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观后感
最近又把1999年央视拍的《太平天国》连续剧刷了一遍。
该剧给了农民起义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价值,很充分的肯定。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也是刻画的惟妙惟肖。
站在客观的立场去看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无论是太平军,还是湘军,淮军,八旗军。在当时的环境下,参战各方都是拼尽全力。竭尽所能的去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都为推动历史的发展,付出了艰辛的残酷代价。
八旗军,作为满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武装力量,长期的养尊处优。面对蜂拥而起的农民起义,不堪所用。无奈之下,清朝皇帝窘迫中,启用汉人,先后诞生了湘军、淮军。湘军在历次血战中,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剿灭了太平天国。满清王朝又惧怕湘军一支独大。采取了卸磨杀驴的方法。这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
太平军从一开始的势如破竹。到后来的故步自封,耽于享乐。再到后来的互相猜忌、自相残杀。充分暴露了农民意识的短浅。太平军中也有很多能征善战的勇将,但怎奈上层指挥不力,从一片形势大好到后来屡战屡败。太平军的各王,都在自己的小算盘,在算计。忽视对人才的招揽,这也是一大硬伤。左宗棠在一介布衣时,曾试图加入太平军。被杨秀清疑是青妖派来的奸细而拒绝。
特别是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各方势力都在建设豪华的王府。讲究排场。而忽视对长远战略的规划。这也是太平天国最后失败的重要一个原因。
太平天国内部各方势力,都在争相装神弄鬼。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更是可笑。天京事变后,石达开被迫出走。洪秀全开始了疯狂的封王,到最后一共是封了2700多个王,也是荒诞至极。
太平天国从一开始蜂拥而起时,就没有一个核心的主张与指导思想。各方势力都从自己的小利益考虑。特别是主帅没有全局眼光。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