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观后感
我们身边很多朋友都说过:人哪,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觉得我们最重要的事事首先规划清楚,首选要想清楚你想去哪儿?你是谁?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能力陷阱这本书告诉我们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当你总是要先想清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你就已经被自己现在所有的这个状态局限住了。 你现在所能够想到的那个状态,就是你此刻的这个人的认识水平的巅峰,而你此刻这个人的认识水平巅峰,很有可能会局限住你整个人发展的方向和节奏,这就叫能力陷阱。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越是熟悉的能力强的这些技能,越容易把我们牵绊在此时此地的当下。比如说:我们每个人怎么定义自己的工作?很多人定义自己工作的时候,都是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长来定义自己工作的。比如说有人问你负责做什么?你会特别高兴地跟被人讲你只负责自己强的技能工作,别的就不用负责了。 后来读了这本书我发现,突然意识到这就是能力陷阱。甚至排斥其他让我成长和进步的那些事情, 他们让我跟资本市场对接,让我去换投资的人,要规划上市什么的,我说:我不学,这就是给自己陷阱。如果我们给自己定义是用自己的技能界定的话,那可能真的就变成了一个只懂自己强项的人了。不可能成为一个其他方面的人。 比如十年后 二十年后你也知识个技术人。
所以这本书有一个英文 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就是你要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地去做,你才能够像一个领导者那样去想。
不应该反过来做:先做事,再思考。--你先向那些领导者学习,那么领导者怎么做的,学着他做,做着做着你的思想就会发生改变。你随着自己的事业不断地扩张,你所要去接触的,所要解决的问题跟过去变化了,这个时候你在重新界定自己,你才有可能能够界定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怎么样才能够真正地发现自己的问题?
就是如果你整天只是反思,之所以不行的原因是你的思考方式发现不了你自己的问题。因为你的思考方式本身就有问题。当你的思考方式本身没能自我检查的时候,这时候痛苦就来了,就好像一个人你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这是没法做到的。你拿镜子看到了,那个是假的后脑勺,那是虚像,但你自己看自己的后脑勺你看不到的。你拔着自己头发没发离开地球,所以思维方式不改变,你想再多没有用。亚里士多德其实在2000年就讲过一些话,他说:多做好事就变成好人,你怎么才能变好人,不是说你突然变成的,而是你每日坚持多做好事,做着做着你就变成好人了,这是2000多年智者就曾讲过的话。
所以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告诉我们:只有改变做事的方法,才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就是先行动再思考的过程。
这里我们要突破三个陷阱,每个方法对应了我们再生活中毫无意识的三个陷阱:
那么改变一定是由外而内发生的,而不是由内而外发生。你期待一个人由内而外地发生改变,那得顿悟,那得需要极高的天分和悟性 就一瞬间被击中了那种感觉。而事实上你看中国古代的人修炼,都是先去舂cong米 先去做苦工、先去把自己磨的皮糙肉厚,然后有一天你才突然会灵光咋现,觉得自己明白了一些事,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像一个领导者一样去行动,并且要努力地做一些之前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什么时候事机会呢?当你的工作发生变动和挑战的时候,这个就是机会。如果一个人只用自己的技能和特长来定义自己的工作,他是特别讨厌工作变动的。
比如说,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基石,然后领导突然要求你带一个团队,你会觉得好烦。你让我把这个活干好不就行了吗?我想成为最棒的技师,但是带团队这件事不是我擅长的,我也不愿意干,你又失去了一次机会。所以当生活中的变动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我们重塑自己领导者的形象的机会。
这本书简单,一个三步:
第一步叫做重新定义你的工作;
第二步叫作重建你人际网络;
第三步改变你做事的方法。
首先怎么样重新定义工作? 你知道如何避免能力陷阱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你要意识到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就是你要意识到一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会像毒品一样地上瘾。比如说曾今投资一家公司每次见他,他都在完善自己的产品,永远不卖,甚至现金流紧张的要命了 还是不卖,为什么?是因为他自己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发明家,他特别喜欢发明这件事。他的能力陷阱限制在了这里,所以这件事会像毒品一样上瘾。
比如还有些管理者,是始终只相信解决问题这件事,认为管理者是替大家解决问题的,所以你们谁有问题来找我我帮你解决 一直得不到长足进步。就是自己认为的那一个能力陷阱被限制了。得不到其他的进步。
那么究竟怎么定义自己的工作呢? 首先你要知道,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成为你的组织和外部之间的连接器,而不是组织内部的连接器。当你陷入在能力陷阱之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整个组织内部的连接器,就是这个组织少了你就不行,谁有任何问题,第一时间给你打电话,然后你就得帮他解决。因为你是哪的连接器,你会非常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