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影评观后感:驳关于本片的两种观点
作者:银幕筛查机
影片质量:4/5
非常推荐
有剧透(其实很少啦,对历史题材不影响)
前言
《八佰》是真的坎坷。上映前,经历了导演微博、撤档、删改种种风波,这就注定了这篇影评在说电影本身之前,还要把电影外的这些风波说一说。不然,这些风波就会干扰大家的判断,大家就没法用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部电影,就会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
我在说这些的时候会坚持两点:
第一,实事求是。我不会捕风捉影地对任何人的政治倾向做不负责任的揣测——说实在的,这部电影没有任何错误的历史观,不然它也不可能过审;类似地,大家也不要对彼此随意诛心,不要说表扬这部电影就是“洗白”KMT,不要说批判这部电影就是枉顾士兵牺牲。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电影本身,与电影之外的风波,应该一码归一码。
所以接下来,本文大概会分为这么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戏外风波:主要谈一下我对导演微博、撤档、删改这三方面的看法。
第二部分,战争:主要评论一下电影中的战争部分,包括史实、战术、武器装备。
第三部分,情绪:主要解读一下电影中较为直观浅显的主题,如和平、牺牲、爱国主义等。
第四部分,政治:主要解读一下电影中更不易觉察的主题,即政治。
在第一和第四部分中,我还会对现在网上流行的两种错误观点进行批驳。
一、戏外风波
《八佰》的戏外风波大概有这么几个关键节点:
2019年1月23日,导演管虎发了条微博,是与时任国军88师师长孙元良(也就是“八百壮士”的师长)之子、台湾演员秦汉的合影。
字里行间喜气洋洋的,很容易让人以为遇到了民族英雄之后什么的。
2019年4月17日,“电影八佰官微”宣布,影片定档7月5日。
2019年6月14日,“电影八佰官微”宣布,原定于次日作为上影节开幕片的《八佰》,因技术原因取消。流出的票根显示,其片长为160分钟。
2019年6月25日,“电影八佰官微”宣布,取消7月5日的公映。
2020年8月14日,《八佰》大规模点映,片长147分钟。
(一)导演微博
先说导演管虎这条微博——这绝对是个昏招。至少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缺乏作为公众人物应有的自我约束意识。
但,我要再次强调,电影本身没有反映出任何错误的历史观(这一点将主要在第四部分论述),因此这次微博翻车要和电影本身分开来看。那些一个劲儿喊电影“洗白”的人可以歇了。
(二)撤档
再来说说电影撤档。这时候另一拨人又粉墨登场了,他们说,电影撤档是因为CPC无法容忍出现描述KMT抗战正面形象的电影。我说come on,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且导演管虎自己在接受爱奇艺娱乐采访时明确表示:“电影审查其实没有问题,《八佰》(撤档)也不是电影审查的问题,所以这都是外界传的。(撤档)是时局造成。”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比如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制作,就长年受中美关系的制约,暂时不拍不代表忘却。至于《八佰》所面临的时局是什么,咱不知道,所以不加妄议。但至少,那些有受CPC迫害妄想症的人也可以歇了。
另外,会不会是导演之前的微博导致撤档呢?我个人推测,不是。如果1月这件事有那么大影响,电影可能连4月定档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这条微博,大概也不可能对“时局”有多大影响吧。
(三)删改
160分钟与147分钟,差了13分钟。网上确有流传一些文章讲述电影删改前后两版是什么样,如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797170/。我在这里仅提炼一些关键不同之处:
第一,上影版租界里有一个台湾籍平民,阮经天饰演,说汉语,后来看到日军屠杀,用日语喊住手,被其他中国人发现,误作日本人或汉奸吊死。公映版删除了这个人物。
第二,上影版里国民政府旗帜镜头较多,且特写也较多。公映版里镜头较少,且特写也较少,但仍有旗帜的中远景完整展示。如果说这样就是抹杀了国民政府的抗日功绩,那这功绩也太好抹杀了。再说,国民政府本就是既有一定对外抵抗,又有残酷对内镇压,现在只是少了它几个旗帜镜头,很委屈吗?
第三,上影版为黑白,公映版为彩色。
仅就这篇文章来看,做出的删改对影片原意没有构成根本性、原则性的改变,也从侧面佐证了导演管虎所说的“电影审查其实没有问题”。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阮经天角色的删除,因为这个角色反映了被割让领土的中国人民的矛盾痛苦,也针对现在大陆与非大陆地区的关系起到引人思考的作用。
(四)总结
现在来总结一下本文主要反驳的两种观点:第一,这部电影并没有“洗白”KMT,这一观点主要在第四部分反驳;第二,这部电影也没有受到“迫害”,这一点本部分已经做出了反驳。大家完全可以将本片作为正常电影来欣赏。
当然,如果有人拒绝相信我收集的论据,那我也没有办法。
二、战争
终于说到电影本身了。既然是战争片,我们就先从“战争”的角度来说。本片对抗日时期战争场面的还原,在同题材战争片中算是相当高的了,当然主要是同行也不太争气。
(一)史实复原
首先一个较大的争议是电影是否夸大了战斗规模。
先说说中方记载的双方伤亡,这里参考谢继民2010年出版的《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其中写道:
“谢团副说:‘全体壮士实为420人,其中十余名殉难,余受伤入医院治疗,撤退时为377人。’……以后在撤往租界时又有22名伤亡,进入孤军营时共有355人。”
“四行孤军在四昼夜战斗毙敌二百余人,伤敌无数。还炸毁敌坦克两辆,炸伤两辆。”
然后是日方对己方伤亡记载,这里参考海军省教育局1940年出版的《Z(hi)N(a)事变尽忠録(第三卷)》。其中记录:四行仓库附近战斗的死者为海军特务少尉,田中士陆。
这大概就是“四行仓库保卫战日军仅阵亡一人”说法的来历。
鉴于我不是历史专业,我在这里只列出材料,不做评判。不过,即使是看中方资料,影片也夸大了国军的伤亡情况,这个其实没有必要,不如多交代些他们生还后的不公待遇。
此外,电影对一些战斗中发生的史实有比较到位的复原,比如纵身一跃的陈树生、在对岸打手势举标语提示日军攻击方向的百姓、国军撤退遭探照灯和机枪堵截,等等。
(二)战术与武器装备复原
电影对战术的表现比较缺乏,这好像也是国产战争片的通病。
一是只要到楼内作战时,剪辑就比较混乱,总之就是一通混战,根本不知道进攻方向哪进攻,防守方在哪防守。就问一个最简单的,从电影中你能看出四行仓库有几层吗?更不要说国军在这几层是如何配置守备的了。
再就是最后撤退时,真是灾难。
其实,史实在这里给电影出了一道难题。因为国军在撤退时并不是向南过苏州河上的新垃圾桥,进入公共租界——因为向东过了西藏路,也是公共租界!日军是真的难,打四行仓库简直就是在鸡蛋上跳舞。那么,日军探照灯和机枪虽然封锁了西藏路,但是在射击间隙,国军仍然可以穿越这条马路进入公共租界;而且国军过马路时还不停地垒砌掩体,大大减少了后续伤亡。
电影不这么拍,可以理解。电影为了简化叙事,没有提东面公共租界的事;而且为了突出对比天堂与地狱、保护与被保护,显然只强调苏州河两岸比较好。
摄影是真的棒!
所以,过马路就变成了过桥。但是,拜托,没有这么一窝蜂乱哄哄往回冲的吧?一是伤亡大,二是让对面民众看了像什么话?在民众面前背对日军,还被日军射得东倒西歪,这还咋鼓舞民众啊?显然这里的改编处理得太过敷衍了。最后电影的结束也过于仓促。
电影对武器装备的复原要更好一些。湖北保安团背的枪是“汉阳造”,德械师用的枪是“中正式”,不一而足。不过中国抗战电影对狙击枪的迷之执着要改一改了。另外,围攻四行仓库的是日本海军陆战队,他们在电影中也出现了,就是那些蓝军装日军,不过他们不是战斗主力,这也比较遗憾。
三、情绪
电影的感人程度大概可以打满分。感动来自人,主要是三种人:
八十八师五二四团第一营的将士们——真正的勇士,保家卫国,视死如归。
这里我哭了,你们呢?
湖北保安团和其他杂牌军的散兵游勇们——大多只是普通农民,被裹挟进时代的洪流中。有的人选择苟且偷生,有的人选择为自己的生存而战,还有的人选择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无论是哪种人,似乎都让人潸然泪下。
公共租界里各个阶级阶层的市民——从最初的冷漠、看戏,到最后游行呐喊、加油助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绝大部分角色都怀有一种最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在那个年代,在绝大多数人都不懂阶级、不懂辩证法、不懂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是这种朴素的、本能的精神让整个民族坚持了下来。
这种精神不值得被歌颂吗?
当然,电影也没有讲这种精神是万能的。那些散兵游勇,最初几乎都是在高压打骂之下才不得不拿起武器作战;侯勇饰演的一直在阳台上观战的知识分子,最后尽管愤怒,只能拿起一杆老枪漫无目的地开火,发泄心中的屈辱。
这两方面,恰到好处地刻画了,那个年代的中国人不甘屈辱、却又迷茫无措的精神面貌。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说的意象:白马。它为这部铁血电影增添了一些浪漫主义色彩,我倒不觉得出戏。它象征很多东西:对和平安宁的渴求、中国军民坚韧不拔的坚守,还有胜利终将到来的希望。
当然,就算不去解读白马,电影所包含的情绪也相当全面了。
四、政治
谁都知道,战争背后都是政治;所以战争片,也必然有政治观点的表达。说实话,在见识了《八佰》上映前的种种风波之后,我对它的立场是有疑虑的。我担心它只流于一种肤浅的热血勇敢或是朴素的爱国主义(这些很重要,但并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更担心它可能倒向错误的历史观。
我前文一直在反复说,它没有错误的历史观,也不只是朴素的爱国主义。那么现在我就来说说:它还有什么?
我还看到过某个对本片的批评,就是对战场对岸的“无关”角色刻画太多。这可实在是太滑稽了。在这场战斗中,没有哪个角色是“无关”的。
我们再来说说一个与战斗更“无关”的情节:来自湖北保安团的十三岁娃娃兵“小湖北”被带到四行仓库楼顶,与谢晋元见面。谢晋元问他姓什么,答曰姓朱,并且自豪地说是朱元璋的后代。
这时谢晋元突然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知道明朝是怎么灭亡的吗?”
“小湖北”语塞,谢晋元也没再说下去,这个谈话就到此为止。
其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安排这句台词的本意到底是什么,但我当时有一些自己的联想。
南明亡于清,毫无疑问。但明朝的土地与人口是清朝的很多倍(恰如中国是日本的很多倍),为何会亡?
如果采用阶级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因为明朝的广大人民作为被统治者,要么与统治阶级矛盾尖锐,要么并不在意谁来统治他们;而清朝统治阶级成功地在政治上分化了明朝统治阶级,与其中一部分联合,攻灭了另一部分,然后共享胜利果实。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一样存在这个问题。
明朝是封建社会;抗战时期的中国是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没有觉醒,比如张译饰演的老算盘,贪生怕死,只想回家娶老婆种地;早期在苏州河边看热闹的群众,典型的鲁迅笔下“看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也不要把这归根于什么“劣根性”。电影没有表达出(因而也比较遗憾)的是,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他们并不享有这个国家的权利,也就没必要履行对这个国家的义务。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日本大资产阶级、英美法大资产阶级,有什么区别吗?给谁干不是干呀?中国是什么呀?中华民族是什么呀?我把日本人赶走,中国老爷们就不杀我父兄、辱我妻女了吗?
所以1937年,毛泽东同志才在《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中,指出要实现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召集真正人民代表的国民大会,通过真正的民主宪法”。只有让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的一部分,人民才会为了这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去斗争。
明朝的地主投靠入侵者,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样投靠帝国主义,成了买办。所以这时的中国又是半殖民地社会。“八百壮士守四行”,是一场戏,一场主要做给西方列强主子的一场戏,电影通过灯红酒绿的公共租界、上蹿下跳的列强记者、高高在上的观察飞艇、反复出现的京戏皮影戏,还有最后向谢晋元传令的特派员,反复强调了这一点。电影还有一个桥段:中国军队这样卖力地演,西方列强们仍然在布鲁塞尔会议上采取对日绥靖政策,出卖了中国。这些都说明,电影的历史观是正确的,它向观众表达出了当时的国民政府不过是英美利益的代言人,而西方列强并不在乎中国人的死活。任何攻击本片“洗白”KMT的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其中大部分人都顽固地拒绝观看本片,因而也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
飞艇上还用英语印着“美好的一年”(大意如此)之类的宣传语,对西方列强的讽刺力度足够了。
当然,又有一些极端“热爱”KMT的人会说,中国力量那么弱小,借用西方列强的力量不对吗?
对。抗战中,就连中共也会与西方列强合作。但在整个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摆明了是彻底依赖西方列强,幻想靠坚守换干预,结果部队几乎被合围,撤退也变为溃败。这是对前线将士的不负责任。电影也没有避讳国民政府依赖西方这一点。
当然,又有一些自以为“又红又专”的人会说,“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表演战,又没捞到西方列强的同情,毫无意义,为什么要去拍它呢?为什么不拍台儿庄、抗联呢?
对不起,真·共产党员不这么看。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论新阶段》中说:“利用已经产生并正在继续产生的民族革命典型(英勇抗战,为国捐躯,平型关,台儿庄,八百壮士,游击战争的前途,慷慨捐输,华侨爱国等等)向前线后方国内国外,广为传播。”
看到没有,“八百壮士”,不仅是“革命典型”,而且要“广为传播”。毛主席可没有在这里斤斤计较,哎呀是不是会“洗白”KMT呀!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
为什么呢?为什么真正的共产党人不怕宣传“八百壮士”?没错,“四行仓库保卫战”是表演,主观上,是中国老爷们表演给西方列强老爷们看的,那又如何?客观上,“八百壮士”仍旧付出了牺牲,仍旧起到了鼓舞中国人民的作用,仍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
矛盾都有两面,共产党人最讲究一分为二,而有些自以为“又红又专”的人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
结语
这篇影评除了评电影,其实更想评两种看上去截然不同、实际上殊途同归的观点:批判本片“洗白”KMT的观点,以及认为本片受了“迫害”的观点。我觉得看过本文,大家应该能知道它们错在哪。
而单就电影来说,本片在战争场面制作和情绪调动上做得很好,在战争细节的复原上有所欠缺,对这起事件的历史背景与意义的交代基本到位。完全值得一看。
最后,简单地说一个全片印象最深的镜头:
赵子龙孤军冲阵,虽千万人吾往矣。
参考文献
[1]张文雄,《时隔一年,<八佰>究竟改了什么?》,毒奶电影,https://mp.weixin.qq.com/s/s7rQmBar7UTKLhIOo5A5yA
[2]谢继民,《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团结出版社,2010
[3]日本海军省教育局,《ZN事变尽忠録(第三卷)》,1940
[4]侠之大者,《四行仓库保卫战时间线》,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464162
[5]荆楚网,《“八百壮士”幸存者生前回忆:四行仓库激战四天四夜》,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01/c_127863675.htm
[6]历史研究,《地虽弹丸能顶天──四行仓库地缘探析》,https://www.sohu.com/a/313532154_52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