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观后感:时代浪潮下的女性之歌
《但愿人长久》作为一部在今年备受瞩目的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生动的时代变迁启示录。这部电影斩获第17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奖,绝非偶然。它以成都为背景,通过三代女性的命运交织,勾勒出城市化浪潮下普通人的生存图景与精神守望 ,让我们看到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感受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力量。
影片的故事起始于2015年的成都,这座充满烟火气与发展活力的城市,成为影片中人物命运的宏大舞台。单亲母亲夏婵、少女夏小芒,以及外婆康桂珍,她们的命运如三条相互交织的丝线,在时代的织机上编织出复杂而动人的图案 。夏婵为了能在成都站稳脚跟,给女儿一个稳定的家,每日如陀螺般忙碌。她有来自底层江湖的“土智慧”,却也屡屡踩坑。她对“城市梦”的追逐,是城市化浪潮下无数外来者的共同心声。少女小芒因母亲夏娟的病逝,从老家来到成都投靠姨妈夏婵。面对城市的一些新观念、新事物时,小芒的懵懂与夏婵的急切教导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代际之间的冲突,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是不同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两代人对世界认知差异的体现 。外婆康桂珍,她的身上承载着过去岁月的厚重记忆。从乡村到城市,时代的变迁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她的丈夫是下乡支援建设的知青,返城途中意外去世;一对双胞胎女儿,她将其中一个忍痛送走。她的身上承载着难以展开叙说的故事,导演通过一些不同于全片节奏的碎片式剪辑,激发观众的好奇与联想。
导演秦天的叙事手法独具匠心,采用了非逻辑叙事的方式,依赖情感的流动来牵引观众 。他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情感在故事中自然地生长、蔓延,真正触动观众的内心。影片中对人物日常生活细节的大量刻画,如夏婵在工作中的疲惫、小芒在青春期的迷茫、外婆在回忆往事时的神态,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勾勒出人物丰满的形象,让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导演对于一些社会议题的展现也十分大胆,比如直面“月经羞耻”,通过夏婵教小芒学会使用卫生巾,以及小芒因为月事“不吉利”错过了送别至亲的机会等情节,引发了观众对于女性成长和社会观念的深刻思考 。
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徐海鹏将单亲妈妈夏婵的坚韧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练雅佳饰演的夏小芒,把少女的懵懂、倔强与成长中的困惑诠释得恰到好处。还有其他素人演员,他们全员演技在线,真实得完全没有表演痕迹,为影片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当然,这部电影也并非完美无缺。部分表达稍显刻意,能看出新人导演“怕观众看不懂”的焦虑,忍不住加注脚 。但这只是小瑕疵,并不影响影片整体的优秀。
《但愿人长久》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时代浪潮下普通人的挣扎与奋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活、关于成长、关于希望的作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它让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暖与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电影院,去欣赏这部佳作,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