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小小的我》观后感2000字

发表于2025-01-17 09:34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小小的我》观后感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见了脑瘫症状的群体,他们其实和普通人除了身体上有些残疾之外,别的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在人格、思想、品质等方面。再渺小再破碎的个体,也是完整的我。我们需要看到他们作为个体的完整性,不要片面的看待他们,觉得他们身体残疾做什么事都不方便就没有自己的热爱、思想、精神,觉得他们常常消极,怕因为把负面情绪传递给自己就远离他们,不愿意靠近他们或是因为他们是残疾的就以居高临下的眼光去审视他们。他们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完整性。剧中的刘春和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个体,即使他自己身体不便,在坐公交车时也会把座位让给带着小孩的母亲;车晃的厉害他从车上摔倒了,汽车司机嘲笑他说:“像这种情况少来挤公交车嘛?”外婆替他据理力争,而他也果敢智慧,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他给公交公司写了投诉信,很棒对吧,这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想着会去做的;外婆说你写投诉信是对的,可是你收不到回信的,他说发出去了就收到了。一个事情无论结果如何,只要你用尽全力了,所产生的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他去教培机构面试老师被小孩嘲笑了,但他还是坚持把课讲完了;教培面试失败了,他也没放弃挣扎他又去面试咖啡点的岗位,店主开始怕他不能满足店里所需要的岗位要求(比如直立行走、记住很多菜的菜名、高情商的和顾客),一开始不敢要他,他就极力为自己争取机会,他给顾客表演报菜名,一下报出来很多菜的名字、还说出来很多顺口溜;当外婆为他找到工作开心说你可以赚到大钱了,他说:“那更是尊严和价值”;他坚持报考他妈不让他考的师范院校,即使身体不好也不会放弃他要当老师的梦想;他的书房有上百本书,他全都读完了;他会写那种很美很美的诗;他也会喜欢别人......他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一样勇敢、真诚、善良、努力、坚持、倔强,甚至更加励志、更加坚强......所以,我们应该看到他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一个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社会整体的幸福指数,也取决于最弱势的那个部分。社会的幸福一定是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一定有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见那些在角落里的人,尊重他们,并且给他们支持、鼓励、与爱,并勇于做伯乐帮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当他们被看到、被接纳了、被肯定、被欣赏、需要了,当他们感觉有能融入的融洽感,他们就感到开心,有价值感。这不仅对于他们,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看到别人的、和被人看到的人。
围绕残疾人需要被看到、被尊重、被肯定、被接纳、被需要这条主线展开的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人生话题,比如

1.诚实面对自己的情感。在生春和的时候,春和妈妈难产了,医生让她用力但她很用力了但还是没生产成功,造成了春和的瘫痪,她一直到责备自己是因为没用力的缘故。所以,这么多年,他不让春和去见亲戚朋友,也不让亲戚朋友上他家来,不让春和经常出去,不带刘春和去办身份证......因为他怕别人说闲话,这会让自己又想到生他的时候的场景。是这份愧疚感最终锁住了春和,让他失去了自由。她经常会否定春和,说你这样出去形象不好,别经常出去,好好呆在家里。春和和妈妈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其实,她的妈妈是很爱他的,会给春和做好吃的放,会关心春和的学习,会在孩子想不开的时候一直陪伴他,只是因为怕春和被人看见,被他人责备说三道四,才限制了他。如果,她诚实的面对自己的情感,告诉春和自己的愧疚,无惧别人的说三到四,其实,他们会相处的非常融洽,春和也能更加健康快乐的长大。春和的外婆很爱她的女儿,就是春和的妈妈。年轻的时候,春和的外公和别人私奔了。春和的外婆为了挣钱去抚养女儿,就留下女儿在国内。等她回来的时候,女儿已经13岁了,她们之间产生了很深的代沟,外婆没解释,女儿就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其实外婆也很爱自己的女儿,只是没有去很好的表达和沟通,没有诚实面对自己的情感。所以,人一定要学会表达,一定要学会去诚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加彼此的距离。

2.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外婆对妈妈的教育方式造成了妈妈对春和的教育方式,原生家庭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但是,很多人也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不知道要怎么去当一个好的父母,所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需要去学习的课程。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支持理解自己的孩子,并给自己的孩子以自由,帮助孩子抵抗负面的声音,而不是和负面的声音一起去打败孩子。

3.不惧被看见。尽管我们很渺小、或者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不要惧怕被看见,要勇于走出自己封闭的空间,走近光,不要怕被嘲笑,怕异样的眼光。因为在人格尊严上,人人平等,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获得幸福的权力,要挣破内心的自卑,要炽热光明的活着。而且,要像刘春和一样,不放弃,一直坚持、一直努力。打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当你的努力到了一定的程度,是会有像刘春和一样的好运气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很多都在讨论这部剧的爱情桥段,觉得有点狗血,不符合正常逻辑,我也这么觉得。按正常逻辑来说,雅雅的出现应该是刘春和生命的一束光,类似于白月光的那种。给他支持,给他鼓励,帮助他度过心结,不断进步。但是呢,电影中雅雅的形象展现有点突兀,不知道那样的画面展现是为了吸粉,还是为了表现刘春和是一个成熟的男性,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但真的没有必要这样去展现)。虽然这里是个bug......抛开这个剧情的不合逻辑去说,刘春和真的是一个很痴情的人。

对他来说,他是一个很孤独,没什么朋友的人。雅雅是他生命中的一道光,她健康、活泼开朗,青春富有活力,愿意和他说话,愿意去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她会支持春和去打鼓,会去春和家吃饭,会在春和找工作失败的时候陪她,春和就感觉到了温暖、幸福,有力量,春和就觉得自己好像遇到了爱情。当他们做朋友的时候,春和给雅雅写了一首没写完的诗

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

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

雅雅开始只是想和他做朋友,但是她的一些行为有点暧昧,这让春和误以为她也喜欢他(这也是我觉得剧情有bug的地方,因为正常的逻辑是你不喜欢他,你就和他正常相处就好,不要做不恰当的事情)。春和太缺爱了,就疯狂的爱上了她。春和每天做梦都会梦到她,幻想自己如果自己健康的话,和雅雅幸福在一起的样子。有一天,他约雅雅出去走走,在路上他拉住雅雅的手,想要去告白,雅雅突然间意识到了什么,她就借着上厕所的理由离开了,从此消失在了春和的世界中......

春和一个人来到了博物馆,他看着那悠久的文物,独自神伤。他补充完了那首没写完的诗

你是高耸入云的辰星

我是穿行于孤寂之河的怪人

索桥上的侩子手在扼杀幻梦

河堤传来的枪声

处决了情欲

我拿着一个破旧的地址

上面说

这孤独镜头的山岗

能邂逅你最美的模样

可现在

我沸腾的心已日渐麻木

我的身体  在肉眼可见的苍老

我即将忘记  自己困于这里的时间

我听到春和念完这首诗的时候,感觉好凄美、好心碎,春和是多么的炽热真诚啊,仅仅是因为他残缺的身体,就与春和擦肩而过。当一道光照进来,刚看到了希望却又消失了,那个人变成了回忆里的模样,很美好但再也找不回来了,空留春和一人陷入回忆独自深伤,他的世界变得单调,乏味,孤独,抑郁......如果没有遇到雅雅,不曾拥有那段快乐时光的话,现在他也不会那么难过,伤心的狂吃糖被送进急救室;但是,如果没有遇到雅雅,他也不会有当时那么快乐,那么有希望的生命状态。可能,青春就是这样,你会遇见一些人,你会看到光,感觉有力量和温暖,但你又会与一些人擦肩而过,错过一些人.....但是,人不能因为可能会经历分离的感伤,就不去极度真诚的奔赴每一次遇见,就去否认遇见的意义。而应该是真诚、全心全意的对待每一次遇见。就算命运最终将你们安排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但彼此相遇时留存的那种温暖、治愈、快乐,彼此的相互成长,这些经历都是人一辈子的财富。我们都要珍惜每一次遇见,用心对待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很重要的人。一切的相遇都有意义,一切的相遇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最好的安排。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念念相忘》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误杀》系列电影观后感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