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我们内心的冲突》观后感1500字

发表于2025-07-30 11:4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我们内心的冲突》观后感
这本书源于电影《好东西》里面的书架,当时看完电影深受感动,就主动搜索了周边内容,里面的书七七八八买了不少,但截至今日实际看完的,只有这一本。
这本书是要以神经症为切入点,想要探讨神经症的根本原因、表现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在整个剖析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正常人都会涉及不同状态的切换,而神经症患者是一种更严重的体现而已。正常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选择,但是神经症患者毫无能力,只能被动接受,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感受。
根本来源于冲突,而冲突不可避免。
成为人类,拥有自主意识,拥有决策能力,因此也无时无刻不面临冲突。冲突与选择,相伴而生,无处不在。每一次选择,其实背后都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答案的冲突,也正是因为有冲突,才需要取舍。
冲突与信息成反比,信息越是发达,越是多元,冲突也会越多,因为不只是非黑即白,很多地带都合法、合规、合理,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有一条路可走其实并不痛苦,痛苦的是可选择的路太多,放弃哪一条都会面临相应的后果。
可是否能意识到内心的冲突并能做出做好的选择,就成为了关键。想要做出一个好选择离不开以下几点:
1、充分知道自己的底层真实需求。这点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太容易受世俗环境影响,困于种种因素,难以直面内心深处真实想法,找不到真正的热爱,而往往仅是体面的活着。
2、拥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拥有独立的认知和评判,才能知道自己真实需求,才能做出选择。
3、能忍痛抛弃另一半因素。懂得割舍,是一种极难能可贵的品质。
4、无论结果如何,都坦然面对并接受自己的选择。
现在真正忠于内心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每个人都会面临各自的困境,表现为迎合他人、对抗他人、远离他人。
只要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离不开这三种行为方式,甚至很多人是在这三种状态中无缝切换。每一种表现都有其特点,在可控范围内,属于正常现象,但一旦进入不可控状态,则会被归属于神经症范畴。
服从型:迎合他人,对爱极度需求,不惜讨好他人,需要自己被喜爱,被认可,被欢迎。体现在个人身上会觉得自己软弱无助,有主动退让的习惯,对其他人普遍依赖,尽最大努力避免争斗。
对抗型:对抗他人,人性本恶,这世间种种需要凭实力说话,只有不断高效进阶,才能不断精进,才能在这好好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所以要拼尽一起成为有用的人,人每天都在无数的争斗中生存,而目标是要成为赢的那个人。
超脱型:远离他人,与世无争,不争不抢,避免与周围一起接触,以此来避免纷争,保持自身的自由。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自给自足,能不麻烦别人尽量不麻烦,对个人隐私极为看重,认为这是个人独立的基础。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过很多人通过创造力来进行情感的发泄与输出,对艺术等方面有独特的造诣和品位。
消除冲突的尝试,给自己塑造一个理想化形象,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想要真正解决问题,仍需勇于自我剖析,直面真相,并克服解决。
内心真实的我,外人看见的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维度都会出现偏差,偏差多与少而已。这个偏差其实就是人为了弥补自身,而选择的一种假象——理想化形象。虽然内心深处还是自身,但外在表现要么否认缺点,要么一味谴责,而这与真实的自己必将面临冲突,假与真的冲突。人在谎言中生活得久了,便越来越不能接受现实,反差越大,矛盾越激烈。所以说理想化形象,只是短暂的缓解,若长久如此,变本加厉,则必将造成我们与自身疏离,心理逐渐病态。
对于神经症来说,理想化形象会更严重、更极端,直至完全摒弃自我,将一切行为归因于外在因素,这也就是“外化”。外化之所以有效,是个人将自我与行为完全隔离,我的所作所为均是外部条件导致,而不是我内心的折射。这样没有了内心,便只剩外在行为,也就不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患者会将这个情感宣泄波及外部人,也就是转嫁至与其他人的关系中,会变本加厉的苛责身边人。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感知到行为与内心的不匹配,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会忽略自身冲突,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也就形成了个人自视的盲点区域。这是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面孔,逐渐形成“在隔间中生活”,每个场景都是独立的隔间,因此每个人会有可能出现N面。
每种神经症都会发展出一个所谓的“优良品格”来辅助,维持这份虚假,给自己找的合理化理由。体现出来的行为包括极度克制、刚愎自用、优柔寡断、飘忽不定、玩世不恭等,究其根本都是对内心冲突与矛盾无法化解的逃避。
内心矛盾未能解决带来的后果,恐惧、人格退化、无望、施虐倾向,程度逐级加重。
恐惧来源于改变,想极力维持现状,维持理想化形象,害怕出现变化。每次自我剖析,必然导致暂时性混乱,而这就是恐惧的本质。但是矛盾不解决,便一直存在,甚至愈加凸显。我们想要找到自身的完整性,就必然要克服恐惧,这是我们必经之地,我们必须彷徨其中并穿越它。
人格退化来源于外在无法承担责任,无法对自己负责。冲突一直在,就会一直消耗我们的精力,因为无法完全逃避。行为表现有优柔寡断、软弱无能、内心紧绷、惰性。除了造成精力损失外,还有道德层面的分裂,因为我们有很多理想化形象,爱的伪装、善良的伪装、兴趣和知识的伪装、诚实和公正的伪装、痛苦的伪装以及自负。所以说人设立不住,容易崩塌。
无望是内心冲突矛盾发展深入的结果,根源仍旧来源于自身的不完整,面对自身遭遇感到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力不从心。在社会中不断受挫,不断积压,梦想接连破灭,发现自己才是不幸的根源。用无望,不期待来逃避。长此以往,悲观消极接踵而至,甚至会轻视生命的存在。
施虐倾向是一个人对自己彻底失望的表现。找不到追求的方向,而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施虐这个行为上,在施虐的过程中寻找兴奋和刺激。同时在施虐过程中,也会伴随自卑和焦虑,担心有一天会被其他人虐待,担心自己内心的破坏性因素随时爆发。在面对这样的人,不要被外在的暴力迷惑,时刻记住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彷徨,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认清生活的真相,而依旧热爱,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们终其一生要遵循的都是自我,是真我,何为真我,千人千面。但勇于直面自己内心深处,察觉自身真情实感,以此出发,去生活,去工作,去热爱,就永远没有错。而活着是一切改变的前提和基础。
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巴厘岛的日子》观后感1200字
  • 下一篇:《南京照相馆》观后感13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