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的写作方法
由于经常看电影,自己又写影评,自然会关注内地一些写得不错的同行,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学习一些写影评的方法。
目前列出的当今中国内地值得关注的十大影评人,自知颇有局限。
比如只限于中国内地还在世的影评人,像知名作家阿城的父亲钟惦棐这样在影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影评人就没有列入。
又比如只限于出了纸质书的影评人,像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播客《反派影评》的波米、《电影巨辩》的Look,他们现在主要以声音的形式和听众沟通,就没有列入,只能以后找机会再另行介绍了。
像戴锦华这样德高望重的学者,我们一般把她归入电影学者或者电影研究者的行列,更何况她也没认领过影评人这一身份。明日会专门介绍值得关注的华人电影学者。
沙丹老师比较特殊,因为任职于中国电影资料馆,要带研究生,既是影评人,也是电影学者。可以说是电影资料馆的门面了,也是其馆藏电影的最佳推广者。
毛尖老师也比较特殊,虽然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但由于没有像戴锦华老师那样写过电影方面的学术著作,遂只能算影评人,而不是电影学者。她的文字透着一股机灵劲,够瘾。
徐皓峰老师是这里最特殊的,身份多元,除了拍电影、写小说外,也写影评,还教书。他是我最喜欢的内地影评人,文字风格可谓拳拳到肉,全国独一份。
梅雪风写香港电影的影评我很喜欢。他写影评常常能另辟蹊径,总结到位,读了让人茅塞顿开。
赛人则阅片无数,每看一部新片都要纳入他独有的电影坐标系里来进行评价,故打分通常比较严苛。
周黎明作为双语作家,他对好莱坞电影尤其奥斯卡奖的观察和书写,常常让人佩服。
木卫二的影评则经常出现在豆瓣电影的评论下,常常看到,给人启发。
最早知道阿郎是缘于他在看理想的音频节目《21世纪伟大电影》,声音好听,很是喜欢抒情。对了,他还是著名的电影杂志《看电影》的主编。
至于开寅、杨时旸,则经常在公号上看到他们的文章。他们对新电影的评价,也很有意思。
这份名单是个人视角的产物,肯定还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内地影评人。只能算抛砖引玉,期待你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