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心绪里的儿子》观后感
——论自我救赎的必要性
今天上班的路上,想到今年要写出一篇《困在心绪里的儿子》观后感。无论好坏。迄今,曾经如此震撼我的影片只有《霸王别姬》。
影片的最后,导演用一声枪响将沉浸在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虚假静好中拉回残酷无比的现实。或许只有这样才可能击碎为人父母坚硬的自恋盔甲。影片中的父母再无修正错误的机会,但现实中广大的父母却因此有了自我反省和重新认知亲子关系的机会。
究竟怎么样才算成功的、优秀的父母?实在很难一概而论。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坏。不如去思考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所以,钦佩导演这样的拍摄手法。他用这种方式,警醒观众,不断地反省。。。。。。。
有一点,需要提前说明。求生,是人地本能。不能因为谁谁放弃了我们,重创了我们,我们就甘愿放弃自己。很多人,几乎从未被父母善待,依然勇敢地活出了自己。这样的人通常拥有极强地生命力。从最初的受伤、无助,到后来的绝望、心碎,没有人能够理解,即使你说出来别人也无法感触。只有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忍耐,苦撑。人性,有阴险、狠辣,有卑鄙、龌龊,但应当记得人性也有美好,大多数伤害都是无意的。反面的例子是《十八号房间》的主人翁。正面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自己去发掘吧。
-1-儿子的心绪
父母离异的阴影。其实,不一定是离异。父母之间不能相互善待都算。用儿子自己的话说,就是——1)他最崇拜的父亲,抛弃了他和妈妈,2)伤害妈妈就是伤害他,3)可是即使妈妈总是跟他说爸爸的坏话,他还是忍不住爱爸爸。
这种情绪把他牢牢捆住,他无力应付学习、社交。。。。。。父母的期望。用他的话说,活着,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很艰难。正常人来说,这不算什么,但对一个得了急性抑郁症的孩子来说,没有专业帮助,几乎是灭顶之灾。
-2- 父亲的高期待、忽视、疏于陪伴以及代际传递
父亲是一个充满个人魅力的父亲。实际上,为人父母非常的不成熟(同年创伤)。儿子,受不了妈妈,想要跟把爸爸一起住。可是,跟爸爸一起住以后,他还是感受不到父亲的关爱(对父亲来说很冤枉)。
父亲的期望值有一个参考线:自己悲惨的童年经历。母亲生病,父亲漠不关心,直到病危,父亲跟朋友在医院附近聚餐都不去看母亲最后一面。可想而知,父亲对自己的父亲是多么失望,乃至于几十年后都不能释怀,甚至不愿意面对。或许是出于善意(同僚问起自己父亲生病好了没),也或者......,父亲罕见地去看望了年迈但依然强势的父亲。说起儿子,父亲忽然意识到,这是儿子想让他难堪,是来告诉他自己就是个混蛋。 对某些自恋情结严重的人来讲, 道歉真的就是比登天还难,即便认识到自己错了。 就这样,父亲其实也重新回到某种很受伤的情绪中了。
所以,才有了后来在孩子面前失态,把儿子推倒。 父亲忽然变得非常委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1)我用了你忍了你妈那么多年,你长大了,我重塑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错?!你竟然骂我是个垃圾。2)我小时候那会儿比你惨多了,但我依然爬了出来,并且成为人上人,可你呢? 吧啦吧啦一大堆。
连父亲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竟然成为了自己最憎恨的父亲那个熊样子!并且为此懊悔不已。这就是代际传递。
忽视。很难说父亲有什么错。父亲对于儿子的一切都是基于美好的期望,但现实并不美好。跳舞的那一段,本来儿子挺高兴的,跟爸爸一起跳爸爸曾经的独创尬舞。但是,阿姨join them,儿子立马就成了局外人、多余的人。所以说,不论你有什么痛,即使你说出来,该不能感触的还是不能感触,能感触的就不会让你痛苦,毕竟是亲子之间。
陪伴。其实,父亲还是给了儿子一些陪伴的,只是都太短暂而稀缺,并且总是带着一个不开心的尾巴,让儿子觉得寄人篱下、不被信任,是个局外人、多余的人。
所以,儿子一度又回到妈妈身边。可是,妈妈也不能给他理解,还帮着父亲说话,吧啦吧啦又是一堆。 这个妈妈的特点就是该骂爸爸的时候她说好话,该说好话的时候她怨天尤人!
-3-妈妈的怨恨、不切实际的幻象......
因为伤害所以怨恨。妈妈感到被伤害,与子也会感到被伤害(前面在儿子的认知里,伤害了妈妈就是伤害他)。正常的做法。即使离婚了、不爱了,为人父母依然在孩子面前保持平静地接受亲密关系的终结。 这或许是将对孩子的伤害减到最最低、最实际的办法之一。
接受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要容易很多。相当不容易的是,接受父母陷在离异的阴影中凄凄切切、念念不忘。自己沉迷于这种消极情绪中,儿子就会受处在受伤的状态中。
妈妈始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象。影片中的妈妈是相当没主见。懒得说了。最要命的是,总是有一种求复合(不可能)的心态,不是关心儿子在爸爸那里是否适应,而是关心前夫有没有跟老婆吵架图片 得到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虚假消息后,自己有伤感的哭起来。 我想,这样不切实际的心态无形中也会影响儿子的心态,导致儿子的感情总是像被吊在半空中一样。对于一个孩子,父母和睦当然最后,如果不能,维持一种稳定的离异关系,哪怕是仇敌,都胜过那种纠纠缠缠的关系。
父亲的自恋是深入骨髓的。所以,即使在儿子幸运的在第一次自杀后获救,他也不认为或者不肯承认儿子有什么病,并且选择相信自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更何况儿子),胜过医生的专业意见。而且,妈妈似乎就从来没有自己拿过什么决定。这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一个地方。
当然,从影片的题目来讲,妈妈这个角色不重要。不然也不会在影片最后对妈妈只字未提。该片讲的是一代又一代的男人在征服世界的背后,如何走出童年的心结、培养下一代的问题。
时代不同,个体差异,同样的遭遇,解决却截然相反。但如果不加反省,潜藏的问题会一代一代的传递,也是不争的事实。
最后,影片讲了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但通过导演的设置,是一部很好的教育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