众,就像那一只在画面里叫了几声的羊仔一样,转瞬间就成了日本人锅里的炖肉。
最后,“墙裂”推荐《无名》,作为影迷希望片子卖的更好一点,导演才能快速下一段电影的开始。也希望程耳导演能多拍几部电影,现在的频率着实很低,希望导演能选多一些故事,多拍一些出来,而不是都自己来收集素材,来拍,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