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观后感
一集不差,全部看完,心不宁,意难平,感慨良多 。漫漫人生路,弯弯曲曲,落子无悔,谁人不求索,紧要处的几步,往往会决定人的一生,你是否也曾有过被改写的人生,被耽误的青春。
要活人,要挣个好日子,要奔个好前程,要走出山沟沟,要到大城市去,高家村就是七八十年代,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在农村通往城市的路上,有挫折坎坷,有爱情纠葛,有悲欢离合,有善恶美丑。
连日来,我深深的被剧中的人物和故事打动和感染着,一次在饭馆吃面,我竟“多情”的以为自己眼前的这碗面,就是“珍珍面馆”里的西北面。吃饭的速度较平素有所放缓,想不到一碗面,原来也可以品味人生。刘巧珍纯真,善良,贤淑,勤苦,坚韧,乐观,既有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女性美的一面,又有不畏困难,不惧邪恶,敢想敢做女汉子形象的一面。
高加林被高双星冒名顶替上大学,落榜在家,羞于见人,不思饮食,万分难过之际,刘巧珍探视陪伴鼓励,送来枣花馍给高加林吃 ,还帮他在县城卖馍,极大温暖慰藉了高加林失落的心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自己向上继续走自己的路。“爱一个人,就盼他好”,刘巧珍说到做到,当高加林在县里通讯组工作,和在广播站工作的高中同学黄亚萍由于工作上的经常接触和文化兴趣的相通,互生爱慕之情,高加林回老家和刘巧珍坦白并分手,刘巧珍虽然非常伤心,但并没有心生怨恨,依然在心里默默的盼着他好。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竟转换成友情和亲情,刘巧珍和高加林见面自始至终都叫“加林哥”,她女儿喊高加林舅舅。
人生之路,步履不息,贵在不放弃,尤其在诸多磨难面前,跌倒一次爬起来一次,永不气馁。马栓和刘巧珍为了给女儿治病,远赴上海,名医挂号需要等待好几天,为了攒钱给孩子做手术,马栓做环卫,刘巧珍当保姆(为了得到非常挑剔的付阿婆的认可,前几天试用,不要工资,谨小慎微,步步留心,学做上海菜,学做咖啡) ,摆夜摊,开面馆,承包食堂,创立中央厨房公司,期间夜摊禁摆,面馆客流少,丈夫车祸,食堂饭菜异常失去承包资格,这一系列的不幸 ,并没有阻止刘巧珍前进的脚步,高加林也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振作起来,走后门参加县里通讯组工作被张克南的母亲告发,失去县里工作后,没有放弃对人生的追求,坚持创作,应聘报社,勤勉工作,报考成人大专,成为优秀的记者和文学主编,在大上海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剧情前后照应 ,突出主题,剪切得当,剧情一开始便出现高加林和高双星骑车比赛的画面,剧尾是经历一段人生之路后的感慨,两个人一起回到高家村骑车去看田野下滔滔莽莽的黄河,如释重负。对高加林和刘巧珍,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的爱情等细节画面突出时长,而对法院的宣判等用解说一闪而过。剧情还巧设情节,造成人物心里矛盾冲突,高双星和高加林一起去调查许小萍被人冒名顶替案件,加剧高双星的心虚和悔罪,当在建筑工地上看到许小萍因不能重返大学校园而嚎啕大哭时,高双星的心里防线不禁彻底崩溃。
一部小说,一部电视剧,毕竟也是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总能给我们一定的视觉审美和生活启迪,总有些可圈可点可以撼动心灵的亮点,一直鼓励高加林的德顺爷爷和景老师,高加林和刘齐勇初到上海遇到热心的姚阿姨,吃素面加菜,帮着找房,热心帮助找工作的陈方明同事,爱才识才的林总编,接纳刘巧珍的付老太太,人生路上有困难,但也会遇到一些贵人。
看完《人生之路》这部电视剧,我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的走好脚下每一步路,无论你平凡还是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