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1000字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1000字

发表于2025-11-04 09:4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南京照相馆 观后感

周末看了《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它就像一台时光冲洗机,将一段被历史尘埃覆盖的苦难岁月,震撼地显影在我面前,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整个电影中的核心场景,几乎都浓缩在那间光线昏黄、陈设古旧的照相馆里。这爿方寸之地,俨然是南京城的一个缩影。它不仅是拍照的场所,更是乱世中一个难得的安全屋,一个收纳悲欢离合的容器。摄影师,这位沉默的记录者,他的镜头冷静而慈悲,对准的不仅是人的面容,更是一个时代的表情。
《南京照相馆》用一帧帧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胶片,撕开了日本侵略者最隐秘的精神毒疮。在这座被战火炙烤的照相馆里,日军的刺刀与相机共同编织着谎言,在他们彬彬有礼、点头哈腰的伪善下,跳动着的仍是百年未改的强盗基因——虚伪、作假、歹毒、变态,这些刻在骨子里的龌龊和卑劣,在历史的暗房中显影成永不褪色的罪证。
影片中打动我的,是它对“尊严”的执着刻画。即便炮火连天,朝不保夕,人们走进照相馆,依然会换上最整洁的衣衫,梳理好头发。这是一种近乎倔强的仪式感——个体在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用以维护最后体面与尊严的方式。为阵亡的士兵合成“全家福”,为即将离散的恋人定格瞬间,每一个快门声响起,都是一次对生命的庄严致敬。这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哪怕是照相这样看似普通的技术)在极端环境下,其最本质的功能并非审美,而是抵抗遗忘,守护人性。
电影里日本军官若有煞事涂画的“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真是把日本侵略者卑鄙丑恶的嘴脸嘲讽、刻画得淋漓尽致。当然,我们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在日本人那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虽然他们剽窃并延续了我们一部分的中国文化,但就像挺拔、干练的中国文字演变为了龌龊、扭曲的日文一样,中华文化的精髓倭寇并没有学到。
电影中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日军竟然将杀人变成“行为艺术”的细节:他们让中国百姓排成队,用刺刀挨个去刺杀,再让幸存者为尸体拍照“留念”;他们将孕妇腹中的胎儿剥出来挑在刀尖,强迫丈夫露出“感激”的表情 。这种超出人类理解范畴的暴行,在现实中同样存在——日本士兵的日记里,有人将砍下的头颅比作“熟透的西瓜”,有人在强奸妇女后用刺刀刻下“到此一游”的标记。 更令人发指的是,这种狠毒变态行为被日本军国主义包装成“忠诚”与“勇敢”。电影中,伊藤口口声声对帮他洗照片的阿泰说“我们是朋友”,却悄悄记下通行证编码,让获得通行证的母女俩惨遭毒手;现实中,日本军部用“效忠天皇”的洗脑术,将普通士兵变成丧失人性的杀戮机器 。他们的暴行不是个别士兵的失控,而是整个国家机器集体癫狂的产物——从明治维新将儒学异化为“绝对服从”的工具,到二战时将侵略战争美化为“圣战”,日本的强盗逻辑始终以践踏人性为代价 。

片中日军翻译王广海这个近似汉奸的结局最具警示意义。他为求自保在日本人那里丧失尊严、摇尾乞怜而充当走狗帮凶苟活了下来,最终被日军当作“用完即弃的工具”而被爆头,他的悲剧再次印证了向野兽低头弯腰的结果注定以悲惨收场。

影片最后刘昊然饰演的阿昌(阿泰)在结尾用日语说出‌“我们永远不是朋友”‌,这句话是影片角色临死前对日本侵略者最直接的揭露,象征历史真相的不可调和与民族立场的决绝!阿泰用日语轻声说出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提醒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警惕豺狼。电影细节克制却力道千钧,其实真实历史比镜头更残酷百倍。
前天,日本新任女首刚刚谦恭有礼的和我国领导人会面,转身就开始支持台独。这就是狗永远不会改变吃屎的本性!

该剧影片的叙事是克制的,没有刻意煽情,却于无声处听惊雷。当角色的命运通过一张张照片串联起来,当个人的微小愿望与时代的残酷车轮形成鲜明对比时,那种静默的力量反而更撼人心魄。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符号化为“受害者”或“英雄”,而是细腻地展现了他们在绝境中复杂的内心世界:有恐惧,有软弱,但也有无法被磨灭的善良、勇气和对“生”的渴望。

看完电影,我不禁想到我们当下这个影像爆炸的时代。我们记录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易,但有多少照片承载了如《南京照相馆》里那般沉甸甸的情感与血淋淋的记忆?影片像一首沉静的挽歌,不仅悼念那段沉重的历史,或许也在提醒我们,在安逸和平、快节奏的今天,是否丢失了对待记忆应有的郑重。
~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畜生永远不能被原谅!
返回观后感1000字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抗美援朝--浴血和平》观后感1600字
  • 下一篇:《一路繁花2》观后感1200字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