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走出非洲》观后感影评

发表于2023-05-11 10:06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走出非洲》影评观后感

一部现代文明人都应该看的电影

第一遍看《走出非洲》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有一种淡淡的感觉;第二遍集体观影,小孩也在旁边,他一会儿喊妈妈,她打了一只大鸟,妈妈,有狮子,妈妈,长颈鹿来了,我就像跟他一起看了一遍动物世界。


第三遍独自一人静静的,奢侈的留出3个小时,关了灯在黑漆漆的房间开始看,仿佛直接走进了电影里。



看完后,发现这部电影后劲太足了,我内心产生了一股冲动,一发不可收拾。就像影片的开头,凯伦在丹麦老家的床上,梦里魂牵梦萦的都是非洲的风景,人和动物。于是,她不得不把这股冲动用文字记录下来。



此刻,我的心头也是魂牵梦萦着这部电影,仿佛刚从非洲的梦里醒来。心跳有点加速,脸颊微微发烫,身体由内而外开始散发热量,手指还有些激动的微抖。



我跟老公说让他去接一下小孩,我关起门来只想把这股冲动记录下来。



在写这部电影之前,我先说两句题外话。非洲这部电影带给我的这种体感(下文全部简称电影《走出非洲》为非洲),突然让我明白了创作或者说艺术的本质。



人们的心灵被“上帝”触动的一瞬间,就好像被闪电击中,它必须要通过我们的身体,呈现给这个世界看。有的人会高歌一曲,有的人会不禁舞蹈起来,有的人会拿起画笔肆意挥洒,有的人会按下快门记录这一刻,有的人会通过文字泄洪这股热流……于是有了各种艺术形式和创作冲动。



但凡没有这种灵魂的触动,只是为了获取名利,矫揉造作出来的艺术,哪怕再美,也不会有任何冲击力。



我想非洲,就是有一种深深触动灵魂的东西,才让凯伦不小心成为了一个作家,让导演有了拍出这部电影的冲动。



跟【影视真经】上一期推出的电影《深海》完全不一样,看深海的时候泪崩,餐巾纸都用了不知道多少张。(具体请点击《深海》,点亮心海里那道微光,墙裂推荐这部我心中的神级国漫)



看非洲的时候,全程都是淡淡的品味。或在幽默的地方莞尔一笑,或在感动的时候眼眶微微湿润。所有的情感都是淡然却又真挚的,一如影片中那些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



没有浓烈的情感纠缠,没有爱恨情仇的跌宕起伏,这部影片可能并不那么抓眼球,在豆瓣上也是在冷门佳作的类别里。



但我还是要强烈推荐给所有人这部电影,就如标题所写。我觉得非洲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一个女人独立成长的故事,一个探讨爱情和婚姻本质的故事,一个欣赏非洲美景的纪录片。



它唤醒我们关于人类起源的远古记忆,激活我们血液里的非洲基因,震碎我们自以为文明高级的大脑,激荡我们渴望自由奔放的灵魂!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用文字表达清楚那种感受,但我却从影片中学会了,从头开始讲故事……



有预感这篇影评可能写得很长,我产生了有一丝顾虑。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一分钟之内,一百个字之类如果没有抓住读者的眼球,可能就损失掉了百分之九十的曝光机会。毕竟我心里会自带推广【影视真经】的目标,会期待有人通过我的文字,来走近我们。



就如这部电影,某人看了1个多小时后,说还不知道它在讲什么,要表达什么,就走开了,没耐心看完。



但这又怎样呢?这不重要。因为凯伦知道它在讲什么,非洲人知道它在讲什么,丹尼斯知道它在讲什么,狮子知道它在讲什么,长颈鹿知道它在讲什么……



非洲的原著,比电影更加闲散,好些人说没有耐心看下去,看得很费劲,但我却意外的找到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闲暇的时候,随意翻开某一页,轻轻的朗读出来,你便能被作者笔下非洲的一切所震撼,让你从当下琐碎的焦虑中开阔出来,从无趣至极的俗世里瞥见生命真正的一抹新绿。



哈哈,前戏到这里,我才想要试着从几个方面,写写这部电影带来的感悟。





1、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凯伦为何对非洲魂牵梦萦?非洲真的有她说的那么好吗?



试想我们真的去非洲生活,炎热的天气,简陋的条件,原始的交通,落后的医疗和教育系统,让任何一个现代文明人去,可能都会不适应,甚至骂娘。



但凯伦眼里,它却如人间天堂一般美好。我想,她真正在那生活的时候,绝不是喝喝下午茶,吃吃甜品那么享受自在。甚至还有很多身体的劳累,苦痛,还有经营农场的各种困境和压力。



可最后她记忆里留下的非洲,却都是如数家珍一般的美丽风景,动物,非洲土著,被称为写给非洲的至美情书。



影片中,她为了种好咖啡树,日复一日的辛勤经营,为了保护农场的牛,舍命鞭打狮子,为了给卡曼提治好脚伤,耐心善巧的与他沟通。



她为了土著孩子的教育办学校;她用自己蹩脚的医术,给前来排队的人们看病;微笑的看着从她口袋里掏东西吃的小孩,任由放牛娃们聚集在她家门口玩闹;她也会用最美味的食物,来招待来来去去的旅客们……



最后哪怕她破产了,也要为了给土著们留下一片家园,而给掌权者下跪,在我眼里她那一跪确实如此的高贵。



凯伦让我明白,一个地方的风景,一段生活的回忆,一场缘分的聚散,不是因为它本身是完美的,而是因为我们曾投入过自己的心血,曾全力以赴的爱过恨过,曾和它一起茂盛过而又凋落过,才显得如此珍贵而辉煌。



正如艾青的诗: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2、伯爵夫人



凯伦是带着自己的高贵和骄傲来到非洲的,她开始喜欢强调自己是伯爵夫人,她会给仆人带上白手套,她用着最奢华的瓷器和家具,她穿着上好材质和款式的时装,她谈吐优雅得体。


她以为自己是来做贵族的,是来享用财富和地位的,是来被男人关爱和宠溺的。



可迎接她的并不是这些。初到俱乐部的时,她就被那些男人们赶出来。



夜晚到达房子的时候,非洲人都用好奇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她,对她的身份地位并没有另眼相看。



第二天伯若就离开了她出门打猎,留她一个人面对一摊子未知的陌生的一切。



起初她还总在等待中抱有期待,她在雨中等丈夫回家,她历经艰险去前线送物资,也是问丈夫什么时候回家。她跟丹尼斯相爱后,也经常问丹尼斯哪天回来,哪天出发,能不能多住几天?



直到她历经了一次次分别和重逢,她一个人去面对了所有孤单寂寞的夜晚,她克服了农场一个个困境之后。才发现,她不需要那些,她可以只作为凯伦而活着。



不需要头衔,不需要男人,不需要那么多物质。



诚如影片里她说的:当我确定我再也撑不下去了,我再多撑片刻,就知道我能承受任何事了。



我想,这就是非洲的经历带给她的,她从一个头衔上的贵族,磨砺成了一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离开非洲前,凯伦的农场被烧了,拍卖了所有物资,和伯爵离了婚,失去了挚爱丹尼斯,一切来时她想追逐的名利和情感,在走时都化为乌有。



交代完最后的事宜后,俱乐部的一个男人走过来,却尊称她为伯爵夫人,询问可不可以请她喝一杯酒。她走进俱乐部,要了两杯威士忌,曾经把她赶出去的俱乐部会员们,此刻全部高举酒杯,与她道别。



她失去了头衔,却拥有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尊重;她失去了爱人,却拥有了整片非洲的热爱。



据说凯伦农场的故居,曾经被她拍卖过的东西,又被送了回来,现在变成了供人参观的景点。





3、文明与野蛮



德国人和英国人想要瓜分非洲,他们把非洲当成是自己的西瓜,切开两半,你一半,我一半。



他们以为更高级的文明可以统治落后的文明。



但是高级和落后,文明和野蛮,真的是以知识的渊博和科技的先进划分吗?



看完电影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次看到凯伦和法拉的几段对话,我觉得搞笑,再看时却发现如此有深意。



在水边,凯伦说把这些水拦下来,做一个池塘。法拉说,这些水住在蒙巴萨,它们要回家。凯伦说,等我建完池塘它们就可以回家了。



在一次发大水的时候,土著们努力堵住堤坝,不让它被冲走,可是大水汹涌而来怎么都拦不住。凯伦一身狼狈的站在堤坝上说,反正这些水住在蒙巴萨,让他们回家吧。那一刻,我觉得凯伦懂了非洲。



在非洲人眼里,大自然不是任何人类想索取,就可以任意占有的。他们觉得水和人一样,有自己要去的地方,有自己的家,听起来觉得可笑,但你用心去感受,对大自然的尊重,对万物皆有灵的领悟,或许才是更加先进的文明。


在运送物资的过程中,凯伦拼命赶走狮子。法拉边擦药的时候,边说夫人在流血,牛不属于夫人;狮子饿了,牛不属于狮子;篷车非常重,牛也不属于它,神在高兴呢,他跟我们开了个玩笑。



一句话,便化解了凯伦痛失爱牛的苦恼。这不是非洲人的哲学和智慧吗?他们不认为自己拥有过什么,所以也不会有失去的痛苦。



凯伦书里描述过,他们的房子,就像被长钉子随随便便钉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住不了一个礼拜就得垮掉。



我想,当他们看到文明人为了住更大的房子,而殚精竭虑,焦虑得失眠脱发时,一定会发出像电影中那些土著,看到凯伦露营还要搭帐篷时的那种笑声。



就像书中写的,文明人总觉得生活中危机四伏,土著人却鲜有这种感觉。他们的生命与自然浑然一体,就像深海的鱼,理解不了文明人对溺水的恐惧。



电影里还有一慕很有趣。一个夜里,卡曼提打着灯,走进凯伦卧室说,夫人,你去看看,上帝可能来了。



走出卧室,眼前却是一片熊熊大火,辛辛苦苦建的工厂被烧为灰烬。正常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一切辛苦劳作的收入都没了。想象一下,你卖命工作了三四年,老板突然说发不出工资了……



但是第二天,当白人朋友来询问,火灾怎么产生的时候,凯伦并没有和他一起分析,并想出下次怎么避免火灾的方法。


反而学会了非洲人的哲学,她说,应该是神的杰作,他给了我有史以来最好的收成,突然想起来就又收回去了。朋友又问,保险呢?她说,悲观的人才需要购买。然后笑了起来说,无所谓了,伯爵夫人破产了。我们刚好没有咖啡了,但还能请得起你喝茶。



那一刻她的幽默和淡然是如此的震撼我。



没有浪费时间去悲伤和痛苦,接着她想到的便是给吉库尤人寻找安身之所。



文明的现代人,哪怕丢了一份工作都担心的要死;哪怕失去了一个赚钱的机会,都要懊恼的拍肿大腿……



我们是不是忘了自己的祖先,曾经不管被扔在什么环境,都活了下来并且传承至今?我们体内是否还拥有那份能随时赤手空拳,赤身裸体的与自然共处的基因?



吉库尤人的酋长说,英国人读了那么多书,对他们有任何好处吗?多么发人深省的质问!



我们所谓的文明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美好还是毁灭?科技的进步是不是让我们变得更野蛮?野蛮到以为只要有更先进的武器,更科学的技术,就能凌驾于一切之上?



非洲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我们极有可能是倒退了。我们失去了跟大自然的链接,我们的本能正在退化,如果没有足够复杂的社会体系支撑,我们很难活下去。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脆弱。



书中写到土著人能够看着夜晚的星空,找到去朋友家聚会的路,能够根据地面的脚印,判断出动物的行踪。丹尼斯的仆人在他坠机之前,能够敏感到未知的危险。



凯伦的厨师记不住菜的名字,却能根据学做菜的场景给它们命名,而且总能知道哪位客人喜好的是什么。每次凯伦到车站,仆人就能在那等着她,尽管她并没有提前说过,他就是知道凯伦要来。你问他怎么知道的,他反而会惊讶为什么要这样问。



我想,他们似乎才是离上帝更近的人,他们掌握着更发达的“科技”,更先进的“文明”。



非洲的艺术,运动,都一直活跃在世界的舞台。我热爱的街舞,非洲鼓,都源于这里的文明,自由,奔放,强劲有力,倔强骄傲,最能动人心魄。



就像凯伦说的,在非洲的草原苏醒,心里的声音是:我终于来了,我本就属于这里。



我想,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有非洲的基因,我们都是非洲的孩子。



4、丹尼斯要的自由



最后我还想说说丹尼斯。初看觉得他是很有魅力,有绅士风度,有淡泊的名利观,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看得淡,觉得自己只是生命的旅客,拥有不了任何东西。



他受土著人爱戴,他懂得跟他们的相处之道,他非常浪漫,打猎都要带着留声机,他在欧洲贵族和土著人之间自由交涉,游刃有余。这么看,他仿佛是活明白的一个人,又懂得享受生活,一切都看起来都很完美。



当然也有人从男女情感的角度去看,说他是渣男,脚踏几只船,只想蹭凯伦的吃住,需要的时候给点情感陪伴,不需要的时候逃之夭夭,没有责任的担当。



但我三刷的时候,似乎感受到这两个都不是丹尼斯。



影片开头,凯伦说丹尼斯讨厌故事说的太快,他喜欢从头听起,慢慢道来,哪怕从夜晚讲到黎明,他都能津津有味的听着。



丹尼斯能很快感受到别人的心,在遇到凯伦运送物资去找男爵的时候,他没有阻拦,他很快读懂了凯伦,只是送了她一个指南针。



丹尼斯又是悲观的,觉得世界是不能改变的,他只能在坏事发生之前,享受一把消逝前的美好。就像影片里,他对战争的态度,他说干嘛要趟这趟浑水?这只是两个自私的国家之间的愚蠢协议!



在和凯伦露营时,他敏感到凯伦的头发打结了,主动给她洗头发,边洗边讲故事。凯伦说你漏掉了句子。他说,我跳过了单调的部分。



我不禁想到,是不是他最怕乏味的重复,所以要通过不断找新的乐子,不断猎奇去感受到活着的心跳感?



在和凯伦打猎的时候,他看到天空飞过一架飞机时说,那感觉一定很棒!不久他就开来了一辆自己的飞机。凯伦问他哪里来的,他说蒙巴萨买的。什么时候学的?昨天。哈哈,他也真是一个敢于挑战冒险家。



在和凯伦讨论马赛人时,他说,如果把马赛人关进牢笼他们会死,他们只活在现在,不会想到未来。他们是唯一不在乎殖民者的种族,所以他们注定会灭亡。那里我感觉到他反而有一种对马赛人的羡慕,他在努力成为那种人,但他依然会为了生存,去做凯伦也想不到的那种打猎导游。



和凯伦在帐篷前喝茶聊天的时候,凯伦问他,你喜欢动物胜于人吗?



丹尼斯说,它们不像人类虚情假意,动物做什么都是全心全意的,每一件事都像第一次做,猎食,工作,交配,只有人才会乱来,只有人才会感觉到厌倦。人类会说“听着,我知道你对我的感觉,你也知道我对你的感觉,我们彼此了解,所以让我们躺下来开始做吧”



他对人性的那一面似乎有种不屑和鄙视,但他觉得凯伦能懂他,能欣赏他喜爱的东西。



可为什么?



他在海边面对凯伦的求爱,拒之千里以外。



在凯伦想要给他缝扣子时,避之唯恐不及。



他想要爱,却害怕被改变,害怕失去了自我,就不会再有爱的新鲜感了。



他似乎以为只要不稳定下来,不被情感捆缚住,就可以一直自由下去?



他游走在天空与大地的交界处,总想遨游在天空,却又无法脱离地心引力。



丹尼斯最后一次去看好友伯克利的时候,发现他有了一个索马里爱人。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自己。伯克利说,我觉得我跟你交情不深。丹尼斯又问,要我送你回家吗?不,我已经在家了。



我想伯克利鄙视丹尼斯不愿回应凯伦真诚的情感,既想享受凯伦的爱,又不想为她改变一点。



丹尼斯嘲笑凯伦总说,我的瓷器,我的农场,我的吉库尤人……他说,我们不是主人,只是过客。



而凯伦不一样,她就是要,她付出了代价,她可以拥有。她犀利的对丹尼斯说,我原本以为世上没有你要的东西,其实是你想要全部!



我想,丹尼斯一直在寻找一种自由和归属,但是他却又害怕被吞噬被捆绑,只能深深的孤独着。我甚至猜想他在英国的家庭,是教养和规矩特别多的,所以来非洲寻找不被约束的感觉?



但当他看到凯伦为了土著人下跪的时候,在他提出要帮助凯伦,却被她拒绝的时候。



我想他明白了真正的自由也许不是不背负任何情感,不是竭尽一切保持自己的独立,那样的自由只是一种自我固守。




而凯伦背负着很多人的情感和期待行走,愿意被他人影响和改变,愿意为了爱下跪妥协。拥有的时候全力以赴全心全意的去爱。失去的时候,也可以挥一挥衣袖转身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吧。



我想,丹尼斯虽然最后坠机而亡,但他的心终于有了归属,他在天之灵也不再孤单。他回家了。



他们最后见面的那一幕谈话特别有意思,我把它粘出来作为结尾吧。



没想到,我居然又打破自己的影评记录了,写了6000多字,不知道会有几个人看到故事的结尾,但我写完了,并且很享受。


p.s.写影评的过程中,我泡了一杯咖啡。那是之前被放在角落里起灰了,都忘记泡来喝的。打开咖啡袋,浓浓的咖啡豆香味仿佛把我带入了凯伦的咖啡农场。我边喝咖啡边打字,花了近6个小时完成这篇影评,明天还要花1个小时配图,我无法想象自己能不焦不急的坐这么久。可能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吧。



非洲人从不苦恼如何打发时间,他们最喜欢有大片长段的时间,他们总能找到有趣的事。




期待你也来为非洲代言,为自己内心的那一份触动而代言。



来报名我们的影评人吧!深度感受电影带来的洗礼,与一群真正爱电影的人灵魂碰撞。(还能赚到一杯奶茶一个鸡腿的零花钱哦~)



来参加我们的影评会吧!为你打开更宽广的视角,让电影的智慧照见生活,绽放真我。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信条观后感影评
  • 下一篇:《愿上帝宽恕我们》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