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影评
01
平静的湖畔小镇,疼爱儿子的单亲妈妈早织、为学生着想的爽直老师保利以及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本过着安稳的生活。
因为一次校园冲突,发酵酿成轩然大波,惹起社会与媒体的关注。当事态越见严重,竟在一个暴风雨的清晨,两个孩子双双失去了踪影……
是枝裕和的新作《怪物》在今年的康城影展荣获最佳剧本奖和酷儿棕桐奖,还被一些看过的影迷朋友半开玩笑地戏称为东亚地区版本的《亲密》。
从主题和内容上看,《怪物》也描写两个男孩之间真挚单纯的情谊,尤其在《怪物》的片尾选择以摄影机的稳定横移,来见证两个男孩对纯粹情感的渴望与追逐。
02
《怪物》以一场高楼大火拉开帷幕,以多重视点下的罗生门式结构,从单亲“妈妈”早织、保利“老师”、两个“男孩”麦野凑和星川依里,三个视角构成影片里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三幕剧。
影片名为《怪物》,不仅仅是因为影片中出现了有关“怪物”的意象,更在于故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古怪的一面,而这些古怪或多或少都来源于一些悲伤的记忆,或者周遭复杂的人际关系。
影片前期通过旁人视角呈现大量问题来推进故事,后续则【自问自答】或【自问不答】,前者通过回忆,或是多角色叙述来回答抛出的问题,后者不给答案,让观众自行脑补。
“怪物”究竟指的是谁?麦野对母亲说自己被老师骂为怪物、母亲是为保护儿子大闹学校的怪物、保利是被说成体罚学生的怪物老师、星川被父亲认为是有病的怪物。
所以《怪物》的本质,还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以及跟自己的相处,只不过因为孩童视角比较突出,所以打上了鲜明的是枝裕和烙印。
03
虽都是单亲家庭,其中一个孩子因为有着羽生结弦一样的美丽而在学校遭受霸凌,在家还要遭受家暴,但他接受自己的身份,不拒绝贴在自己身上的“不男子汉”的标签。
另一个孩子则还没有出柜,只能在纠结中一步一步坠入另一个孩子的情网,大人们在不知情中成为了两个孩子情事的受害者。
最后的台风天,风雨声越来越大,而他们俩却笑着说“这是电车启程的汽笛吗?”,这部分隐喻很明显了,风雨是列车启程的信号,那列车通往哪里便不言而喻了。
之前他们来废弃铁轨处是有一块“立入禁止”的标志牌的,这里可能是在隐喻他们俩的关系在现实社会是被禁止的。
影片中没有出现哥斯拉式的怪物,而人们的偏见和隔阂却比怪物还要凶猛,它使人们变得冷漠,可以吞噬掉一个人的良知,毁掉一个人的生命,怪物在人们心里,不在路上。
不过说起《怪物》就不难联想到一部著名的韩国电影《汉江怪物》,有时间再找来讲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