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无名》影评1400字

发表于2023-02-07 10:2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无名》影评


大年初一,三年疫情之后春节档终于丰富起来。在仔细权衡票价之后,决定春节电影第一刷——《无名》。(盲猜宣发对自己的后劲很有信心,没有直面《流浪地球》和《满江红》)

对春节档的影片并没有做前期的功课,因此仅凭便宜的票价选了《无名》之后,电影初期是由这样的担忧的——万一先看的是春节档的地雷,好像有点丢脸。

但随着电影的推进,这种顾虑淡去,跟着情节开始在脑海中反复调用有限的历史知识,拼凑故事里面的时间线,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不禁感慨了一句“这电影未必一般人能看懂,喜欢。”尽管如此,情节依旧推进很快,满眼都是细节,不让你有推却的思考,就到了最后。最后,其实都看懂了。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大家相视一笑,这电影好啊,“很久没见这么好看的电影了。”



好看在哪?纯粹的感受是,感觉导演想要表达的,你都看懂了,而且还忍不住反复思考,有表象的时间线的反思,互相讨论,也有对那个大时代背景的思考。不像最近几年的贺岁档,总有一种,导演想说的太多,感觉总有些乏力。

喜欢这种电影,表达出来的小于带给你思考的,观众是一种满足感,延续感。而不是想要表达的远大于真实呈现的,把观众掉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满足感何来?

片尾的字幕是绝对的大字报,顶天立地的白纸黑字风格,演员、职位一一出来,最耀目的是“编剧、导演、剪辑——程耳”,三者兼于一身,成就了浓烈的程耳导演的风格。



编剧——群像的多条时间线

在观后讨论的时候,尝试梳理时间线,发现也只有一些情节可以梳理清楚,还有很多是多条时间线的交叠。多条人物的时间线不陌生,很多大制作的电影都有在用。但不同的是,大型商业电影的多条时间线也会交叠在一起,成就故事的高潮。但是《无名》没有,主时间线就是抗战,一个1937年,一个1945年,相信这样的时间节点对于远离中学课本的人已经是个挑战。电影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不同人的职业、选择,拼凑交叠在一起,有时候是大画面,有时候是小人物的日常,再辅以跳跃的剪辑,带着你跟着画面走,总要想这个是什么时候,也最终拼凑起一个时代,交待了故事,立起了人物。而人物,正如片名所写《无名》,并没有突出哪个人,甚至一下子记不起角色的名字。电影结束,感慨的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大多无名。



导演——演技、运镜、语言、细节,都是风格

演技,几乎是顶配,相信大多数人开始都感慨王一博的资源好,可以有顶级配置搭档,会不会被大师吊打。实施证明,努力的人,经得起考验。整部电影,看老戏骨对戏,舒服。年轻一代,也顶住了同样的水准。

全剧在宣发主打梁朝伟、王一博、周迅的搭配,梁朝伟在听说是“陈小姐的枪”的时候有2秒钟的表情,很细节。结尾和“变态版失败的战俘”王一博飙戏,远眺的时候微表情,情不自禁的感慨,“戏咋这么多”,镜头一闪,果不其然,还有戏。

王一博在和未婚妻吵架之后的纠结、“我不开心”、战俘的变态笑,都值得剪辑出来细品。

全剧的女性角色,都是正面角色,相对层次不用很丰富,但是周迅抖动的眼皮,江疏影无神的眼神,都让整部戏非常完整。



运镜,每一帧都可以做大片的定格,尤其是三个男士在长桌两侧等电话的摆位和造型、王一博溅了一脸血的画面张力。还有很多时候用到的跟随的长镜头、对炸后广州的渲染,日本兵屠戮百姓之后,森林里绿意盎然的小羊。故事,被打碎重组,镜头成了另外一名角色,表达的比故事还清楚。



语言,粤语、上海话、普通话、日本话,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彼此都不需要翻译。开始,觉得是导演考虑观众观感。但是当梁朝伟跟森博之,说普通话,王一博对森博之说日本话的时候,一下子明白了剧情用意——我用你更习惯的语言,只是我还愿意在你面前伪装。一个细节,在叶先生(王一博饰演的角色)当被“兄弟”问及“怎么了”的时候,第一次他放下伪装,用的是普通话“我不开心”,但紧跟着,收起情绪,用上海话聊天,直到听到“感情问题”,情绪再度濒临崩溃,但一直坚持用上海话对话。



服道化,都很棒,满满的细节,男士的考究西服,其中不服不行,张叔平只给梁朝伟做造型(手动捂嘴笑)。女生都很漂亮,还各有各的特色。喜欢江疏影细细的眉毛,带着角色的犹豫和怨念。喜欢张靖仪的圆润,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



剪辑,每一个循环都将剧情向后推进一点点

整部电影的最初,是稍有不适感的——不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剧情,全靠猜的。剧情会在某一时刻回到一个原点,所以,前三分之一很难分清剧情顺序。不过,这种观感被9岁的儿子用一句话挑明了——“它就是每次循环,每次循环的时候都把剧情向后延展一点”。嗯,有道理。不知道是不是常看短视频的缘故,让小朋友看电影,这么没这么多试图解释的压力。

当片尾打出“编剧、导演、剪辑”合体程耳作品的时候一下子理解了。如此浓烈的个人风格,大致是导演在构思剧情的时候就预设的,编剧时就有剪辑的构思,导演的时候也有剪辑的思路。



思考

离开电影院,电影依然有后劲。中间有很多隐喻。

比如,关于殖民。“百姓和帝国之间,总需要一个中间人”,被殖民的国家,大抵都是被这套理论套路。但是,殖民者以武力镇压,不把人当人,一定不可取。

比如,“只有一省一市”的格局,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国民党会失败,共产党会成功。

最终,电影定格在“无名”“HIDDEN BLADE”上,电影还原了那个满目疮痍的祖国,讲了一群人的故事,我们甚至没有记住是张先生还是叶先生,但是记住了那个时代有很多无名英雄,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和平年代。



以上就是《无名》的观后感,很满足,导演的想法,我们都接收到了,还有些意犹未尽的思考,想二刷,刷故事的节奏,刷演技,刷细节。



这个春节档,值得去看。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无名》观后感1000字
  • 下一篇:《熊出没·伴我“熊芯”》观后感10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