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记》电影观后感
“年少日记”你们有看过嘛?它反映的是什么社会问题呢?
电影的开头是一个孩子站在天台围墙上一坐,之后一跳,给人一惊,然后站在围墙下的平台上大喊:“郑有杰,你这个垃圾,要用心读书,以后上香港大学好不好,好~。”
其实看到他跳下那幕,我心一怕,怕的是他真的跳下去了吗?结果第二秒就是一个反转。
好啦,接着第二幕是一所中学有个学生Vincent跟同学打架,把同学推下楼梯,脸上都是伤的站在老师办公室正在接受苏老师的批评。苏老师要求他诚心认错,不然记过就被扣分,但他还是坚决的选择了记过。
看到这,可以看出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只看到自己所看到的结果,而很少去了解所谓的过程,到底谁对谁错。
过后下课,有个清扫的大叔在清理教室垃圾的时候,发现了一封匿名遗书,交给了学校老师,校长及其班主任针对这封匿名遗书进行了会议,苏老师作为班里的班主任,盯着信看了好久,其中有句是“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激起了他的回忆。
副校长觉得过几个月就要高考,这封信不应该公开,还拿起信来取笑道:不愧是他教的精英学生,在网上抄这么精美的句子。
苏老师听到这个很激动的回怼副校长不重视这件事。
看到这的时候,其实也在反映着现实社会中,大部分老师都经常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只关注提高学生成绩从而让学校名誉提高。
后面苏老师争分夺秒的想尽快找到这个写信的学生,从而帮助他走出逆境。拿这封信的字迹跟班上每个人的笔记进行比较,在比较之后依旧无果。再次看到那句:“我不是什么重要的人,很快会被人遗忘”时,他决定去翻开他层封已久的箱子,里面几个玩偶,还有一本老旧日记本。他拿到桌子上翻开。
日记本的开头是:“Hello,日记,我叫郑有杰,是你的新主人。”
接下来日记本就记录了郑有杰童年的经历。他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很努力。当然他有个弟弟叫有俊,跟他相反,很聪明,不愧弹得一手好钢琴,学习成绩也优秀,父亲很看重培养弟弟这一块。
打完招呼,记录的第一篇是在一次跟父母参加弟弟的钢琴演奏,弟弟很杰出的完成了表演,父亲台上发表创业心得后,主持人公布母亲捐赠10万港元且以示感谢。
活动结束后父母跟校长一同聊天讨论,有俊站在他们身边。父母问校长是怎样培养孩子可以让其成绩提高的更快,想让有俊不止钢琴弹好,同时学习成绩也再提升,校长给的答案是自己的孩子每天都有写日记习惯,孤零零站在远处的小杰听到了写日记可以提高学习成绩,所以就有了这本日记本的存在。
后面小杰拿来一杯水给母亲,讲的是:“Mom,your cup of water.”母亲接到很开心的回复道:“谢谢,小杰。”
但无论有杰做什么在父亲眼中都是错误的,回来途中,在车上父亲纠正了有杰的单词发音,说了句:“不会讲英语就别讲,垃圾。”
回到家,晚上时,有杰睡不着,在看漫画,但他听到客厅有吵闹声。他走出来躲在角落听着动静,此时的他的父亲正在为早上宣布捐献给学校10万港元署名不是他的名字,而生气正在殴打他的妈妈。有杰不小心弄出了一点动静,被他父亲发觉到。于是害怕的跑到房间躲到被子里。但父亲打完母亲后,就走进有杰房间并掀开盖在有杰身上的被子,看到他这么晚不睡在看漫画,于是把漫画书撕掉且殴打了他一顿。
最后他把被父亲撕掉的漫画纸屑,拿去扔到垃圾桶,最后留着一个边角写着加油跟满是伤痕的手臂。
之后父亲给弟弟安排了美国一个新学校,而有杰以为他也可以去,可父亲还是泼了冷水给他,在新校区校长过来家里聊进入新校事宜,晚上吃饭时,有杰都不能跟他们同桌一起吃,只能由保姆带出去外面吃。
父亲也给有杰请了钢琴老师,有杰并没有像弟弟一样能弹得了一首完整曲子,父亲很生气的想要殴打,但陈老师替有杰解围。父亲走后,有杰显得很自卑,陈老师安慰他,他去碰钢琴键时,不小心漏出他那个受伤的手,很慌张的把衣服拉了拉,陈老师看到就问有杰长大后想做什么呢?有杰给陈老师说:以后自己也要当个好老师,学生学习不好,不会打他们,会问他们,最近是不是不开心呀!但这样的日子好景不长。
父亲后面觉得有杰钢琴一直没长进是因为陈老师是刚大学毕业,技术不到位,于是换了另一个严厉的老师。长期的魔鬼训练,让有杰显得更加的疲惫,晚上经常睡不着,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所以白天经常困的趴在桌子上睡觉,被老师罚站。母亲去接他回家,在途中,很生气的给他说:总是这样不努力,又留级,到时又得挨一顿打。他听后跟母亲说:妈妈,我最近总是晚上睡不着,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可以带我去看精神科医生嘛?可母亲听到反驳他:孩子,你脑袋又没问题,精神科是看那些疯子的,你又不是疯子!
看到这的时候,其实有杰已经表达出他所出现的问题了,但母亲并不重视,只是把他睡不着归根到他在躲避学习。现实中也是很多这样的例子,一谈到精神问题,想到的误区就是脑袋有问题,其实作为父母,应该多去学习一下这块的知识,多注意一下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开导。
回到家父亲认为影响他学习的是那些玩偶,于是就把陪伴他很久的玩偶跟漫画都清理丢掉。有杰看着被清走陪伴已久的娃娃,很难过的哭着。父亲看到就说:只要你后面成绩提上来,可以给你买个新的。有杰哭着回答:这不一样!
现实的很多父母大部分都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认为好成绩才是好孩子,从不去问孩子想要什么,开心嘛?
长时间的压抑,睡眠不足,导致精神出现问题,有杰再次考试过程中,突然呕吐,错过了考试。
母亲去学校看他,跟老师说的是:这孩子没有问题的,他吐完,你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重新考试。但老师觉得孩子还是健康重要,等明年再重考,这意味着有杰又得留级一年。当然回到家等待着他的又是父亲的一顿殴打。
很可笑的是,长时间压抑导致的身体出现问题,在父母眼中,就是装的,逃避学习!
晚上他又是睡不着,想找弟弟陪他学习,可弟弟很困,于是他把秘密基地作为交换条件,弟弟同意,第二天就把弟弟带到平时他宣泄情绪的地方天台。后面被宿管发现。母亲骂他,怎么可以把弟弟带到那么危险的地方,说了句:最后妈妈要是跟爸爸离婚,肯定都是因为你。
他知错的拿鸡毛掸子到父亲面前,想让父亲打他,可父亲并没有动手,因为父亲觉得这已经是没有意义了。于是就把他一个人留在房间直接走开了。
一个人在黑夜思考,母亲可能以后会因为自己而跟父亲离婚。父亲已放弃自己,所以觉得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最正确的事,于是他在10岁时,在日记本留下的最后一句是:再见,日记。
之后就跳楼自杀。
电影故事情节很精彩,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喔,当然我这里面只列举了有杰的部分。这部分是我感触最深的,如今社会确实很多父母都是,总是借着我要你做什么都是为你好,确从来没有听其孩子的心声,从而孩子患了很严重的抑郁情绪,有的严重的就可能像故事一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请父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当然,我也曾经历过,只是愿如今的父母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你是你,但孩子是孩子。不要把你觉得的好作为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