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观后感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电影《百鸟朝凤》的结尾随着天鸣凄凉的唢呐声,焦三爷缓缓从太师椅上起身走向黄河远处……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看《百鸟朝凤》,或许生来泪点低每次结尾看到天鸣曲如泣血跪送亡师都热泪盈眶。有些巧合或许是冥冥之中惊人的巧合,吴天明导演在影片中用一首唢呐曲“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关于工匠精神难以延续的故事。而作为第四代导演吴天明吴老生平作品之绝唱,和剧中唢呐后来无人问津惊人相似的是影片甫一上映影院不愿排片观者寥寥,吴老生前老友著名制片人方励为替老友宣发开直播惊天一跪求排片,这一跪热度大涨、这一跪院线增加排片、这一跪跪出了国产文艺片少有的“高”票房8700万令人唏嘘。
正如焦三爷所说,吹唢呐的是匠人,他们也有那种工匠精神,身上肩负着将祖辈们留下来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的使命。在焦家班以及焦三爷的师傅那些年代里唢呐这门手艺是十分受人尊敬的,所以焦家班收徒不仅仅看徒弟的天资,也要看徒弟的德行。天鸣在被父亲送到焦师傅家里的时候,天鸣父亲见到焦师傅一时激动在递烟的时候绊倒磕伤了额头,天鸣慌忙去扶起父亲,去给父亲擦拭头上的血印,情急之下流出了眼泪,这一滴泪也打动焦三爷留下天鸣。在剧中,“百鸟朝凤”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受用之人必须是得高望重者。就如焦师傅所说,道德平庸者只吹两台,中等的吹四台,上等者吹八台,只有德高望重者才有资格吹百鸟朝凤。在查老爷子和窦村长的葬礼上的“吹”与“不吹”他是一定有坚持的,“这不是钱的事”,而是随意吹奏无疑是对曲子的侮辱,更是对唢呐匠人职业坚守的侮辱,或许这也是吴天明导演对于道德的准则,对于技艺的坚守!
在天鸣学习唢呐的过程中焦三爷也是秉承工匠精神一开始就给天鸣夯实基本功,比天鸣晚来几个月的蓝玉在唢呐上的悟性更高一点,头脑也更灵活,可最后还是被师傅狠心赶回了家。从蓝玉割麦子和抽烟的例子中可以发现蓝玉并不是焦师傅所寻找的传授看门技艺的人选,而且后来蓝玉自己也说了,他是那种做事没有恒心的人,如果让他接班唢呐早都完了。或许是因为焦三爷从天鸣身上看到了唢呐匠人精神的传承,那种誓不能让黄河岸边唢呐声绝的精神也让天鸣继承了焦三爷衣钵成为百鸟朝凤当代传人。百鸟朝凤之所以能传承下来靠的是一代代唢呐王的坚持。一只黄土高原上的唢呐班,一首《百鸟朝凤》的传承和唢呐王的称号,在几千年的古老时光中传承到焦三爷和游天明这一代,似乎有点传不下去了。这部电影的主人公名字正巧是吴天明同音的“天鸣”,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徒弟的角色。吴天明自己名副其实是张艺谋这些导演的恩师,他也是这部中国第五代导演和电影艺术中“西部狂飙”的缔造者。
但此时,外来的新鲜事物从冲击着大家的视线,唢呐渐渐的没落了,白事能得一曲百鸟朝凤亦不再是乡人的向往。会吹凑唢呐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当上唢呐班主也不再是祖坟冒烟的幸事。前人留下的规矩逐渐被践踏,昔日备受敬仰的唢呐匠人接的活难以维继生活。一场与西洋乐器的比试以家当被砸流血结束,大寿台上扭腰的女子揭露了乡村人们缺乏教育和文化认同的不争事实。各种西洋乐器、草台歌舞声势排场成了追求,这部影片的结尾游天鸣孤身一人跪在焦三爷的坟前,孤身一曲《百鸟朝凤》,送恩师焦三爷上路。
从焦三爷考验天鸣和蓝玉,到在查老爷子和窦村长的葬礼上的“吹”与“不吹”,再到即使肺炎晚期也要坚持演奏百鸟朝凤,唢呐泣血,最后要求天鸣把师兄弟聚集起来演奏百鸟朝凤,焦三爷的坚持,是一代匠人的坚持,即使山河改写,朝代更迭。用一生去守一传承,用一世去做一事!这就是匠人精神的写实,亦如吴天明导演的一生,末尾的百鸟朝凤吹给焦三爷更是吹给吴天明导演!
谨以此篇,致敬匠人!《百鸟朝凤》的故事仍旧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频繁的上演,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更加珍而重之,浪潮席卷而来,不灭几点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