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荔枝里的千重味——《长安的荔枝》观后感
暑期课程全部结课啦,今天又有半日闲。英语过六级的同学不用修英语都轻快滴回家了,奈何我昔日没努力,留下修四天英语课,正好今天下午把时间留给《长安的荔枝》。人生必须有趣,一个人捧着杯清茶进了影院,这片子六月份荔枝刚熟时就上映了,我这都慢了俩月啦,只要还能看得上就不算晚。
银幕上,快马扬起的红尘漫过秦岭古道,也漫过了一个小吏的命运。《长安的荔枝》用一颗荔枝的旅程,写尽了大唐的繁华与暗涌,而当光影褪去,手中寻常的荔枝更让人体会到:今日之甜,藏着时代的进步,更映照着社会主义的温度。
一骑红尘里的重量
“一骑红尘妃子笑”,世人只知荔枝是贵妃的珍馐,却鲜少想过这颗果实背后的千钧重负。电影里,李善德为了让荔枝在三千里外保持新鲜,带着下属在岭南的烈日下暴晒,在驿道的暴雨中狂奔,为了凑齐运送的人力物力,甚至要对着地方官弯腰屈膝。那些被汗水浸透的驿卒、被马蹄踏碎的田埂、被征调时哭嚎的百姓,都在诉说:一颗荔枝哪里只是果肉,分明是无数底层人的生计与无奈。原来所谓“珍馐”,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的甜里,藏着太多人的苦。
敢行之事自有相助
李善德接下运送荔枝的任务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岭南到长安,三千里路,盛夏酷暑,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他没退缩,带着一本《算术经》反复推演路线,跑到岭南实地考察,甚至敢在朝堂上顶撞权贵,直言“此事虽难,非绝无可能”。也正是这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打动了不少人:被当作牲口使唤的林邑奴,本是岭南经略使安插的眼线,却因李善德待他如常人的尊重,不仅偷偷通风报信提醒他提防暗算,更在刺客刀下舍身相护;岭南的侗族姑娘阿僮,带着他钻进密不透风的荔枝林,手把手教他“带枝带露采摘”“竹筐铺叶保湿”的古法,还发动族人帮他筛选最耐储运的品种;连起初想从中牟利的胡商苏谅,也被他深夜伏案计算路线的执着打动,不仅借出西域特制的密封琉璃罐,还动用商队网络帮他打通了偏远驿道的关节。原来很多时候,不是“贵人”难遇,而是我们缺少“敢开始”的决心——当你真正为一件事拼尽全力时,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傻劲里的真性情
李善德无疑是“傻”的。他只是个从八品的监事官,却敢接皇帝都觉得难的差事;他本可以像其他官员一样,敷衍了事混过任期,却偏要较真到“算不清路线就不睡,找不到方法就不回”;甚至在任务即将完成时,他看到沿途因运送荔枝而荒废的农田、流离的百姓,竟当着皇帝的面直言“此等劳民伤财之事,纵能成,亦不可为”,宁愿丢了官帽,也要说出真相。但这份“傻劲”,恰恰是最动人的地方。他的傻,是对“事”的较真,是对“人”的体恤,是在浑浊官场里不肯随波逐流的清醒。这份傻劲告诉我们:人活一世,总得有点不随波逐流的坚持,哪怕被嘲笑“不合时宜”,也比做个“精明的滑头”更对得起自己。
官场暗涌里的挣扎
电影里的官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李善德拿着皇帝的敕令办事,却处处受阻:岭南经略使表面应承,暗地里克扣物资;长安的权贵想趁机牟利,逼着他修改路线绕远路;甚至连同级的官员,也在背后偷偷散布谣言,说他“想借荔枝邀功”。他既要和自然规律较劲,还要和人心算计周旋,常常是前一秒刚解决了保鲜的难题,后一秒就被官场的暗流绊得遍体鳞伤。那些笑脸背后的算计、承诺之下的背叛、酒桌上的虚与委蛇,都在撕开大唐盛世的华美外衣——原来再繁华的王朝,也躲不过官场的倾轧与腐朽,而小人物在这张网里的挣扎,更显无奈与悲凉。
荔枝里的大唐危机
一颗荔枝,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唐的危机。为了运送荔枝,朝廷挪用了军驿的马匹,导致边关的军情传递延迟;为了凑齐冰窖的冰块,甚至征用了赈灾的储备物资;地方官借“为贵妃办事”之名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电影里有个细节让人难忘:李善德在岭南看到,原本种水稻的田全改种了荔枝,只因“荔枝能换钱,水稻却要交税”,而粮仓里的存粮已经见底。这哪里是运送荔枝,分明是在透支一个王朝的根基。当上层为了“一时之欢”耗费无度,当下层被盘剥到难以生存,盛世的崩塌,往往就从这样一颗看似微不足道的荔枝开始。
一颗荔枝里的今夕对照
走出影院路过一家超市,还能看到有荔枝卖(虽然济南离岭南相聚1800多公里,并且已是荔枝过季时),特意去买了一包,剥开一颗,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没有驿道的奔波,没有百姓的血泪,不过是超市货架上随手可得的寻常之物。这颗荔枝的甜,与大唐贵妃的荔枝截然不同——它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幸福;它的背后,是发达的冷链物流让“三日味变”成了历史,是公平的市场让“劳民伤财”化为云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每一份甘甜都来得踏实、平等。
从长安的红尘到今日的超市,一颗荔枝的变迁,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让我们看见:社会主义的好,就好在把“贵妃的珍馐”变成了“百姓的日常”,把“少数人的奢享”变成了“多数人的安宁”。这或许就是《长安的荔枝》最深刻的启示——历史的尘埃里,藏着对当下的珍惜;而寻常的甘甜中,映照着时代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