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观后感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黑道的故事,昨天晚上和小蔡同学一起看完了。总的来说很热血,结局是悲凉的,属于青春片,但并不草率。看网上的评论,大家对于阮经天饰演的和尚与太子爷岳小凤的感情磕的很深,但我却非常喜欢赵又廷饰演的蚊子,他是一个纯情羞涩,善良正义,讲义气,浪漫的文艺男。他和妓女小凝的感情线很好品,可以算得上是纯爱。而且他演技真的好好,一点都不尴尬。台北的一群男高中生混黑帮,整天追逐打闹。我到后面才发现,和尚对太子爷有别样的情愫,超越了友谊,像是爱人的眼神。他不近女色,可能更喜欢男人吧。蚊子和和尚在街头互相捅对方,看的人难受。而最后,和尚想不到的是,太子爷给了自己一枪,疯狂补刀。最爱的人伤自己最深。所以他转过身的眼神如此绝望、惊讶迷茫和不可思议。
片子里面许多打斗场景都是在巷子里进行的,街头巷尾,车水马龙,犄角旮旯的地方特别多,容易打架滋事。所以台湾的巷战才如此盛行吧。二十多年前的阮经天,才二十多岁,干净硬朗。他的父亲的双手被砍断,就是太子爷的父亲干的,血债血偿,他杀了黑帮老大非常正常。而且他为太子一个人扛下了所有,黑帮老大气的往死里打他,他不还是没有还手吗?他喜欢心上人,所以不会动太子,于公于私,他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讲义气,讲友谊,偏偏最后被兄弟砍死,所以他死的悲壮。
蚊子作为一个好孩子,被拉下了水,开始同仇敌忾同流合污,学习江湖规矩,兄弟义气大过天。阮经天可以称得上是绿林好汉,他的演技非常自然纯熟,完全没有故作成熟的样子。五人组的其他两个人充当镶边角色,充数暖场的气氛组,游兵散勇。台北省,神秘,热闹,看着非常想过去一探究竟。整部电影的色调是清冷的,以暗色为主,透露着淡淡的悲伤。台北,一个海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就应该沦为棋子和工具吗?死的人为什么不是太子爷?这部电影制作纯熟,不糊弄观众,有时代气息,有地域特色,看着也很感动。台湾电影有自己的特色,台湾话也是如此。
我不喜欢软弱窝囊的太子爷,一个没什么追求的人,不敢站出来扛事,怕担当,根本做不了下一任黑帮老大。这几个年轻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加入了黑帮所以意味着学业完成不了了。看着也没什么经济来源,蚊子放弃了学业,情有可原,他们心思不在读书上。为什么蚊子的父亲一看到那幅画被贴在衣柜的内侧门上,他就能断定蚊子是自己的孩子呢?蚊子给不了那个小凝幸福,因为他们俩完完全全是两个世界的人。太子爷让蚊子加入四人组,对他🈶知遇之恩。所以蚊子要为大佬报仇,立场不同,所以效力的人不同,双方要打的你死我活,顶灾的人真的很倒霉。
老一辈的恩怨不可避免的被带到了小辈这里,分属不同阵营,台北的盒饭看着非常好吃,入味得很,台北的小吃种类繁多,也挺想尝一尝的。电影虽然上映很多年了,可是那种旧旧的气息如同文化印章一样,历久弥新。黑帮老大不让这些年轻人学会用枪,其实真的碰上了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完全没有招架之力。与时俱进学会用枪,有百利而无一害。和尚永远不会伤害太子爷,太子爷却可以毫不犹豫杀了他,两个人的爱是不对等的。一个人默默付出,关系好到可以为他洗澡擦背,所以我说太子爷是自私自利的,他有和尚可以兜底,所以百无禁忌,和尚倒在地上他也没有去看看他,他一直享受着他对自己的好而不自知。破碎或复杂的家庭背景让五人组相依为命。
和尚哪里有得选,他根本没有选择。夹在两个对立的帮派之间,他只能选择一个。他在病床上躺着的时候,听到了亲戚朋友的谈话,知道了真相,他愤怒,他的命运底色是悲凉的。和尚里外不是人,他只能有仇报仇。不知道今天的台北是什么样子,想必已经大改样了。他在最关键的时刻放弃了江湖道义,选择了爱情。黑帮老大也有自己的私心,护犊子,希望自己的儿子上位,继承自己的衣钵,他守旧,保守,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活,总的来说,我和小蔡一致认为,这是值得一看的优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