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切尔诺贝利》观后感剧评

发表于2020-02-29 11:0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切尔诺贝利》观后感剧评


这部HBO5集mini剧,从这句话开始——

Lie的代价是什么?
并非是我们会把Lie误认为真相,
真正危险的是,
我们听多了Lie,会再无法分辨出真相。

闲居在家20月天,刷各种消息之余,看完了这部豆瓣评分9.6的神剧,它为什么值这么多分?因为,他告诉了我们谎言背后的部分真相。

为什么不是全部?因为切尔诺贝利的全部真相,我们没有人知道。

1,谁引发了这场核事故,以及背后的Lie

这是一场人类历史是空前的核灾难,它的爆炸当量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

谁干的?谁为此负责?

首席责任人是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这个人没有朋友,做事乖张,期望总工升任厂长后,自己可以接班,可事与愿违,总工当面拒绝了他。

于是,他选择蛮干,在电力供应不达标的情况下,决定进行测试。而且充满外行指挥内行的跋扈和嚣张。

一线的技术人员哈基莫夫一再苦劝停下来,否则后果严重,他竟然威胁说,听我的,否则开除你,而且我工作25年了,让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工作。

但他拒绝承担责任,哈基莫夫让他把指令写下来,他怒气冲冲地打掉记录本,出事后,慌乱不已。住进医院后,面对访谈,面对法官,都拒不承认错误。

此君,堪称甩锅第一人。结果,如此大罪,本应判死刑的大罪,只是判了10年劳动改造。

可是,他也觉得冤枉。

因为他在反应堆达到临界点的时候,按下了停止反应的AZ-5按钮,按理说,本应该一切都停下来。可是,按下按钮后,由于控制棒的头上是石墨,反而加速了反应进程,导致大爆炸。

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此。

事故发生于1986年,可1975年专家就发现了这一石墨会加速核反应的技术漏洞,并写进书里,可是,伟大的苏联怎么会有这种技术缺陷呢?于是乎,克格勃把书里有这两页内容的撕掉,这个缺陷成了国家的秘密,书的作者,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一个看似小小的谎言,引发了如此大的灾难,这就是谎言的代价。

2,如何保住颜面?要靠Lie

追责,是一条线索;另一条线索是救灾。救灾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救助百姓,而是如何保住颜面。

所以,面对灾难,当地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在是否告诉民众、是否让民众撤离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论。当然,主张让民众撤离的年轻人受到了训斥,领导人一锤定音。



他的命令是:我们封锁城市,防止人民离开,切点电话线,防止消息的蔓延。告诉人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稳定下来后,当然要一层一层地汇报给高层。高层会议由当时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主持。而主管能源的部长会议副chairman兼能源局局长谢比纳,轻信了下面的谎言,对核事故的理解近乎无知,所以把400次胸透的剂量天真地当成1次。

好在,戈尔巴乔夫还是决定派人去看看。不过,有一点,电视剧里没有,事故爆发不到一周,苏联就在莫斯科举办了热热闹闹的五一游/行,节日气氛浓重。

奉命到现场调查并全面负责的谢比纳,一开始也是面对厂长布哈诺夫和总工福明的狡辩,不够,谢比纳学习能力强,愣是靠在飞机上和首席专家列加索夫学到的知识,揭穿了他们的谎言。

谢比纳,从一开始的独断作风,到认真学习,发生了转变;后来,他工作尽心竭力,听从列加索夫的建议;再后来,他的行动也被克格勃监视,说明这个体系里,谁也不相信任何谁。

当他质问克格勃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信任,但是带有检查的信任(trust with verifiy)。

经过战斗的友谊,他和天真的科学家列加索夫成了朋友,惺惺相惜,列加索夫说他做了很多,在一群白痴啥都不懂的情况下,竟然派了一个好人来处理这件事,何其幸运。

3,揭穿Lie,靠科学家的执着和良知

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关键人物,是核物理学家列加索夫。

他第一次参加最高级的会议,就通过石墨泄露这个小小的细节,断定这是核泄露,而不是普通的火灾,并且,诚实地说了出来。

戈尔巴乔夫轻蔑地问,证据,就凭这点信心?他说,是凭这一点。估计戈尔巴乔夫也早已习惯了地方的瞒报,知道严重性不低,这才派谢比纳和列加索夫一起去现场调查。

整个过程,他坚持科学的态度和诚实的品格,主动前来帮助的女科学家霍缪克被克格勃抓了后,他直接和克格勃要人,说这个人很重要,就连克格勃的副主任也被他逗得无可奈何。

用谢比纳的话说,你这个人太傻太天真,克格勃不把你当威胁。

当然,父亲是宣传部领导的列加索夫,并非幼稚,当在酒馆喝酒,当地人看到他是莫斯科来的,就问是不是有危险,他淡定地说,没事。

他知道,要保守秘密,这个时候,他也知道自己在撒谎。

当国家派他去维也纳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会议并报告情况时,他可以选择披露真相,也可以选择保守秘密,霍缪克鼓励他说出真相,让世界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然而,已经成为朋友的谢比纳告诉他,说出真相,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后果严重。

面对自己可能遭受的折磨和悲惨命运,他选择了Lie,并因而得到了国家勋章。

4,说出真相的列加索夫,面对的却是Lie

很快,列加索夫迎来了一次说真话的机会——审判席作证。



这次鼓励他的,依然是女科学家霍缪克。抓着自己一绺一绺掉下来的头发,他知道自己距离死亡已经不远了,如果不说出来,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

挣扎,犹疑,战胜恐惧之后,他决定说出真相。然而,法官在乎的是把核电厂的几个人送进监狱,而不是真相的全部,当然决定说出国家刻意隐瞒设计缺陷时,法官宣布审判结束。

这时候,谢比纳发话了:“让他说完”。

于是,他说完了;于是,他被克格勃带进了禁闭室。

克格勃的领导告诉他,鉴于他在国际会议上取得的名声,国家不会枪毙他,但他的一切贡献都会是别人的,他法庭上说的话没有人可以传播,也没有人会知道,他将失去名誉,失去地位,失去一切,他将没有朋友,没有同事,一个人孤独地活着。

列加索夫,这位有良知的科学家,在1988年4月26日夜里,也就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爆发后两周年,在留下了一大串记录所有真相的录音带之后,上吊自杀。

5,到底灾难死了多少人?苏联官方说是31人

这么大的灾难,到底死了多少人,没有人知道。苏联官方的数据,一直是31人。



可实际上,在4000多到9.3万之间,附近地区在事故后癌症高发,孩子尤其危险。



还有,2600平方公里被隔离,为了清理灾难,苏联出动了75万人。

当天,在铁路桥上观看核电站大火的男女老幼,那些旁观者,大都死亡,并且无人记录。

Lie、灾难、欺骗、死亡之外,我们还看到苏联民众的人性、勇敢、牺牲精神和友爱。

消防员的妻子,冲进医院看望丈夫,素不相识的少校看她可怜,允许她登上飞机去莫斯科看望丈夫。丈夫惨死后,她生下的孩子不到四个小时就死了,她受到辐射感受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孩子吸收了毒素。

当初,他们两个人是恩恩爱爱,岁月静好。

一个小孩子去清理现场,任务是射杀动物,打了狗一枪,不敢打第二枪,身经百战的老兵立即开枪,并警告他,你可以杀他,但别让他受苦。

一群矿工,面对能源Minister的命令,面对他说这是机密,不为所动,但当他说出实情后,没有犹豫,决定去切尔诺贝利挖通道,他们知道,很大程度是送死,后来,这些人大多数没有活过40岁。

撤退时,疏散时,没有看到慌乱,而是很有秩序。也许是民众素质高,也许是电视剧进行了美化,也许是恐惧。

一个镜头:老太太挤牛奶,士兵拿着枪过来让她撤离,她唠唠叨叨地说,我82岁了,怕啥?红军来了我没走,波兰人来了我没走,斯大林时期我没走,现在,我也不走。士兵,举起枪,射杀了她的奶牛。

除了一些官僚的谎言,我们在这部戏里看到的更多的苏联人的沉静,勇敢,尤其是那三个英雄,明知是面对死亡,还是选择游过去,打开阀门。

最终,我们看到的是列加索夫的这段话:

科学家是天真的,我们过于关注对真相的追寻,却没考虑过鲜有人想让我们发现真相,但真相就在那里,不管我们是否发现,不管我们选择看还是不看,真相不会在乎我们的需求和想法,它会永远在那里等着被发现,这是——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安家》观后感剧评
  • 下一篇:《国家破产之日》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