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观后感影评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历史动画电影,该片整体片长达168分钟,为中国影史上时长最长的动画电影。观影近3个小时,毫无疲倦感,说明影片之引人入胜。故事有两条线,一条说高适,一条说李白,说高适其实还是在讲李白,包括他们两人在梁园、在江夏黄鹤楼、追坐船去扬州的孟浩然,高适和杜甫在长安,高适和李白、裴十二在广陵(扬州),高适和李白在旅途中救了郭子仪,高适和李白、王维、贺知章、李邕、王昌龄、岑参、张旭群英会,还是与李白、杜甫、岑夫子、丹丘生在荒郊野外,李白高吟《将进酒》,连最后程元振前敌监军,不谈战事,通篇说的都是李白,毫无疑问,李白是该剧的男一号,不过选择高适来讲李白,其实用意颇深,两个人有个对比,高适虽也属“官二代”,但到他这儿早已家道中落了,打小说话就口吃,读诗没人带着就读不进去,原本想凭着一杆高家枪报效国家,却无奈到处碰壁,甚至沦落到给达官贵人表演花枪的地步,没想到43岁做幕僚,50岁还只能做个小官的他,屌丝逆袭了,当上两淮节度使,平永王之乱,之后擢升刑部侍郎,相当于司法部副部长,进封渤海县侯,要知道这可是唐朝唯一封侯的诗人,死后赠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宣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了不得,而李白呢,逢大赦,没去成发配地夜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几乎成为“绝唱”,唏嘘。
李白出生地之争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李白号“青莲居士”以为源自出生地,就像“东坡居士”,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去黄州,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青莲居士”还有一说是源于《维摩诘经》之“青莲”佛典,李白尊崇佛教、向往维摩诘的生活模式。李白出生地的也有争论,主要集中在“蜀中说”与“西域说”两种观点上,国学大师也是著名历史学家、哲人的陈寅恪执后一种观点,据他考证李白是胡人,而非汉人。咱也没资格和陈寅恪说上话,以咱浅薄的历史知识说一句,都不敢说两句,唐朝设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的,安西四镇下辖包括碎叶,当然到如今碎叶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了,但在李白出生的时候,碎叶还属于唐朝,而且在李白5岁的时候以及迁居回青莲乡了,所以断然说李白是胡人,愚以为证据不足。
李白是不是富二代?
剧中说李白的父亲是商人,李白24岁开始游历,25岁出蜀地满世界转悠,直到62岁去世,一直都是在旅游和去旅游的路上,也没个正经工作,还动辄“一掷千金”,剧中就有高适到销金锅子扬州找李白,陪李白到苏公子家里抢舞姬到裴公子家,抢到船上又被抢回去,舞姬在船上为李白跳柘枝舞,李白击鼓为其伴奏,吟唱“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黄金”,随手甩过去钱袋打赏了舞姬,美人虽不可得,面子一点儿不能丢。这个时期李白就像王思聪,有个“一个亿只是小目标”的爹地,打赏个把舞姬那还不是洒洒水啊。
后来剧中有交待,李白父亲去世了,他回去奔丧,他的大哥、二哥把家产分完了,蹦子儿没有留给李白。至此以后李白失去了财务自由,一下回到解放前,想潇洒却囊中羞涩了。
李白仕途不顺的原因
古代一直重农抑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商人的地位很低,像战国时的大商人吕不韦虽富可敌国的,但在权力和贵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属于下九流,和风尘女子有一拼。
要知道商人出身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要找人举荐才能为官,《唐六典》规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不预,也就是说罪人之子和商人之子是严禁参加科考的,以前印度有个电影《流浪者》大法官拉贡纳特有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剧中讲了由于李白是商人之后,留给他的科举之路唯有“行卷”,所谓行卷,就是有志文人把自己所写的各种文章、诗歌乃至传奇(小说)等,呈送给公卿贵人看,希望他们向主持科举的考官推荐,免于正规科考,亦可中举,为国效力。李白没资格参加科举,还有必要去“行卷”吗?有人认为《长安三万里》犯了常识性错误,愚以为,李白有类似“行卷”的动作,目的也是让达官贵人向朝廷、皇帝推荐自己,但确实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李白自恃有才,从老家江油来到成都,先向地方长官干谒,投诗递文,希望能得到重视,罢相后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苏颋对李白说:“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说完后继续说道:“不过你现在虽然文采可观,可惜风骨未成,还需继续努力,四方游历,增广见闻,将来必定成大器,和你的同乡司马相如齐名也是很有可能的。”这句话开启了李白出川的行程,在绕道渝州见李邕,吃了闭门羹后韩荆州、裴长史有眼不识金镶玉,没觉得他是一个葱,也没打算拿他来蘸酱。不得已来到长安寻求机会,想方设法结交权贵,结识了唐玄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按说已经摸到了天花板,但还是一无所获,不得已再次踏入江湖,不过十多年的口碑终于传入唐玄宗耳朵里,也少不了有玉真公主的推荐,李白也是不断“献赋”,终于在42岁那年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唐玄宗,受诏当上翰林侍从,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为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欲狂”之情。可好景不长,也就两三年,唐玄宗就把他放出长安,原因是李白借给皇帝写诗之机,让杨国忠研磨、高力士脱靴,还得罪了杨贵妃,当然也有李白厌烦了陪王伴驾写写画画、吃吃喝喝的日子,不过唐玄宗也不是太绝情,搞了个赐金放还,据说进店吃饭、住宿可以不花钱,签个单就行。个人揣摩,李白这么“作”也许有点厌倦了宫廷、官场尔虞我诈,人踩人低的工作氛围,再者,他当官是想施展抱负的,见天儿的写些淫词艳曲充当花瓶岂不是违背“不忘初心,莫负韶华”吗?
李白的朋友圈
高适,剧中李白多次向高适表达“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按剧中说,李白在洞庭湖路遇盗匪,马、盘缠、信件等重要物事,包括带着的吴指南的骸骨都被劫匪抢走,被初见的高适凭借手中高家枪,携手李白仗剑走天涯“倚天剑”,愣是全须全尾地完璧归李了,初见之日两人年龄相仿,都是二十郎当岁,这个也有争论,有说李白是先和小11岁的杜甫先认识的,而后差不多过了不惑之年,二人才一同认识了高适,根本就没有李白教高适相扑,高适传李白高家枪的桥段。电影主创团队解释,杜甫写过一首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描述的是李白、高适、杜甫三人同游时的场景,据记载这次也是李白和高适历史上唯一的一次见面,分别之后二人开启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走向,人也形同陌路再无交集了。创作团队根据他们年轻时写的诗,似乎都在类似年纪去过同一地方,结合细节进行了推测,他有可能在年少时就认识,所以才能在中年的时候做到‘秋共被’。因片中李白多次爽约高适,喝多了谁会想起喝酒时的承诺,尤其对于放浪不羁的李白,不算什么大毛病。但李白得势之时确实想到了高适,召唤他到了长安,但自己根基不稳,能兑现时却已时过境迁。
李白和高适是两类人,高适仰慕李白的才高八斗和洒脱豪爽的性情,但却难以接收夜夜笙歌、不醉不归的生活态度,剧中李白与贺知章、王维、王昌龄、岑参、李邕、张旭诗词斗酒,高适则怅然离去。李白和高适离“最好的朋友”还是距离很大的。
裴十二,高适与李白相识一年后到广陵(扬州)去找李白,结识了裴十二,三人一起抢舞姬,一同到裴府看裴将军舞剑,吴道子作画,见证了也在现场看直播的张旭悟出了狂草的痴癫疯状态,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在此地聚齐了,想必是编剧有意安排的。高适还与裴十二切磋武艺,不曾想被打的落花流水,裴十二说:裴家所有子嗣,只有我尽得了裴家的剑法真传。高适惊叹:你这样的本事,该去边关建功才是。裴十二默默走到一旁,摘掉了头上的冠帽,长发飘落下,原来“他”是“她”,花木兰啊。历史上真有裴十二这个人吗?很可惜,裴十二是虚构的人物。裴旻是唐代将军,剑舞超群,李白非常崇敬他,曾想拜在他的门下。裴十二没有,裴十三倒有一位,他是裴旻的侄子。裴十二作为李白的红颜知己放在故事里,其才情其智慧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色。
李龟年,盛唐时期的音乐家,电影中妥妥的皇家乐师一枚,形象举止很滑稽的一个人,影片中没说与李白有啥交集,倒是和高适有对手戏,岐王府有晚会,高适表演高家枪法,李龟年如同晚会导演或舞台监督,没咋给高适好脸色,舞枪不像舞剑,高适基本是实战的套路,而舞剑表演好了能成“剑舞”,难怪玉真公主觉得乏味,只说了句“怪吓人的”。李白人称“诗仙”,李龟年则被称为“乐圣”。据说在李白初到长安的时候,李龟年对他还有举荐知遇之情,而李白在长安生活期间,也多次为李龟年写乐词,两人都好诗好乐,可算是妙友一对。
孟浩然,剧中都没让他亮相,但浓墨重彩的一段足以证明他在李白心目中的地位,当时李白犹豫是否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曾写信给孟浩然征求意见,后来专程去找孟浩然,不想孟浩然担心李白拎不清,直接乘船去扬州找李白面谈去了,大船扯帆离岸,李白一路狂追,并大声呼喊“当与不当?”,声不达音难回,挥舞写了“当与不当”的大旗上,孟浩然亦扯旗回了“当”,于是李白27岁入赘许家,当了赘婿,可见孟浩然是最懂李白的,他知道李白走不了科举之路,入赘许家能提升门第,是成就抱负的捷径,这点孟浩然很务实,最关键的是孟浩然了解李白的性情,根本不会在意入赘会对他的名声有损。那李白为什么信孟浩然呢,孟浩然年龄比李白大了一轮左右,李白出道时孟浩然已经名满天下了,李白是迷弟,是孟浩然铁粉,孟人生阅历丰富,且二人有同样的抱负,还有关键的一点据说入赘许家是孟浩然牵的线搭的桥,李白不问他问谁!愚以为,当时李白的处境是报国无门,舅舅不疼姥姥不爱,急于寻个机会,其实他自己心中已有了答案,求证孟浩然不过是找个理由罢了,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高适坚决给出“不当”,李白却置之不理,就好理解了。
杜甫,影片中像个萌娃,剧中描述杜甫和高适的多,杜甫单独和李白在一起的反而鲜见,都是一帮人在一起的场面,这个不知编剧、导演是咋想的。少年杜甫与高适在岐王府初遇,少年杜甫性格活泼顽皮,他自谦说“写诗我喜欢,可是写诗人人都会啊”,与性格内敛的高适形成鲜明对比。多年后两人在长安重逢,青年杜甫热情地与高适打招呼,脸上写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当李白借着月色手举酒壶吟诵《将进酒》时,杜甫和高适席地而坐,杜甫专注聆听的样子堪称李白的“头号迷弟”。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三吏三别》,与李白诗句中那些瑰丽的想象,磅礴的气势不同,杜甫留下更多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佳句。杜甫一生给李白写了15首诗,而李白只为杜甫写了4首,也能说明些问题。
贺知章,王维,王昌龄,李邕,张旭、岑参,影片中这一伙子人是在一个酒局一同出场的,但李白认识他们是有先有后的。先说贺知章,要先说《上阳台贴》,这是李白留存于世的唯一的真迹,李白、高适、杜甫“铁三角”一同四处游历了一年多,登了王屋山道观阳台宫,除了游玩还要见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大恩人司马承祯,李白24岁初见80多岁的道教宗师司马承祯,从此把李白拉进了自己的朋友圈,还介绍给了贺知章,谁知恩人已逝,李白挥毫写了《上阳台贴》,这宝贝能留在北京顾工还要感谢民国四公子张伯驹,用6万大洋把《上阳台贴》留在了国内,后来捐给了故宫。
贺知章,在影片中是“老顽童”形象。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后来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还有《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首在每个人的小学课本都不可或缺的唐诗,就出自贺知章笔下。他是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做过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死后和高适一样赠礼部尚书。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他是李白同时期的大诗人,年龄比李白大出四十余岁,却因同样的性格洒脱不羁且好酒,而跟李白成为忘年之交,杜甫《饮中八仙歌》把贺知章和李白列了进去。
其它在场的必得说说王维,大家都读过《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的名句名篇何止这些。电影中的王维,是田园诗人,大画家,是李白也得钦佩其才华,但李白跟他直接的交集基本没有,王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家世不要比李白强太多,论成就,李白是“诗仙”,王维是“诗佛”,这哥俩属于半斤对八两,在世人看来既互相欣赏又互相较劲的奇妙关系,所以不往一堆儿凑也就能理解了。有人说,假如李白要跟一个人争“长安头牌”,那个人一定是王维,因此两人的关系就不言而喻啦。不过他俩成不了朋友,却不妨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孟浩然。
丹丘生,前文说过李白给杜甫写了4首诗,给元丹丘却写了12首,没统计到的远不止这些,要不是李白诗中有此人,这个人在历史上就查无此人。电影中《将进酒》桥段,李白、杜甫、高适、丹丘生、岑夫子在荒郊野外畅饮,李白高声吟唱“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这丹丘生何许人也?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前后走动共22 年。李白24岁在蜀地就认识元丹丘,李白想像张良那样,先大展宏图安邦治国,而后再隐退,并没有一开始就像元丹丘那样,纯粹地追求修道求仙。而元丹丘来蜀地先认识了玄玄道人,两人一起谈玄论道,成为很要好的道友。这位女道士可不简单,她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就是凭着这一道交情,元丹丘帮助李白获得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31岁李白蹉跎多年,一事无成,到嵩山找在此修道的元丹丘,萌生隐居之意。李白快40岁那年,元丹丘接受玉真公主邀请来到长安,再次推荐李白。李白此时已名满天下,玉真公主自然不再推脱,便向唐玄宗推荐了李白。李白因此得以改变蹉跎半生的命运,一跃成为供奉翰林。长安失意后,闲游多年的李白上了山东西门山拜会元丹丘,共同探讨修仙感悟。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李白将到知天命之年。丹丘生欣赏李白的才华,李白与丹丘生有共同爱好,他俩嗑CP一点儿不违和,可以看出元丹丘才是李白平生最好的朋友,而不是高适。
汪伦,歙州黟县人,今天的黄山市人,当过泾县县长,卸任后,做了普通的乡绅,由于留恋桃花潭,举家迁到泾县,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阳冰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忽悠,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汪伦与李白投脾气,此后李白多次来此与汪伦一起游历,汪伦以美酒待客,分别时,汪伦以民歌《踏歌》相送,李白作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描写朋友之间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动人心,汪伦因此诗而名留千古。
郭子仪,拜兵部尚书平定安史之乱居功至伟,后又平定河中兵变和多次吐蕃、回纥入侵,加司徒、代国公直至进封汾阳郡王。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把郭子仪归到“立功”的八人之中,剧中李白、高适一同救过郭子仪,实际上那次偶遇并没有高适,只有李白。在李白瞎了眼,被永王三顾庐山后入了叛军,是郭子仪保了他,最后死刑可免,发配夜郎,剧中有那意思是高适托了郭子仪,这点确实是往高适脸上贴金了。《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中,郭子仪早年曾在并州为官,后因罪被押解长安斩首,在赴刑场途中,遇到李白,被李白所救。后李白为永王李璘幕僚,涉嫌李璘叛乱。郭子仪平定叛乱后,为报当年救命之恩,将李白释放,并上表为其鸣冤。李白与郭子仪的故事在《隋唐演义》中也有提及,并提到郭子仪是陇西节度使哥舒翰部下偏将,《长安三万里》也提到了哥舒翰,高适在他手下做事。
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也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影片中李白发配夜郎遇大赦,穷困潦倒就去投靠在当涂(属于安徽马鞍山)他这个叔叔落脚的,李白一病不起后,在病榻将自己的诗文草稿交给李阳冰,请他编辑作序《草堂集序》,他称李白是“千载独步,唯公一人”,“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怀素,(737~799),史称“草圣”,唐代杰出书法家。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比李白小35岁,也是李白的好友,影片中却未提到,唐朝初年,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道教与佛教的关系,基本坚持的是尊道抑佛,先道后佛,后来一度禁佛。但是,唐太宗也敏锐地意思到,佛教也可以作为统治的一个有利工具。到贞观十九年(645年),著名的高僧唐玄奘西天取经归来,唐太宗在长安接见玄奘,并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序文,进而又公开提倡佛教了。武则天时期进入了崇佛的第一个高潮,龙门石窟的大佛像更说是以武则天为底版的,甚至把佛教列在道教之前,到唐玄宗时又把道教列在佛教之上,可以说在唐朝佛道有冲突也有融合。李白就是一个崇尚道教、尊重佛教的典型,45岁的李白来到齐州(今山东济南)紫极宫,正式受道箓,从此归入道籍,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对于佛教,他虽未达到崇信的地步,也从未想过当个僧人,但他与僧人多有来往,且与多位高僧建立很深的友谊,给他们写诗,怀素就是其中一位。唐代公孙大娘 是开元时有名的女舞剑家,她的弟子也擅长舞剑。怀素看了公孙剑器舞后,大受启发。李白《草书歌行》称誉怀素为“少年上人”,称赞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怀素曾一日九醉,时人常呼之为醉僧。怀素慕名上门向李白求诗,都是爱酒之人,又都是豪放旷达疏狂的人物,洒脱风流,秉性相投,这两人自然聊得来,话语投机,相见恨晚。怀素就从李白开始,离开寺庙四处游行,到处寻师访友,经行万里,遇到高人就虚心求教,遇到文学大家就与之交好,终成一代书法大师。
一生娶了几个老婆?
唐朝的文人注重出身,崔颢是博陵崔氏,王维是河东王氏,杜甫是京兆杜氏,王之涣是太原王氏,都属于名门望族,而李白是个体工商户,要想跻身仕途,攀上一门好亲事就成了李白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宰相许圉(音语)师的孙女,李白时年27岁,前文说孟浩然时提到过这段,许圉师是唐初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左宰相。再往上一辈的许绍,更是显赫,和唐高祖李渊是同学,后被封为安陆郡公。李白“嫁”给许小姐时,她祖父许圉师已经去世多年了。有一种说法是许氏名叫许紫烟,不知道“日照香炉生紫烟”跟她有没有关系。这段婚姻幸福与否,我们不得而知。李白和许夫人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叫平阳,儿子叫明月奴,大名伯禽。婚后11年,许夫人就因病去世了。
宗煜,有名有姓了,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时年李白年过五十,在梁园(河南商丘)结婚的,跟第一次一样,还是入赘。影片中宗夫人出现两次,一次是李白在桃花潭边跟汪伦大笑道别而去,旁边有位端庄雍容的贵妇,就是宗氏。第二次是李白卷入永王叛乱获罪,当初,永王三顾庐山请他入伙的时候,宗夫人是极力反对的,无奈李白缺少政治敏锐,不听老婆的话,结果误入腥风血雨,这可是谋逆罪名,可以杀头的。宗夫人不离不弃用尽一切方法救丈夫,利用娘家的资源势力,东奔西走,四处求人,剧中找了高适求情、想办法营救。
有个“千金买壁”的传说,女主就是宗煜。据说公元744年,李白在洛阳遇到杜甫,结伴来到梁园,又巧遇好友高适。三人相聚饮酒,李白挥笔在粉壁上写下著名的《梁园吟》。诗写了,酒喝了,人散了。一位名媛小姐带着丫鬟路过,看到这首诗唏嘘不已,对店家说,自己马上派人送一千两银子来买下这面墙壁,务必妥善保护它。
这是李白最后的感情归宿,“一朝去京阙,十载客梁园”,他们虽然没有生育子女,但同甘苦共患难,还曾一起隐居庐山,宗煜给了李白最多的包容和懂得。
同居者二,片中没有任何文字或画面的介绍,
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
许夫人和孟浩然相继病故,李白心情灰暗,带着孩子移居山东兖州,远房堂弟看他一个鳏夫挺凄凉,就给他介绍了一名姓刘的民间女子。
李白“又合于刘”,这个“合”字很微妙,不是正儿八经的婚嫁,只是同居,搁在现在视同于事实婚姻。李白还是那个李白,不可能成为过日子的居家好男人,依然嗜酒如命、我行我素,钱只出不进,造的差不多了,大才子也不能当饭吃,刘氏自然就没有好脸子给他,李白过得很憋屈,结果只能不欢而散,且行无珍惜了。
某氏,东鲁一妇人,暂时叫鲁女,与李白同居,顶多能算个妾。李白带着唐玄宗的补偿费离开长安,一路云游又到了山东任城,邻家一个美丽的女孩子又吸引了他。两人应该是度过了一段甜蜜浪漫的时光,写了不少诗,其中《咏邻女东窗海石榴》“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说的就是鲁女,生子李天然,字颇黎,可惜这位美人最终被淹没在历史尘烟里,连姓名都不详,结局更不清楚,成了一个谜。
李白是天地之间横空出世的天才,但还原到生活里,肯定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旅游达人”李白的“行动路线”密如蛛网遍及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河南、四川、重庆、甘肃(?祖籍陇右,河西走廊一带)、陕西、山西、山东、北京、天津、河北、新疆、贵州(?流放夜郎,应该没到)等18个省市,在《长安三万里》中出现或提到了一些,其中有的早已经是旅游胜地,有的却还是小众或默默无闻,相信随着影片的大卖,不久之后一定会带火这些地方。
长安,就如同当今的北京,你想走仕途是无法绕过的,什么“花重锦官城”的成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广陵都不在了。
岳阳,高适李白相识于岳阳洞庭湖,李白的“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美虽美,但总比不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的人间正道。
江夏(武汉),黄鹤楼,
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剧中李白与高适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李白二十八岁,早春,与孟浩然相会于江夏,李白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愚以为,从意境来看,与崔颢的《黄鹤楼》难分伯仲,如果按影片中店小二的高论,字数少了一半,精彩程度也就减半。
影片再一次出现黄鹤楼,是在高适任淮南节度使,平定永王之乱,黄鹤楼因战火毁于一旦。黄鹤楼建于三国时期,与岳阳楼、滕王阁同列江南三大名楼,可命运多舛,仅仅是在明清两朝时期,黄鹤楼就七次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85年重建的,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可此楼非彼楼,早已面目全非了。
南京,故称金陵,李白进入江苏先到的金陵,影片未曾提及。
广陵,现在的扬州,影片中李白与高适洞庭湖一别,相约一年后扬州见,那一次李白在扬州一住就是一年,此后李白又来过4次扬州。
苏州、常州、镇江,影片中没说,但都留下了诗句。
成都,李白游历的开始,影片中没讲这一段,却在片尾来了一段程元振和高适约谈后,提到在成都见了杜甫,还给杜甫带了话,那段时期高适任剑南节度使,治所就在成都,高适没少接济杜甫。
梁园,河南商丘,司马相如曾留下“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当时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在此建了梁园,招纳文人贤士,管吃管住,而对于有抱负的司马相如来说是消磨意志、堕落沉沦的地方,故有此感慨。这里原本和李白不搭嘎,因为高适在这成长、历练,而且每逢不顺的时候,高适都会回梁园疗伤,准备今后再出发。其实这不是高适的老家,他是渤海蓨(音条)人,就是现在的河北沧州景县一带,他在21岁后以此为家,直到46岁。李白与杜甫结伴旅游在梁园碰到高适,感于田园风光,且碰到爱才的宗煜姑娘“千金买壁”,喜结良缘,李白与第二任夫人在此隐居了11年。
安陆,孝感代管,湖北省辖县级市。李白27岁入赘许家,而许紫烟也25岁,绝对的大龄剩女,李白所谓“酒瘾安陆,蹉跎十年”其实是无病呻吟,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他婚姻幸福,以文会友结识了N多好友,并以此为契机,仕途不说坦荡,肯定是路宽了很多。
紫极宫,唐高宗时下令全国营建紫极宫,供奉老子,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把老子认作皇家李姓的祖先,这里说的紫极宫是济南华不注山的,确切位置,史书尚无确切记载,无迹可查。旧时济南称为齐州,李白42岁在这里簪髻入道,授了道箓,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士,影片中高适、杜甫陪同李白在紫极宫履行道教仪式,备受考验,差点儿扛不住了。李白到济南两次,应该都去了紫极宫,也有说李白在紫极宫初见的贺知章,似在这两次之前。
奉节,古称夔州,刘备白帝城托孤就在这里,李白曾来过三次,虽然诗篇不多,但一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足以成为奉节的金字招牌,“世界名片”。
江陵,今荆州,李白仗剑去国从川渝经白帝城到楚地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乘船顺江而下一天肯定到不了,“一日还”是说明李白遇大赦后的喜悦兴奋的心情。
蓟州,李白曾北游幽蓟,但这个‘蓟’是指北京,写下多首表现蓟地风物人情的名作,一首《北风行》很是有名“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史料中没有李白到过天津蓟州的记录,今天的天津市在唐代分属蓟州、幽州、沧州,其中,蓟州是唐代东北边疆的重要地区。是由原幽州的渔阳、玉田、三河三县组成的,治所在渔阳县,就是今天的天津市蓟州区。影片中有李白和高适同游幽蓟碰巧救下郭子仪的故事,前文说过李白和高适只见过一面,就是和杜甫一起游梁园一带,看来救郭子仪时只有李白,而没有高适。
安徽宣城,据说,李白一生曾七次来宣城游历,并留下了42首诗歌,其中不乏千古绝唱。谢朓楼、敬亭山、桃花潭……宣城的许多地方都曾留下李白的身影,为何宣城如此的吸引李白?是什么让李白和宣城结下不解之缘呢?“青莲才笔九州横,一生低首谢宣城。”一生恃才傲物的李白,唯独对南齐山水诗人谢脁推崇备至。谢朓曾经在宣城做过太守,李白便追寻着谢朓的脚步踏上了宣城的土地,寻访谢朓遗迹。谢朓楼几公里外的敬亭山,满目清翠,云漫雾绕,泉水淙淙,林壑幽深,是李白经常流连的地方。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一生饱尝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世态炎凉,唯有寄情于山水。他一个人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看着鸟儿从山中高飞远去,望着白云在空中越飘越远,只有敬亭山一动不动,深情地望着自己,人看山,山亦看人。于是,触景生情,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此刻,敬亭山成了诗人唯一的知己。泾县桃花潭在前文说汪伦时已提及。
江西庐山,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曾隐居在庐山脚下,他在《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中的南山指的便是庐山。而李白与庐山更是有缘,他曾先后五次游览庐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变化,每一次来到庐山都有不同的心境和感悟,第一次来庐山还是豪气冲天的青年,那首经典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前文说过李白与夫人宗煜效仿陶渊明在庐山隐居,永王三顾庐山忽悠李白加入了叛军,差点儿让李白送命。
夜郎,即今天的贵州省桐梓地区。今天是个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但是在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那里是穷山恶水,疠瘴从生的蛮荒之地。流放夜郎,也就是把李白抛在荒凉之地,判了个无期徒刑。李白颠沛流离到四川的白帝城接到朝廷豁免的诏书,原来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即兴挥手写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名诗,《早发白帝城》。从次可以看到,李白还没有走到夜郎,甚至都没有进入贵州地界。还有一种说法,李白到了服刑地夜郎,住过一段时间,还写过多篇关于夜郎的诗,我们不是考古学家,姑且存疑。
《长安三万里》中的唐诗有多少篇?网传有48篇,其中李白23,高适6,崔颢1,杜甫1,孟浩然2,王之涣1,王维2,贺知章1,王昌龄2,岑参1,张旭1,张说1,杜牧1,白居易1,哥舒哥1,常建1,湘驿女子1,舒亶(音淡)1,居然还有一版提出48首外“疑似提及的古诗词”还有6首,眼眉前儿的事情,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又不是考古,咋就出来个“疑似”呢。
《全唐诗》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群星璀璨的大唐盛世,成千上万的唐诗,“只要诗在,长安就在”,《长安三万里》节选了朗朗上口的48首,准确说是47首,影片结尾长卷《虞美人·寄公度》是北宋舒亶写的宋词,不是唐诗。这48首中有高适“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有王之涣“更上一层楼”的进取;有崔颢“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惆怅;有诗佛“此物最相思”的柔情;有王昌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家国情怀;有杜甫“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有孟浩然“处处闻啼鸟”的盎然,还有李白“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的相思、“低头思故乡”的乡愁、“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怀!
关于李白之死,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李白墓位于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长安三万里》片名:其实取自明代诗人陈子龙《从军行》中的诗句,“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音弃,浅水中的沙石,引申义为沙漠)西头”。其中“长安”代表的是大唐诗人追求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大唐诗人们和理想之间的距离。
李荣浩的歌词“如果能重来 我要当李白”,现代人:活不出李白的境界,得不到高适的成功,经不了杜甫的坎坷。
说是观后感有些牵强,更像是写个小结,做几个感兴趣的小标题梳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