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观后感
国庆中秋双节合璧,佳肴美酒亲人团聚。中国红红遍大街小巷,衷心祝祝福岁月安好。
今天是10月2日,却比昨日亲人团聚更让我百感交集,因为那一部评分很高的电影《夺冠》。将原名《中国女排》更名为《夺冠》,这更名来得意味深长,也改得绝妙。
在香港局势安好的时刻;在台独分子没有市场的时候;在这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却“春光这边独好”的时期;在全球人民共识“川普不靠谱”的历史时刻;在各大城市举行着灯光烟花秀:“山河无恙,家国梦圆”的时刻;浓浓的节日氛围与彼岸风雨飘摇的“大国”相比,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一声:“夺冠!”
电影前,两排字幕让导演的意图一览无遗:“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其实,女排的奋斗史就是中华民族奋斗史的缩影,女排精神就是华夏儿女的精神。
今天,让我特别感动的,却是里面满满的干货——关于教育的东西。
中国女排的辉煌经历了三位主教练。分别对应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时期,也应对着教育发展的三个时期。今天,我想谈谈三个教育时段与三种教育模式之间的关系。
第一位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从1976开始,从零开始,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却在1981、1982、1984获得了“三连冠”,创造了250场比赛223场胜利的佳绩。他们靠什么?他们靠的是爱国情怀,是民族精神,是拼命硬干,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因为看见了贫穷的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于是立志激励华夏儿女的信心和干劲。训练女排靠什么?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分析各国、各队员的数据,没有先进的训练设备,只能靠拼命硬干!靠扛200斤杠铃,1000次扣球才能跟队参加训练!最终,所有计算机都没有算出来“女排精神”,只有墙壁上大大小小被排球砸出来的坑计算着她们艰辛的奋斗史。袁伟民教练带领着郎平、张蓉芳、梁艳、孙晋芳、周晓兰、陈招娣、周鹿敏、杨希、朱玲、陈亚琼、曹慧英、张洁云获得了“三连冠”,让世界刮目相看,让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浩劫的迷茫的、疲惫的中国沸腾起来,东方巨人苏醒过来。
在困难环境,特别是国难时期,教育似乎很简单。这时需要的是拼命硬干的精神,为国争光的担当,这样的时候,往往出现“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英雄。所以,会出现身残志坚的英雄,他们身体严重受损,但为了信仰,为了国家民族在所不辞。郎平脖子以下没有一块完整的骨头;陈招娣也是如此。陈招娣原本腰就有老伤,在1981年对抗日本队的时候,不幸再次被对方球员击中腰部,在赛场上疼的她站不起来,袁教练狠狠地说:“跟上,别掉队!”最后还是在队友的搀扶下登上了领奖台。那时候,就一个字:“狠”。2003年陈招娣患癌去世,火化之后在骨灰中竟然发现了多枚钢钉。那时候的教育也是这样,“黄荆条子出好人”——几乎没有一个教育者(包括父母和老师和教育理念)不是手拿大棒敦促着、吆喝着孩子负重前行。
中国女排的第二次辉煌出现在陈忠和时期。2001年至2009年,这个曾经一直是女排陪练的主教练,和郎平感情深厚的主教练,特别会关注心理,会鼓励大家,甚至唱《爱拼才会赢》来鼓励大家。教育方式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困难时期的那种“毫无人性”的训练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女排在这一时期也拿到了四个世界冠军的优异成绩。但最后一场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遭遇郎平带领的美国队,随后陈忠和退出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沉寂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交融,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人也在质疑排球竞技还有没有必要?排球、体育竞技的意义在哪里?90后新生代世界观人生观有了很大变化,怎么带好她们?
这是排球精神问题。这更是一个教育问题。
这时候,一个拥有全新教育理念的主教练回国挂帅。她,就是带领意大利、美国取得很多战绩的,中国女排精神的亲历者——郎平。郎平,她思考着许多关于体育的真谛。
她,从脖子以下的每块骨头都断过,她的战友陈招娣早早离世,不想她的队员还是这样的生存状态,她要求队员要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她,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摒弃死拼蛮干。选拔各方面的专项教练,针对不同的队员进行个性化训练。
她,建立大国体育,树立大国姿态。选拔更多的队员,根据不同的战术要求搭配不同的队员,发挥各自的特长,协同作战。而不用像自己一样,要摸到海曼的高度,要有**的力度,要有**的耐力,最终,全身是伤,停车也拥有了用残疾车位的“权利”。
她,让队员发自内心的找到真正的自己。针对队员的心理,让每个人都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共处、协同发展。
她,把眼光放得很长远。为了队员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为了祖国排球事业的长远发展,敢于打破体制的桎梏,敢于寻找生命的真谛,果然是“铁榔头!”
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是应该这样吗?帮助孩子树立幸福生活的目标;协助孩子拥有发自生命本身的追求价值的动力;让孩子拥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能力。
摘录并分析一些经典语录,其中饱含教育的真谛:
1.你老的时候,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年轻的时候对不起自己。——许多人都在经历后才发现这个真谛,而部分提前明白此道理的年轻人就成为了后来的佼佼者。
2.郎平自我反省道:“是我太紧张了!”——此处是泪点,我想到了我们也许把焦虑和紧张加到孩子们身上,导致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3.比赛不是唯一价值,放下沉重的包袱,享受体育本身。高兴打球,放开、豁开。——
当比赛结果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我们还凭什么努力?事情本身具有价值,这种价值远远大于鲜花和掌声。流沙河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事业本身就是理想的实现。
4.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很重要,即使天赋异禀。
我想到我们的教育,领川的教育。
1.幸福教育的价值。——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也生活在和平年代,“为国争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说教显得苍白空洞。应该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幸福:学习知识的幸福;健康快乐生活的幸福;有一技之长的幸福;有追求幸福的意识和能力。每个人都能生活幸福,我们的国家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幸福的国家。我想,这个是他们很容易理解、很具化的目标,就像每个家庭和谐那么社会和国家就和谐是一个道理。
2.科学训练,全面训练。——训练的科学性可以保证孩子扬长避短,可以促进高效学习。教学中要有长远的目标,眼中有人;要有国际视野,要看到孩子的未来,世界的未来,这样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全面”。
3.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使命。——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我们如何将自己的个人目标和祖国的大目标融合起来?多元的社会中,也许每个人的事业都不会被放大到民族、国家的高度,这时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事业因为自己的珍惜而珍贵,只有自我实现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就像现在的排球。
4.运用丰富的资源和科技来帮助自己成功。——郎平的助教根据电脑数据分析“12号进攻较多,斜线成功率高!”郎平当机立断做出有效的反制策略。当现代科技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懂运用,势必会与社会脱钩,被时代淘汰。
5.相互鼓励,豁出去,一起抗。——团队合作越来越重要,与人合作也是与自己和解。
6.成为自己。——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是为了成为自己。
这部电影《夺冠》让我感触颇深,多次落泪。我为那个荒寒的时代落泪,为女排的拼搏精神落泪;我看到了每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新时代的教育感到庆幸,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为新时代的幸福教育落泪;我看到了人生就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祖国的需要、同伴的需求、自己的价值实现都需要与自己和解,和解的释然让我落泪;看到了每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感叹“天地之悠悠”,而我们只是“天地一沙鸥”,人生苦短,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不废光阴;看到人的价值实现就是“夺冠”的过程……
今天在影院里,我看了《夺冠》,今天我泪落影院,因为看到了我的疆场,也看到了祖国花朵们的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