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观后感
昨天下午陪孩子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说实话看完后,心里挺沉重的。它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我对网络世界认知的那堵墙上,让我观影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部电影对自媒体盛行的当下,无疑是最好的反思与警示。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影片从一起离奇的双人坠楼案拉开序幕,瞬间就紧紧揪住了观众的心。随着剧情层层推进,媒体人叶攀为了挖掘真相,将护士李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们不明就里,谩骂声如汹涌潮水般向李悦涌去。可当监控显示李悦是无辜的,舆论的矛头又迅速转向了静静(坠楼的抗癌小网红)的母亲尤茜。在这场真相如同迷雾般的“罗生门”里,根本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凶手,有的只是被情绪左右、盲目充当“审判者”的人们。
在尤茜在女儿ICU的监控视频当时也给我很大震惊,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身患绝症的女儿,却在女儿氧气管掉落的那一刻犹豫了。这一瞬间,她到底是“伟大母亲”还是“恶女”呢?当她这一挣扎的画面被监控曝光后,网友们的诅咒铺天盖地。然而,又有谁注意到,她腹中还怀着第二个孩子呢?这种善与恶瞬间撕裂的场景,我想对于一个旁观者也许是难以理解的。一方面她不忍心看着女儿一次次抗癌受折磨,看着小小的年龄无休止地默默忍受承担这么多痛苦。另一方面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哪怕为之失去生命。也许她有过一丝念头,但她对女儿的爱一直都在。
张小斐饰演的叶攀,更是让我感触颇深。她原本是个坚守真相的记者,却一步步被流量的漩涡反噬,最终成为了被舆论攻击的“凶手”。她在血泪交织的名场面里,血从单侧流下,另一侧却保持干净,那一刻,愤怒、委屈与坚守多种情绪同时爆发,像极了我们在生活中被误解时那种深深的无力感。
电影最终揭示了剧情的真相:静静是因为不想再忍受病魔的折磨选择跳楼,护士李悦为了阻止静静跳楼,结果两人一起坠楼。事情的真相并非网络自媒体评论的那样,这些评论者不仅仅是博取流量,更像是杀手一刀刀砍到当事人的心里。
电影里“被网络放大镜检验过后,没有谁是一尘不染”这句话,如同警钟,重重地敲在我的心头。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是否也曾在不明真相的时候,随手就敲下过一句恶评?当舆论化身凶器,我们是不是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帮凶”?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给了我们每个人发声的机会,但也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容易冲动和盲目。我们常常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轻易地对他人评头论足,宣泄自己的情绪。可我们是否想过,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次转发,都可能像一把利刃,给他人带来无法愈合的伤害。
《恶意》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悬疑片,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网络世界的阴暗面。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被舆论的浪潮轻易裹挟。在发表观点之前,不妨多花些时间去了解事情的全貌,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