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太阳——电影《一生交给党》观后感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7月1日,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根据东港区文联统一安排,我作为东港区作家协会代表参加了东港区举行的庆“七一”新时代文明实践“光影铸魄,红映初心”观影活动。
步入影厅,在灯光暗下,我忽然看到一位白发老者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胸前的党徽,心头一颤。给了活动一个最动人的开场。
电影《一生交给党》,主要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周逸群等同志,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的白色恐怖时期,坚定“为人民打天下,把一生交给党”的信仰,英勇与国民党特务进行殊死斗争,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并最终协助贺龙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参加南昌起义的故事。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动荡不安,蒋介石撕毁了国共合作的协议,公开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汪精卫随后也背叛革命,旧中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的周逸群,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清党行动,他毫不动摇,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一边,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解放劳苦大众。只有晴太阳,人民才能翻身做主,过上好日子。他积极在军队中发展党员,扩大党的影响力、战斗力。
国民党特务试图破坏二十军中的党组织,欲“一网打尽”。沈小虎在叛徒许大彪的严刑拷打下,咬紧牙关宁死不出卖党组织。直至奄奄一息时,还对身边的周逸群说道,“我把一生交给了党”。没看到曙光的他,临终都没瞑目。
周逸群、沈雨菲那坚毅的眼神,烙印我的心中。银幕上,沈雨菲为保护周逸群英勇牺牲时,周逸群用力抚住她那流血的伤口。而她的嘴角却扬着释然的微笑,鲜血浸透了她的党证。临终前她要求周逸群背诵他1924年入党前的所作誓言《望海潮·一生交给党》:“硝烟弥漫中华,有斑斑血泪,遍体伤痕。军阀横行,列强争乱,九州魔怪猖狂。今日宏愿酬,一生交给党,斗志昂扬。愿为工农革命,洒热血一腔。”这时,传来身后的女观众压抑的抽泣声。“一生交给党”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坚定誓言。
周逸群、沈雨菲、金童等人的牺牲,是革命精神的传承,展现了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金桐为保护红旗牺牲,那双死死攥住旗杆的手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发白。李欢接过红旗继续战斗的场景更是感人。
周逸群曾经有过名言:“一个共产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先想到大家,想到民众。”这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但他对自己的家人,却鞭长莫及。
远地分离,妻子总是默默无私地支持着他的革命事业。空袭警报中,当儿子小龙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时,周妻总是安慰儿子“爸爸去寻找太阳,等天晴了就回来”!
试想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军阀横行民不聊生,那唯一奢侈的鸿雁传书,竟成为彼此互相支撑的精神桥梁。他们坚信,黑暗将会过去,光明即将到来!直至母子因病离世,遗书中遗憾的是,“要怪就怪国家医术不富强”……
周逸群为党的军队建设和革命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名留青史。而那些寻找太阳的人,最终自己化作了太阳,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周逸群的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课,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感党恩、懂得珍惜,继续传承红色基因。
散场时观众集体沉默离场,那些噙着泪水的人,将在迷茫中寻找各自的精神坐标,完成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望。
太阳光照大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正带领人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04年的征程,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改革开放的春风,更让中国大地焕发了勃勃生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收割,粮食满囤。田间美如画,地头处处是风景。
道路四通八达,电动三轮替代了老式脚踏车,农用车、私家车来来往往,路上车水马龙。
在科技领域,“天问”探火、“嫦娥”揽月、“蛟龙”深潜,仅在山东日照就连续发射三次卫星火箭。
高铁纵横交错,彰显着中国创新实力。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行动,全国上下一心,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未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必将续写更加灿烂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