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月光男孩》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7-03-01 09:12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月光男孩》影评观后感

“我曾经也是个野孩子 又小又矮跟你一样 常常在月光下光脚奔跑 有一次  我跑过一位年迈的妇人 我边跑边叫 像个傻子一样 这位老妇人叫住我 她说 跑来跑去追逐月光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是蓝色的 你是蓝色的 所以我要叫你 布鲁”

胡安对希隆说出这段话时,小男孩看着叔叔的目光有些崇拜感。胡安的厚唇一张一合,舌头舔唇,长手指一点,斜睨的目光,摇晃着头,一副阅尽尘世,参透一切的神气样儿。然后他告诉小希隆,有一天应该自己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能让别人来决定。多年后,希隆也如胡安般成了街头上混的人,学着他的模样,也含一嘴金牙,完全在模仿胡安。

希隆,这个可怜的男孩,其父亲不知是谁?去了哪里?跟着一个吸毒的母亲,时常神经质般的不停说爱他,却完全不曾好好照顾过他,长期被喝斥、受冷落、无温饱、深感压抑,所谓的家根本就是个冰冷的牢笼,逃不掉,却也呆不下去。在学校、社区,长年受同龄人的欺负,直到中学还越演越烈起来,校园欺凌在他身上总会发生。生命中唯一的温暖是那个街头毒贩胡安及他的女友特雷沙给的,希隆被他吸引,受他爱护,得到一些启迪,模糊看到通往人生大道的门虚掩开来。

男孩心思细腻、内心柔软,如那海边的月光。所以,任何真诚对他讲那些能令人内心柔软的事情的人,都将俘获他的心。胡安讲了,那段话的意境很美,让人内心升起一个画面,一个在月光下的黑人男孩,浑身散着蓝光。说那番话时,俩人坐在海边沙滩上,胡安一直望着大海。然后,一个更加令他内心柔软的事情也发生在了海边,而且是在一个夜晚,也许那晚也有月光,与他从小一起长大,可能也是唯一一个愿意跟他私下交谈、交往的伙伴凯文,也对他说了一段美好的话。凯文谈到了微风拂面的美好感觉,谈到美好感觉令他想哭,谈到他在乎希隆的那些心事,然后,他吻了这个男孩,用手帮他得到了世间最美妙的感受。夜晚的沙滩上,希隆的爱情含苞欲放。

然而,现实总是令人绝望的,尤其是这样一种不为世俗所容的现实,同性恋。

很快,凯文便背弃了希隆,被人挑唆当众殴打了希隆,屈服于欺凌势力,求自保式的出击伤人,还是施加于所喜欢的人,这样的场面总是令人伤心、绝望的。每出一拳,凯文都求希隆不要站起来,每一次希隆都忍着身体与心灵的伤痛又站了起来,并逼进凯文,直到最后被人推倒猛踹,再也站不起来了。

剧情发展到这里,还是没有真正挑动我的好感。

《月光男孩》,这部在2016年的美国电影界里广获好评,获奖不断,最新刚拿下金球最佳剧情片奖,并是奥斯卡的夺冠热门的电影,只是如此而已。

前两章,讲了希隆童年、少年时期的故事,剧情不算新鲜,这样悲苦的故事在很多电影里都能看得见,更加悲苦的黑人孩子的故事都看过了,比如有一年的奥斯卡最佳女配的获奖电影《珍尼》,那个黑人女孩的命运比希隆不知苦多少倍。但是这部《月光男孩》到底凭什么获得那么多的赞誉,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带着这个疑问,我勉强继续往下看。

第三章,阿黑。希隆已经是成年人了,最终变成了跟胡安一样的人。整个人与年少时那个瘦弱的男孩完全不同了,如今的希隆体格强健,表情冷漠,随时都有掏枪射人的魄力,话也变多了,可以与人调侃、说笑。一个成长起来的男人,已经自己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根本无需再受母亲的指使、压制,在她面前讲话十分冷淡,母亲似在求他饶恕自己时,才流露其真性情,落下泪来。有一晚,在分别十年后,突然接到凯文的来电,希隆那已变刚强又冷酷的心才一下掀起了波澜。

这时候,我才觉得这部电影开始带感了,可惜已近尾声,但是没关系,最后那二十分钟抵得过前面近九十分钟。它的精髓全都在最后凯文与希隆重逢后的那一晚里全部展现出来了。

关于同性恋的电影,想插几句。很奇怪,人类这种所谓不伦之恋,当电影在讲这样的故事时,只要人物不讨厌,剧情不艳俗,感情展现得流畅、真实,一般都能获得好感,至少不会被差评。不曾说过,其实我很喜欢讲男同的电影。从十六年前的《蓝宇》,到十年前的《春光乍泄》,再到去年的《月光男孩》,它们都很容易就获得了我的好感,而《蓝宇》曾一度令我无法自拨的把网络小说《北京故事》一气看完,哭了几场。年轻时候的感情,多么纯粹呀。所以说,看来我对男同是没有偏见的,而事实上,我倒认为男同间的爱情是非常纯粹的,不太可能受一些世俗的标准所束缚,比如,不需要对方要有房才能结婚,一定要生孩子,必须孝敬对方的父母……,不,没有这些。俩人之间只需要爱,爱对方,全然接受对方,并将自己全然交给对方。有真爱的男同间的感情,应该是非常深沉的,那种莫名的深沉感在异性恋中似乎很难出现与体会到。男女之间,总是有太多的世俗纷扰。

《月光男孩》的第三章有明显的《春光乍泄》的影子。从凯文打完电话,到餐厅外抽烟的那几个镜头,我便立刻警觉到了《春》的影子。人物抽烟时的镜头感,色彩,光影,背景音乐,都很自然的让我想起了《春》里的梁朝伟。然后,接下来希隆开车上道去见凯文,背景音乐一响起,我便内心一应的笑了,那音乐正是《春》里的那一首,十足的阿根廷风情。

俩人在凯文工作的餐厅里见了面,是那种典型的美式街边餐厅,凯文在那里做厨师兼侍者。俩人见面后,浅浅笑谈,眼神试探,含蓄又性感的笑容,言轻却意深式的交流在两颗心间不时碰撞出不易察觉的火花,一股暗流穿于其间,那是淡淡的忧伤与情怯。凯文总是主动提问的一方,想了解希隆过得怎么样,其实从希隆的装扮上他一眼就能看出希隆在做什么样的营生,他对这种境遇的人是了解的,因为他自己也曾在街头上混过,并还坐过牢,出狱后决定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毕竟他做父亲了,有一个儿子。希隆的反应又如从前那样木讷了,总是被动的一方,但是他内心的剧烈也许还强过凯文,不然他不会在电影最后跟凯文说那句话:“从那以后,没有任何人再碰过我,从来没有。”这是多么强烈的表达啊。

凯文看似在跟希隆调侃,实则他深为希隆的现状担忧,所以才会说想过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那种整日在担忧与恐惧中度过的日子。只是所有的谈话看上去都很轻巧,凯文这个角色在最后这一段发挥了极致的魅力,他的笑,他的摆头,他的语调,都透着男同的吸引力,尽管自己过着非常平淡甚至拮据的生活,却对眼前人儿又酷又富的装扮没有任何嫌弃或是畏惧,也毫无距离感,表现得非常得体与自如,仿佛我看穿了你却还是深爱着你,一种超逸的自信与真诚。希隆一副酷像、硬汉之势,最后却不得不重又归于因对凯文的爱恋而柔软起来。在他的那句表白之后,换来凯文将他搂入了臂膀间。

事实上,希隆还处于人生的迷茫期,生命中好多伤痛与困惑,仍然没有得到抚平与解决,他只是将自己变成胡安式的人物后,可以将很多东西粗野地揉进日常的征服与斗争之中,靠一次次的交易去完成掌控欲的释放,在人一生最重要的人格成形期,童年及少年他被压抑得实在太久、太苦了,他需要重新塑造自我,只是没有别的方式可以比在街着上混迹,学着曾崇拜的叔叔样更有效了。他似乎变了,成熟及强大了,但是凯文此刻却出现了,一个同样也混过街头,现在洗手不干归于平淡生活的,还是自己爱过并仍爱的人,他一眼就将自己的空虚与迷茫看穿了。换句话来说,凯文一言就说穿了希隆,说中了他的心。
“你不是这样的人,我了解你。”

人一生很难遇见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这世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而凯文是懂希隆的,他懂他,那是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是同类人,所以才会爱对方,惺惺相惜。

希隆为什么要对凯文说那句话,没有任何人再碰过他,那是因为这世上再没有人真正懂过他。这是一个多么敏感、容易脆弱、细腻又情深的男同啊。不管他将体格锻炼得多么强健,带多少金牙,多粗的金链子,表情多冷酷,手持枪的动作多酷,在他自己及凯文心里,他俩都清楚,希隆其实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

全世界,唯有彼此才能明白的事,才是最美、最动人、最持久的感情。


就如有一个情节,希隆问凯文为什么突然打电话给他,凯文笑笑说因为有一天有人进来点了一首歌,然后他起身去播放机那里放起了这首歌,希隆回头一直看着他,歌声响起那一刻,站在播放机边的凯文低头笑了笑,希隆一直望着他,目光无法转移,流露情深,凯文再回到餐桌边坐下,带着极有魅力的笑容,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样的场景,根本不需要语言,俩人立刻就懂了彼此,感情顷刻决堤。非常动人的情节。

整部电影看似是一个男孩成长的经历与自我情感的觉醒,我想它之所以获得影界好评,应该还有更深的意味吧。

电影的光影与色彩的把握我非常喜欢,烘托出的氛围十分到位。镜头的角度是一大特色,偶现的手持式的镜头感也有点睛的作用,但是这一点有博主评价为是镜头角度失误,我不赞同。当然,这一切疑似有在模仿《春光乍泄》。人物的表演与情感的展现很细腻,人物对白经过捶磨般简洁、准确、意深。最重要,将一个男孩成为男同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准确到位,并且自然、真实。我想,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觉醒式的电影,除了感情刻画得好,它可以让人产生一共感动甚至共鸣,想探知真实的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反情色》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无法触碰 Intouchables》【夫妻影评】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