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发表于2022-06-06 08:29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电视剧《天道》观后感



这是电视剧《天道》(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台词,看完这部电视剧,有很多话想说,但是感觉这里面的思想精髓又是言语道断,一说便错。便将错就错,说些浅薄的理解。



天道,在我看来就是世界发展的规律。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去办事,就是顺应天道,而自己也只是这个规律中的一部分,不管什么结果,都能欣然接受。也就是芮小丹死的时候,丁元英发出的感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芮小丹的职业是警察,这个职业是有很高风险的,而当面临一些危险的情况时是没有避险的权力的。所以从这个规律上来看,芮小丹必须是要承受风险的。



但是她为什么制服歹徒被炸成残疾之后选择自杀,就是她放不下丁元英的感情,即使丁元英能够像之前那样对她,她知道,在客观上已经不平等的两个人,她是没有办法和丁元英“站着”对话的。所以,她选择了死。



从顺应世界发展规律这一点来讲,像是马克思主义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主张: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总之一切的主体都是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最后改造世界,最终都是为人这个主体服务的。这也是在入世斗争中,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是如此之强。



宗教不同的地方是,宗教的世界没有人的主体,人和其他万物是没有差别的,都要顺应最高的那个规律,就是神、道、如来。或许,这就是宗教能够让人感觉超脱的原因吧。一旦接受自己与万物无差别,那些生而为人的苦瞬间都可以抛却了。



而丁元英更偏向于宗教的思想,而且在出世和入世之间达到了一个平衡,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



其宗教属性:想要干好事,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不当人。



很多人把这句话解读为做事情要不择手段,突破规则,突破思维,而对待别人则要尊重和重视。这个解释不能说错,但我觉得这种解释并非作者原意。



这要从丁元英的父亲重病讲起,丁元英和他哥哥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反映的就是这句话的两面。



丁父病重,医生说救活的希望不大,即便能救活也是植物人,有的病人用呼吸机维持了半年,才去世。而丁父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用手扯自己的氧气管,被拦下后,只能泪眼看着丁元英。



丁父的态度很明显:不想苟活。出于对家庭负担的考虑也好,出于对自己尊严的捍卫也好,总之,如果不能恢复,那他宁愿去死。于是丁元英对父亲说,如果真的是那种情况,我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后面一家人谈话时,丁元英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先抢救生命,如果过了病危阶段,确定是植物人,那就停止缴费。因为在医院丁元英问医生,如果是那种情况,怎么才能让我的父亲死。医生的回答是,只要病人的账户里还有费用,我们就会继续治疗。



而丁大哥完全不同意,主张即使是植物人,也不能停止缴费,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做儿女的不孝顺,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



在这件事中,丁元英的态度就是没有自己当“人”,而是把他的父亲当成“人”。充分了解并尊重他父亲的想法,而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和情绪刨除在外。



而丁大哥的想法,就是没有把父亲当“人”,丁大哥并不在乎老父亲怎么想,而是说不能让别人说他不孝顺,不能让别人戳脊梁骨,这是重视别人吗?并不是,这恰恰是太把自己当“人”。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想法和情绪,总之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考虑。



别太把自己当人,是看待世界时,涉及自己的,要还原事实,不要掺杂主观想法和情绪,要客观认识自己。把自己作为无意识的客观体,我与万物无差别。



别太把别人不当人,是说在看待事物时,不能不把其他人的主观情感考虑进去,并且要充分尊重。把别人作为有意识的主观体。



其马克思属性:格律诗公司的成立和发展。



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丁元英通过研究世界的发展规律,不仅可以顺应事物发展规律顺势而为(私募基金;与欧阳打赌的投资:在狼嘴里有肉的时候下筷子,在衙门拔刀之前抽身),并且可以通过充分的认识之后,为某种新事物(格律诗公司,以及这种生产模式)的诞生创造条件,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在我看来这种格律诗竞争方式没有任何问题,而丁在做这件事之前却要去五台山“求一个心安”,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场杀富济贫。而富和贫本就是遵从世界的规律而自然形成的,而人为的干预会让他不安。也就是说对于改造世界,在丁看来是不应该的。



这也是为什么五台山智玄大师说丁元英离得道只差一步。这一步的距离,就是自己。即丁元英还是认为自己这个人是主体;而得道则是要“空”,即要放弃自己的“人”这个主体。这和丁的追求其实是矛盾的,所以丁停留在了“进则净土,退则红尘”门槛上。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不可求,“进则净土,退则红尘”,或许已是红尘之人所追求的极致吧。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电视剧《田蜜》观后感
  • 下一篇:《九州海上牧云记》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