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再战》观后感
喜剧朝前站 严肃往后转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一战再战》在中国的票房不理想,上映12天刚过4000万,对于拥有两位奥斯卡影帝小李子、西恩·潘,一位戛纳影帝本尼西奥·德尔·托罗的影片来说,确实不尽如人意。《一战再战》豆瓣评分8.2,是10月上映的新片中口碑最优的一部,然而国内观众对于讲述国外革命的高分影片不买账,如同观众对于口碑崩塌的超英影片一样。什么样的国外电影能博得中国观众的青睐,是未来引进片的片方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一战再战》在国内也拥有一批拥趸,他们对于这部国外早已声名远播的电影报之以热情,兴奋地探讨作为革命者的妈妈挺着孕肚打机关枪多么酷,对西恩·潘饰演老白男的讽刺多么彻底,邋遢的小李子的表情包多么搞笑……从4000万的票房来看,影片止步于小众狂欢,很难复刻《F1:狂飙飞车》的票房逆袭之路,毕竟,《F1》从根本上来说是商业类型片的极致体验,而《一战再战》则是不走寻常路的独立导演大拿的一次昂贵试验。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一战再战》是一部信息量过载的电影,里面涉及革命、背叛、家庭、亲情、种族讨论、极左、极右、极端暴力……经过160分钟的视觉轰炸,观众可能只是“略懂”。从影片结果来看,它似乎着眼于革命基因的延续以及情感纽带的永恒。影片整体风格荒诞并讽刺,设置了两个极端对立的父亲形象,小李子代表浑噩、弱势,只求父女关系良好的滑稽父亲,西恩·潘则是自主、强势,为了进入上层组织不惜牺牲女儿的绝情父亲。他们在一杀一救间,强化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但是这两个都不是女儿想要的父亲,号称没有手机的女儿薇拉,却把自己的手机号给了绰号为“大师”的教练,起码说明她对教练的信任,也许他才是女儿理想的父亲角色。影片中,面对危机,“大师”不急不躁、稳定指挥众多移民安全撤离的一段戏极其出彩,他的出现“羞辱”了上述两位极端父亲。姑且算是导演在影片无情讽刺中微微竖起大拇指的点赞之举。
从影片既讽刺狂热的革命者,也讽刺极端保守派,不难看出,导演对于美国是失望的,或许其中也有某种层次的迷失。而迷失不仅属于导演,也属于片尾看似坚定的正在行动的下一代。
影片报名了金球奖电影喜剧类作品,大张旗鼓地“救女”实际没有丁点贡献的小李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凭借一系列表情包角逐金球奖了。既然如此,观众也不必严肃地看待《一战再战》,把它当成真正的喜剧片,会比当成信息过载的烧脑剧情片,更容易做到观影愉快。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它讽刺的人再多,都不及迈着沉重的步伐,赶不上一群热血革命青年的小李子,从楼上摔到树上,爬起来又被抓那一幕来得抓马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