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电影《绿皮书》影评2000字

发表于2020-11-27 08:37 热度: 1285 作者: 观后感
电影《绿皮书》影评



虽然《绿皮书》豆瓣评分8.9(总评价人数三十多万),也囊括了奥斯卡三座奖杯。



但我仍然要说它只是一部优秀的合家欢而已。



并非贬低。影片主题博爱,节奏舒缓,演员演技在线,剧情逻辑线合理,结局大团圆,这样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的轻喜剧,简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妥妥的合家欢典范了。好则好已,给颁个最佳影片就有点儿不尊重自己的手艺了。



然而这个不重要,今天要讨论的是它为什么是 such a good family film。合家欢挺好,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刚需。天下苦国产飞逼大片儿久矣,我希望占领院线的是像《绿皮书》一样,至少不辜负“电影”这个名称的作品,而不是各种相声小品大乱炖、短视频接龙。是的,我称这些为飞逼大片儿。



故事很简单。1962年,在黑人歧视现象泛滥于美国南部的年代,黑人钢琴家Don Shirley决定对南部各州来一次巡演,试图以自己的修养和自尊去抗击这种歧视文化。同时,他也不轻率行事,决定挑选一名靠得住的人担当他的司机兼保镖随行。综合考虑,他选择了Tony Lip。一路上,两人由互相看不顺眼到理解、欣赏,及成为朋友。



这部电影的人物构建和情节脉络的设计都是非常细腻的,从而保证了故事逻辑的平顺。故事讲得好,让人信服,电影就成功一半了。



电影差不多前26分钟里,中间部分的Don面试Tony有6分钟,给我们勾勒出了Don的人物速写,其他20分钟则都用在了刻画Tony上。这部公路片正式启动前,竟然花去五分之一多的时长来建构人物。



Why?因为这个故事能够讲得下去,有三个问题要回答。



1. Don为什么非得选Tony?



2. 一个以暴力为从业资本的意大利裔前黑手党,为什么就愿意给黑人当司机又当保镖的一路向南了?要知道,《I have a dream》得到10个多月后才发表呢。



3. 正片部分人物的冲突、和解以及转变的理由根据在哪?





在Don面试Tony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Tony是个很吃得开的社会狠人。





▲Doctor说话就是好听



那个年代,要完成那样一件任务,唱片公司考虑这么一位狠角色一点都不奇怪。毕竟Tony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



▲Tony哥的日常



但仅仅能打就可以放心的把钢琴家交到他手上吗?比如电影就为我们多维度地展示了Tony不太正能量的一面。



这个帽子戏法,Tony就玩得可溜。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虚虚实实、随机应变、胆大心细。



还有空手套笔、蹭抽香烟这样的花活儿。可见,玩痞耍赖对于Tony来说简直信手拈来。



▲没人看见就是我的



▲自己的烟收起,薅别人烟抽



通过这些一比较,为什么Tony还能上唱片公司的推荐名单?因为前26分钟还非常细致地为我们展示了他的另一面:顾家好男人。



▲Tony的下班三连


Tony可以与人打赌,吃下26个热狗从而赢得50美元。



也可以默默当掉自己的手表。



走投无路时面对道上兄弟的邀请,他选择婉拒。



你看,作为一个手艺不错,洗心革面的前道上兄弟,虽然带点痞坏,但人爱家啊。一个爱家的人不会坏到哪儿去。总的来说,综合素质不错,再挑三拣四,还想不想干活了。



反观Tony:失业,家里快揭不开锅了。即使心里对黑人有点小歧视又能怎地?毕竟人家愿意每周给125美元,还包吃包住。

 

再者说,你Tony也是底层劳苦大众,谁看不起谁啊。Tony住的区叫The Bronx,我上维基一查,没什么好话。



▲人口密度第三,人均GDP却倒数第一



对于Don我们也大概有了个谱。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话习惯formal,性格高傲,疏远。



▲Don的座位在等级之上,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Don视角下的Tony,则变成了中近景,显得拘束,人物处于一种被审视的状态



所以这前26分钟的铺垫,基本解决了两个问题:Don只能选Tony,Tony只能接受这趟差。也为后面人物的冲突、和解以及转变交待了性格性格原因。



公路片嘛,车轮子最终得要转起来。车子出城没几公里,屁股都没坐热,小摩擦就来了。Don吩咐Tony要确保他的房间每晚都要有一瓶威士忌时,社会人Tony表现得相当自来熟。



当Don要求他熄灭香烟时,Tony哥显然不爽,干笑一声,抽了一口再扔出去。既然这样,大胃Tony就吃掉太太原本给Don准备的三明治咯。



身为意大利裔,碎嘴唠嗑是免不了的咯,然而Don很倦怠。



午餐时间的交流倒是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Don问他午餐咋样,Tony的回答直抵问题核心:Salty。Don表示对方有成为美食评论家的潜质。



当Tony告诉Don匹茨堡的女人奶子大,所以叫奶子堡时,Don一脸认真地反驳。



而当Tony误以为Don出了一张关于孤儿的专辑时,Don告诉他,那特么是根据法国歌剧创作的,封面上的不是孤儿,而是地狱里的恶魔。然而Tony很好体现了一个老社会人该有的接话素质。



基于前面我们已经对双方教养、性格差异的初步认识,这些交流错位都是可以预期的。这些小幽默让我们看了会心一笑,算是打个前奏。



接下来得有更进一步的矛盾,才能让观众信服。于是老司机Tony开着开着就非常适时的产生了尿意。对于他这种社会人儿,当然是找个路边就地解决咯。然而Tony下车后又折返回去,把落在车里的钱包装走。



▲Doctor一脸错愕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Tony的转变也随之悄然开始了,就在他们的第一站,宾夕法尼亚匹茨堡的旅社,当Tony到阳台抽一根时。





▲钢琴家的两位伴奏可能真的想对奶子堡一探究竟



他注意到钢琴家一个人坐在阳台上,似乎有点“人类的痛苦并不相通”的意味。舒缓的音乐适时响起,镜头拉近,Tony看到,钢琴家给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Tony心中升起了一种莫名的好奇,也许还有一丝同情,God knows。




如果以上只能算出于人类所共通的恻隐之心的话,那么在观看了Don的首场演出时,Tony的心结才真正开始打开。





▲此时Tony的心情应该是与有荣焉了



▲镜头慢慢拉近至特写,Tony显然被Don的技艺惊呆了



Tony见识到一个黑人能够娴熟操弄白人专属的高雅物事,表现如此得体。Don的技术,也即他的外在,撬开了Tony的刻板印象之门。但也只是撬开了一条缝,透进些许开明之光。



▲Don的技艺还不足以震撼Tony的心结



紧接着,Don的内在也探触了一下Tony的内心。西装革履的Tony在等待Don演奏结束的无聊时间中,和下人们玩起了掷骰子游戏,玩得兴起,甚至跪在地上。Don严肃批评了他。




Don告诉Tony要不要过一种体面的人生,在于他自己的选择。

受到Don的外在和内在双重“打击”,Tony的被刻板印象包围的内心世界得以打开,Don得以踏进一只脚进去。电影通过两件事情反映这种变化。一是Don叫Tony掸干净自己膝盖上的灰,Tony照做了;一是Tony当晚给妻子写信,提到Don弹钢琴不像黑人,他是一位天才,不过这位天才似乎并没有多开心。Tony的信一个是呼应了表演前晚Tony注意到Don的落寞,一个是表明Tony开始关注Don的内心世界。



旅途漫漫,small talks是免不了的。以音乐作为聊天的引子合情合理,Don对于Tony放的音乐产生好奇,于是开口问,我们是接受的。因为既然Tony开始接受Don,那么Don接受Tony,在我们内心其实并不突兀。因为见识到Don的外在和内在的并不只是Tony,作为观众的我们同样如此,对于这样一对组合,我们内心已经认同了,并期待着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这样的small talks有什么意义呢?交代两位主角的出身背景。Tony显然长期混迹于欠发达地区,对黑人音乐既熟悉又喜欢;Don则熏陶于优渥的环境,受的是真正的“文明”教育,对他自己种族的音乐陌生。



冲突还要继续,同时,和解一并发生。所谓冲突即Don教育Tony不该偷路边小店的纪念品小石头。Tony嘴上虽然不服气,但肯定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体面。紧接着Tony就为Don出头,因为主办方并未准备合同规定的施坦威牌钢琴,且现有的旧钢琴里面堆有垃圾。这,就是和解。



下一程的路途中,自然又要small talks,这一回聊到了吃。Tony酷爱肯德基类炸鸡食物,这也是传统上黑人非常爱的食物。但是Don的生活里当然不会出现这种“低级”的食物。这一回Tony主动邀请Don吃自己买的炸鸡。Don学着Tony的样把骨头往窗外扔,说明Don也并不是不近人情。但是当Tony把饮料杯扔出去的时候,Don坚持要他捡回来,大概因为饮料杯是塑料的吧。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芬妮的旅行》影评:那份令人憾动的大美
  • 下一篇:《间谍之妻》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