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评说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发表于2014-12-13 09:47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于2014年 8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部电视剧是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全剧共48集,历时5年创作拍摄完成。该剧全景式反映了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全面改革开放这八年中的中国政治历程,除了邓小平作为主角,片中还出现了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陈云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讲述了官方银屏从未直接展示过的一些细节。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
《领袖》与《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两部电视剧有相似之处,都是为纪念伟人诞辰而创作的讴歌大作,又都摘取了“历史转折”这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不同的是后者所演绎诠释的许多情节,比如“恢复高考制度”、“召开科学大会”、“平反怨假错案”、“知青回城”、“包产到户”、“建设宝钢”、“建设深圳经济特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等,我们大都经历过,有过切身的感受,因此感到特别亲切。
该剧有不少亮点和看点:
  首先,该剧比较好的诠释了习近平强调的“两个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因此把握好分寸很不容易。该剧重点讲述的三场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一是关于《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种种细节,这场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然而最早提出真理标准的是谁呢?是毛泽东,他早在《实践论》中就明确指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最早提出“反对本本主义”的是谁呢?也是毛泽东。难怪小平同志感慨地说:现在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成了问题。而那些反对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坚持“两个凡是”的人,自以为是在维护毛主席的威望,其实是在反对和损害“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二是讲述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起草到通过的全过程,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澄清了在为刘少奇同志平反以后,在党内外一部分人中间相当混乱的思想。他语重心长的说:“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三是艺术地的重现了小平同志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访谈的全过程。法拉奇是一位曾经让许多政治家下不来台的著名记者,在回答她的提问时,小平同志的公正和睿智让她折服,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针对当时出现的“非毛化倾向”,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模索更长的时间。”
法拉奇问“你对自己怎么评价?”小平同志说:“我自己能够对半开就不错了”。“我是犯了不少错误的,包括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不犯错误的人没有,不能把过去的错误都算成是毛主席一个人的”。
这就告诉我们: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的限制。既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现在有人总想把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立起来。而该剧却用老百姓切身的感受告诉我们:“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话虽朴实,却揭示了“两个不能否定”这个深刻的道理。
其次,该剧又一亮点是“文革”以后,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小平同志锐意改革开放,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然每走一步都会遇到重重困难,不仅仅表现在资金的短缺,物质的匮乏,更体现在思想上的教条和僵化。剧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小平同志到农村视察,看到一位养鸭子的老太太,明明准备了够十多只鸭子吃的饲料,却只见三只鸭子。问其为何只养三只鸭子?回答曰:养三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四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老太太为了害怕“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只能将鸭子藏起来了。现在看来好像是个笑话,可是这些可笑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过啊!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深水区,既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要突破利益藩篱,动自己的奶酪。这就要有当年小平同志坚持改革的勇气、解放思想的锐气和责任担当的正气。
第三,该剧又一个看点是塑造了真实和虚构的人物多达500多人,既塑造了邓小平、华国锋、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习仲勳、谷牧、王震、万里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鲜活形象,又虚构了田志远、夏默、曹慧、田源、吴怡茹、夏建国、任燕、刘金锁、夏建红等许多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用主人公的所思、所想、所为,生动而又鲜活的反映了历史转折的伟大时代。

与以往的同类型影视作品有所不同的是这部作品让我们感到了真实,它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不是夸张的、虚假地描绘历史;它让伟人回归人间烟火,演绎成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凡人而不是把他装扮成“高大全”式的神人。

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小平同志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他有一句经典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电视剧中有一个情节: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油田的时候,问一名生产能手、劳动模范月收入是多少。职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说:“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义了,要按劳取酬”。小平同志心怀人民,尊重群众,他推动的改革,很多都是由当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倒逼而来的,如两千万上山下乡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让国家全部包下来不行,不管不顾也不行。出路只能是发展生产,自谋出路。这就要放宽政策,改革一切束缚思想的旧改策,老方法。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手足放开了,办法自然就来了;又比如建设经济特区是在习仲勳同志主政广东时首先提出来的,并得到了小平同志的支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逃港”事件倒逼出来的。电视剧突破了禁区,将从未在影视节目上公开过的“扑网”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老百姓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逃港”呢?不就是因为内地和港澳的收入差距太大了吗?深圳特区建设好了,自然就没有人“逃港”了;而“大包干”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则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创造,短短几年就使全国闻名的“讨饭村”,变成了勤劳致富的先进村。总之,小平同志顺应民意,顺势而为,所推动的这些改革,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美满幸福的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热爱人民,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坚守的力量源泉。”

该剧在通过审查时,相关部门对该剧的评价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大收获”。当然作为一部有影响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在获得“重大收获”的同时,也存在缺点和问题;在获得好评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陷于篇幅,就不再细说了。
返回影视剧评说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犀利仁师》观后感
  • 下一篇:长沙保卫战全剧剧情介绍大结局1-36集分集剧情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