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观后感
尽管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过去,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场全民的集体性回忆,我们所有人都是参与者,因此有关疫情题材的电影,触动人心的不仅是电影本身,还包括我们每一个参与者的感同身受。
说是电影,其实更像一部纪录片,以武汉金银潭医院为主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医护人员如何和疫情争斗,从死亡线上抢救患者的故事。
关于剧情方面我不想展开讲了,时间线发生在2020年临近过年的前几天,武汉的金银潭医院接收了一些患有奇怪肺部疾病的病人,他们共同的病状特征是肺部呈现纤维化。接下来的故事和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一样,未知的恐惧引起了市民的慌乱,超市里抢食物,医院里抢床位,就连医院里的护工和清洁工都被吓的跑回家躲避。
医院的张院长率领全体所有医护人员,还有从全国各地前来支援的医生,以医院为根据地,和病毒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这种主旋律的电影其实应该有个单独的分类,因为它的剧情大多是现实的情景再现,甚至剧中角色也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他不同于其他电影的表现形式,我看到豆瓣上有个人说把这种电影类型归类为“报告文学”其实蛮有道理。所以观众走进电影院更多的是感受氛围,以及享受现代电影级工业带来的沉浸感,因为仅仅是把当时疫情的情形情景再现一下,已经可以使很多人潸然泪下,至于电影好不好,那还要看导演的能力。
所以我来讲讲影片中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第一个就是袁泉饰演的文医生在吃盒饭时听到邻居赵大哥给自己发来的微信语音,罹患新冠的赵大哥只能找做医生的邻居帮忙看看医院是否还有床位,但是文医生在医院里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看手机,等到看到消息时赵大哥已经撒手人寰了。此时的袁泉脸上全是口罩勒出的印子,双眼中也都是工作产生的血丝,可泪水还是止不住的留下来。我想这眼泪中更多的是一种无力,她虽然是医生但在这操蛋的疫情面前却显得这么无能为力,就像她自己说的“疫情总会过去,日子还要过。”但那些被疫情“光顾”的人,却失去了过平凡生活的资格。
还有朱亚文饰演的陶医生,有人诟病说导演把陶医生塑造的像个小混混,完全没有医生的责任感,但我却觉得这个角色塑造的很好。首先电影不等于现实,在这个略显压抑的背景下需要这么一个人物,他可以莽撞他可以脾气暴躁,但他唯独不能失去希望,他要永远乐观并且自信。这是从黑云笼罩中渗透出的丝丝阳光,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才让我们民族敢于和疫情斗争,才让我们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得以展现。就像易烊千玺的角色一样,他们都有特殊的作用,不同的是朱亚文代表的是“乐观与希望”,而易烊千玺代表的“对疫情从无知到熟悉的进步”。就像陶医生这样乐观的人,也在老张成功拔管战胜病毒却死于心肌梗塞时崩溃。人最怕的莫过于刚燃起的希望被浇灭,这是让人绝望的。
但在绝望之中也有希望,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武汉市的最后一所方舱医院宣布清零,再后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全国各地的病例都慢慢清零。虽然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南京传来出现十几名阳性患者的消息,但是我们已经不在恐慌了,可我们不能忘记,给我们底气的是疫情刚发生时医护人员用身体筑起的铜墙铁壁。
我们在电影中很容易找到共鸣,因为荧幕上放着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相关的记忆。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的评价是,共情能力一流,演员演技一流,至于其他的方面有些乏善可陈,尤其配乐总让人感到出戏。总而言之,这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