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大话西游》最强解读之 齐天大圣的寻心问道之梦

发表于2025-10-30 08:50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大话西游》最强解读之 齐天大圣的寻心问道之梦(一)寻心

自电影《大话西游》1995年上映以来,解读《大话西游》的视频与文章层出不穷,自由与责任、爱情与使命等等解释,引发跨代际共情,使影片成为探讨现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载体。

今天,UP主带来了自己对于《大话西游》的解读,请大家共同聆听一场《齐天大圣的寻心问道之梦》。

一、寻心

在《大话西游》第一部《月光宝盒》开头,春三十娘来到了主角至尊宝的山贼团队,强迫至尊宝山贼团队为她寻找一个有三颗痣的人。

春三十娘在《月光宝盒》开头,就已经找到了他要找的人,但可惜的是,春三十娘并不知道,至尊宝就是他要找的人,因为她没有看到至尊宝有三颗痣,直到至尊宝使用月光宝盒回到五百年前,紫霞仙子才在至尊宝脚底板打了三颗痣。

随着电影《大话西游》剧情的推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关于至尊宝的设定:

整个山贼团队都围绕着至尊宝转;

山贼团队的人都喜欢甚至崇拜至尊宝,其实至尊宝谁都打不过;

山贼团队的骨干二当家和瞎子,都听命于至尊宝;

白骨精白晶晶喜欢至尊宝;

春三十娘也喜欢至尊宝,但是她不肯承认;

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喜欢至尊宝;

牛魔王喜欢至尊宝;

牛魔王的老婆铁扇公主也喜欢至尊宝;

牛魔王的妹妹香香喜欢至尊宝;

紫霞仙子喜欢至尊宝。

为什么人人都喜欢至尊宝?

至尊宝定然有所指。

至尊宝指什么呢?

在这里,容我先给各位观众卖个关子。

请您继续往下看。

电影中,至尊宝进入了水帘洞的梦境,他问观世音菩萨:“为什么每个人都叫我找三颗痣呢?”

观世音菩萨回答:“找到你就可以救他了。”

大圣的眼睛一闪而过。

至尊宝从梦中惊醒。

观世音菩萨话里的“你”是谁?“他”又是谁?

先让我们走出电影,看一则故事。

南朝梁时期,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传法。

慧可问达摩:“我的心无法安宁,请求师父为我安心。”

达摩回答:“把你的心拿来,我帮你安定。”

慧可反思后说:“我寻找这颗心,却怎么也找不到。”

达摩说:“那么,我已经为你把心安好了。”

这段对话是禅宗里达摩祖师和弟子慧可的著名公案,这段对话体现了禅宗“直指人心”的教法。达摩通过让慧可直面“觅心不可得”这一事实,使他顿悟心本空寂、无须安放的真理。

为什么要讲这个禅宗公案呢?

因为至尊宝就是大圣的“心”。

让我们回到电影剧情中。

在第一部《月光宝盒》末尾的时候,至尊宝通过月光宝盒回到了五百年前观世音菩萨讨伐大圣的现场。

通过观世音菩萨我们知道,大圣做了这么几件坏事:

1.打伤紫霞仙子;

2.抢夺了月光宝盒;

3.与牛魔王结拜成兄弟;

4.与牛魔王共同谋划吃唐僧肉;

5.和观世音菩萨打架。

唐僧为了救大圣一命,甘愿自尽以命相抵,但是阴差阳错之下,至尊宝通过月光宝盒回到了五百年前,无意中救了唐僧一命。

再加上穷凶极恶的表情、神态、动作,大圣的邪恶简直是童年阴影。

于是,至尊宝作为大圣的“心”,就要为大圣的错误负责,去到五百年后,在与菩提老祖、牛魔王、白晶晶、春三十娘、二当家等人的梦境中,用“心”感悟与体会世间的荒诞、人生的短暂、因缘的聚散,特别是在第一部《月光宝盒》的末尾,春三十娘与山贼二当家、白晶晶与至尊宝的离奇故事中,将这些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刚才提到电影里,观世音菩萨说:“找到你就可以救他了。”

意思是,找到“心”大圣就回来了。

在第一部中,至尊宝完成了他“寻心”的使命了吗?

部分完成了。

通过月光宝盒,至尊宝看到了观世音菩萨讨伐大圣的场景,大圣也就是至尊宝自己。作为一个他者,至尊宝看到了自己的邪恶,而这样的邪恶,我们都知道,这叫冷酷无心。

电影中,至尊宝与白晶晶陷入了爱河,他的心在白晶晶那里,他暂时地找到了自己“心”的寄托。

并且,在法宝月光宝盒的加持下,至尊宝一次次回溯时间,去拯救白晶晶的生命和灵魂。此时,至尊宝就像请求达摩为自己“安心”的禅宗二祖慧可那样,找到了自己“心”的暂时的寄托。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大话西游》上部《月光宝盒》的主题,就是“寻心”。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偷天盗日》影评:黑色幽默下的叙事困境与导演转型之惑
  • 下一篇:《芳华》影评:湿木着烈火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