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多美啊!
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非常推荐!
不媚俗,不套路,制作精良。
对得起唐诗这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
华夏的历史上文化自信有两大巅峰——唐、宋。
李白是华夏的浪子,他在唐代繁华的扬州写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朴素的意象,简洁的表达,却说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传诵千古,中外皆知。
汉字与古诗,是雕刻在所有华人基因里的乡愁。
物质上的丰盛,精神上的富足,时风的开放与包容,才能滋养出浪漫主义的文学与艺术。
唐诗是五千年汉语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最为绚烂瑰丽的文脉与底气,诗人是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明星。
少时爱李白,青年爱两杜,中年爱王维。
没有诗歌的人生,将会是多么乏味啊。
唐朝又是交朋友最好的时代,人人学做诗,随处可以遇见优秀的诗人,可以自由表达是一个时代最好的文化氛围。
随处可见的亭子间里立着“题诗板”,鼓励每个人写诗抒发,随时能遇见知己或对手,那样的唐朝多么令人向往啊。
我想知道李白的朋友吴指南是谁?李白立誓要把英年早逝的朋友埋在风景怡人的黄鹤楼旁,让他能看见长江的千里风光,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
能交到那么多那么棒的朋友,真是太值了。
在群星闪耀的唐朝,挑选主角实在是太难了。
太多杰出的人物,彪炳史册的帝王将相,载满诗书的逸事佳话,在主张个性与尊重个人的时风之下,更是人人堪为主角。
电影《山安三万里》的两大主角:李白和高适,互为镜像。
那一年,李白说要只身闯荡江湖。
高适毫不迟疑地说:“带上我。”
谪仙人李白,有一颗求取功名之心,不甘心仗剑天涯,举手要去扣天子之门。
世俗人高适,克服了阅读障碍症,学诗不成,口拙结巴,习武又无处报效。
如此反差的两个人,青年相识,成了一生的朋友,一方闯祸下狱,另一方能设法去捞。
尽管高适和李白的观点不同,趣味不同,人生选择也不同,但是高适对李白的友情,不比李白对吴指南的友情差之分毫。
电影《长安三万里》讲诗歌,也讲友情,两个主角,文、武两条交织的线。
单说诗歌太过温柔,片中以武为骨,诗文为附骨之血肉,文治与武功是两根中流砥柱。
边塞诗人高适作为叙事的主线,强身卫国、坚守边关的大局观,消减了文弱之气,彰显了大唐的盛世气象,不愧是当时的世界中心。
岳阳楼上,狂放不拘的李白也无奈撂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烟花三月的扬州,是“人生得意需尽欢”的歌舞场,画面唯美,极尽荒唐,又浪漫彻骨。
临水的桃花,开在夜夜笙萧里。二十四桥明月下,剑气挑落美人纱。
官家女子与欢场女子,对木讷无趣的高适皆无吸引力,他和李白是两个极端。
李白少年意气,看似狂狷不拘,实则是个官迷,他不甘心作一个纯粹诗人,一心要出仕,寻找终南捷径,却不是当官的那块料。(他心里就没点数吗?)
高适不适合作一个文人,坚忍苦练,人生三落三起,踏实坚忍,国之危难时挺身而出,一战成名。
最终,高适活成李白理想中功成名就的样子。
电影《山安三万里》透过两个代表性人物,他们的友情和他们不同时期的人生选择,诠释了两种成功人生的样品。
安史之乱前后的40年间,高适和李白二人的成长与经历,两条经纬的线串起形形色色的人物,编织成一件惊世罕见的珍珠衫,处处惊喜。
大时代背景下,因个体差异和追求不同,他们二人走出了八卦图的人生轨迹。
以水墨画卷的方式展开,是视觉上的一大亮点。
鼎盛的大唐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胡蕃瀛夷,皆不排斥,这是文化的高位者才有的气度与风范。
自信的大唐是包容的,尊重个性,温柔坚定的和嚣张古怪的,都能出现在同一个歧王的舞台。
仿唐画的短腿人物形象,或许遭人诟病,这正说明了审美的多源化,谁说必须肤白腰细?
各形各色,兼收并蓄,才是丰富的时代该有的样子。
为什么圆硕身体的唐马也是短腿?为了画面统一吧。
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元素,我夸得不够专业,你们自己看。
其中我最喜欢戴在头上的文士帽(或文士巾),后面的两根黑色飘带,粗细适宜,仿佛有了灵魂一般,飘逸洒脱,时常作为对话的补充。
服装也非常好看,总之画面审美上满分。
电影中李白写《将进酒》的一段最为出彩:
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羽化而登仙,遨游寰宇。
精神化为万物,从有至无,“无”才是最大的“有”,步入太虚胜境。
这一段把整首诗的精髓一一展演开来,简直是诗歌中的摇滚乐。
我少年时读此诗,感到的忘我,激荡在胸中的一股力量,不能抑制。
与动画中激烈的情感,冲破世俗,冲破肉体,飞升遨游,进入和谐的太虚,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是诗歌中的灵魂乐。
绝对是精神自由,美伦美幻,体内的洪流有了正确的引导,与宇宙力量融为一体,没有压力,这大概就是奇点。
整部电影的配乐非常棒。
《长安三万里》包含太多内容,荟萃了唐代的菁英与唐诗的精粹,道之不尽,流水账一般,杂乱纷呈。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诚意满满,依旧不能尽兴。
片长168分钟,近3小时,若要剪短,建议删去李白入赘相关的内容,画面上好看,实则没必要。
世间的多样性包括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不同、追求不同,对成功的定义自然也应该不同。
李白不遵守世俗的规范,先后由商人父亲和两任入赘的妻子家族资助,还有一路上受到朋友解囊,比如最有名的汪伦。李白是剑客,是游侠,是浪子,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抛弃世俗的责任,才能潇洒地说走就走。
李白没有获得他一生追求的官场得意与功成名就,却度过了风流快活的一生,这本身就是意义。
李白把精彩绝伦的一生,写成华美的诗章,是别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巨大成功。(李白自己却想不开。)
高适是迟钝的晚熟的,他扼守道德规范,维护家族清誉,遇挫便回家乡蛰居,勤学苦练,如同苦行僧一般,最终求仁得仁,从军建功,是唐代诗人中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多样的人生,各自精彩。
再说回李白的《静夜思》。
李白思念的故乡,碎叶城或青莲乡,是父母养大他的地方,也是他回不去的地方。入赘成为李白的耻辱,他失去了后代祭奠的方向。
李白的故乡是唐朝,穿过唐诗的隧道我们能窥见的地方,引领我们梦回唐朝。
后世的少年相遇,能否再听见那一句:“你闯荡江湖时,记得带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