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穆荷兰大道》观后感1000字

发表于2023-08-17 08:3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的《穆荷兰大道》处处充满“在现实中被压抑的心理反射”及“梦境补偿原理”的影子。作者引经据典分析梦境,梦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是梦非梦
——电影《穆荷兰大道》观后感


每个人都会做梦。有时,我们会从噩梦中惊醒;有时,明知自己做了梦,却怎么也想不起梦见什么;然而,也有时,梦醒后梦境依然历历在目。
前不久,参加一个夫妻聚会,一位先生很幽默地说:“老婆早上起床对我怒目而视,一整天没好脸色,搞得我莫名其妙。再三追问,她很无厘头地说:‘我晚上做梦,梦见你对我很不好。’听完,我都蒙了,这才知是在梦里得罪了老婆大人。为了消她的气,只好拼命道歉。”
他唱作俱佳,搞笑的模样逗得我们笑弯了腰。
“梦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梦?梦有意义吗?梦与现实有关联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更因梦境的奇特及迷幻添上了一层神秘薄纱,迄今仍是未解之谜。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境充满意义。在其著作《梦的解析》中,他将梦解读为“人的潜意识和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有点像中国人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味着日常生活被压抑的欲望有可能通过梦的伪装形式得到满足。

之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对“梦”赋予更宽阔的诠释。他认为“梦是通往自我整合的道路”。所谓“整合”是指,梦能为一个人生活历程中所遭遇的事件、所想到的光明与阴暗面、所意识与不能意识到的层次,提供一种“补偿功能”。
这些理论影响后世人颇深,然而,现代神经科学家透过研究却认为,梦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睡眠中脑部区域活动的副产品,并没有任何意思。
也有科学家在研究了2.4万个梦境后,得出结论——“梦境确实是现实的延续”,但碍于样本有限,承认人类对梦的认知还十分有限。
尽管各界对“梦”存在争议,但“梦”却一直吸引着人的关注。
由好莱坞鬼才导演大卫·林奇(David Lynch)指导的电影《穆荷兰大道》(Mulholland Drive),可以说处处充满“在现实中被压抑的心理反射”及“梦境补偿原理”的影子。
这部电影充满隐喻和反转,现实与梦境跳跃交错,很有超现实主义时间扭曲、光怪陆离的氛围,引起影迷热烈讨论,甚至被列为殿堂级作品。难怪能在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所举办的“21世纪百大最佳电影”票选中脱颖而出,高居榜首。

故事主线讲述甜美可人的贝蒂,住在姑妈的豪宅里,是一个试镜无往不利、拥有光明前程的影坛新人。她在好莱坞穆荷兰大道上遇见因车祸而失忆的无助女子丽塔。二人在一起追寻丽塔真实身份的过程中发生恋情,然而这趟解谜之旅,最后却引向梦境之外的残酷现实。
整出戏片长两个多小时,大卫·林奇把我们带到希区考克的悬疑世界里,使得原本就虚实难分的电影世界,如同镜中之镜,梦中之梦,更加诡谲难辨。
有趣的是,大卫·林奇在所有访谈中都拒绝证实任何一种对《穆荷兰大道》情节逻辑或角色寓意的诠释,他露出狡猾的微笑:“观众们被好莱坞的简单逻辑宠坏了,他们应该试着自己花点脑筋,相信自己的感觉,不要追求标准答案。”
话虽如此,我还是偷偷看了评析,才知一般主流将电影解读为“电影前面三分之二都是 梦境,后面三分之一——最后的反转才是现实”。原来,导演先用梦境创造一个情节,建立一个观众所以为的真实,再回头给我们一个现实版的“真情节”。
在现实里,黛安娜(即梦中的贝蒂)是个失意的小演员,感情事业皆不顺遂。爱人卡蜜拉(即梦中的丽塔)演艺事业成功,最终还与名导演互许终生,让她在伤心愤怒、由爱生恨之际雇了杀手,以蓝钥匙作为任务完成的信物。
拿到蓝钥匙的黛安娜悲伤又绝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中所发生的一切,就是黛安娜重组真实世界中的元素,来满足她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和渴求,或者说是她对现实中梦想与爱情失落的自我补偿。

坦白说,电影如真似幻的情节给我的领悟,与其说是“在梦中愿望得到满足”,我更愿意接受“梦境可以探索人深层的自我,帮助我们整理内心世界。”

“梦境能表达一个人的外在处境、当下的问题和恐惧、正在筹划要达成的期望以及潜意识里试图在生命中展开的目标。”美国富勒shen学院教授理查·皮斯在《灵修札记》中分享道。
皮斯建议在床边放只笔和一些纸,醒来时就可以立即记下记得的梦境内容;留意那些令你印象深刻和有所领悟的梦境。梦境中有一再出现的画面吗?有什么意涵跳脱出来?你对梦境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梦境和真实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将梦境视为一种线索,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孤注一掷》观后感1300字
  • 下一篇:电影《我爱你》观后感12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