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论

《梵蒂冈博物馆》影评观后感

发表于2017-07-22 10:28 热度: 作者: 观后感
《梵蒂冈博物馆》影评观后感

影片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欣赏绘画要欣赏其中的诗意。
主题一:土,深埋土中的古代遗迹
拉奥孔群像:1506年罗马周围发现的深埋土中的古希腊雕塑。第一印象是一片缠绕扭曲的身躯,但又有一股力量有节奏地拉伸着,带动了空气的流动。拉奥孔与两个儿子被巨蛇缠身而奋力反抗,父亲和左侧的儿子左脚用力蹬地,身躯从右向左后扭,头向右后转,形成力量的对抗,右侧的儿子屈身向右前探身,左腿高高抬起,扭头向左上方的父亲望去,与父亲的两个手臂形成一条直线,平衡了左侧父子的张力。三人成金字塔形,被两条粗壮扭曲的蛇连一起。整个雕塑中,几个极度扭曲的身体有节奏地纠缠在一起,浓密的卷曲头发与胡须,一条条因用力过度而痉挛的肌肉和隆起的血管,表现了肉体的痛苦。人物的表情虽痛苦哀伤但不失其美貌,特别是两个美少年,即使是在与神抗争、与命运抗争的痛苦过程中仍不忘对美的追求。
躯干:乍一看就是名副其实的一截躯干和两截大腿,但细细品味,躯干扭曲的弧度,肌肉凸起的力量,慢慢就能感受到这一截躯干中所蕴含的开荒拓土的力量,一旦爆发,便是山崩土裂。
主题二:水,洗涤灵魂的水
米开朗基罗《圣殇》:视线最先落在圣母脸上,怀抱死去耶稣的圣母玛利亚,面容圣洁,表情悲恸。随着玛利亚的目光来到怀中的耶稣身上,神情安详,全无痛苦,一手下垂,就像睡着了一般。光线洒在冰冷的大理石雕塑上,水一样沿着光滑的皮肤、凸起的血管和肌肉流动,好似有了生命。圣母衣服皱褶间阴影和耶稣光滑皮肤的光泽,圣母的哀伤与耶稣的平静,圣母左手摊开的无奈与耶稣右手下垂的无力,圣母那山一样宽大坚实的衣衫和耶稣那河一般柔软无力的瘦弱身躯,一处处对比,将宁静掩盖下的悲怆气氛烘托到高潮。
主题三:血,代表牺牲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西斯廷礼拜堂穹顶上,连环画式地描绘出创世纪的九个宏大场面: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园、诺亚献祭、大洪水、诺亚醉酒。
神分光暗:感受上帝在一片虚无中开天辟地的孤寂。
创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陆:上帝挥舞着双臂创造万物,波澜壮阔,大气磅礴,周围的人物也渐渐丰富起来。
但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上帝创造亚当。刚从混沌中分出的亚当,舒展着健美的身躯,斜卧在左下角的岩石上,右臂撑地,头用力扭转,目光向右凝视,左臂搭在蜷起的左腿上,顺着目光伸向右上方,微微下垂的手指方寸之外,便是万物之主,被一群小天使环绕着,刚从右上方风驰电掣般飞来,带起一片衣衫飞舞,伸着有力的手臂,正要把灵魂注入亚当。二人四目相对,将空气凝结,手指将触未触,聚集了无穷力量,却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
壁画画在几十米高的礼拜堂穹顶,需要抬头仰望,头顶一片片惊天地泣鬼神的景象,任谁看到恐怕也会气冲凌霄,目眩神迷。
拉斐尔《雅典学院》
平行构图:平行的台阶和弧形拱门将画面浓浓的学术气氛牢牢固定。
对称构图:整幅画主要由台阶上并列而站的一行人以及分处左右下角台阶下或站或坐的两群人组成。台阶上,人物中间密集,动作皆站立;两边稀少,动作幅度大。台阶下,人物两边密集,中间少。台阶中间,一个斜坐的人和一个正在上台阶的人将两部分人连接起来。
透视关系:几个逐渐变小的弧形拱门将视线集中到位于画面正中央的两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二人的身体正好框在最小的一个拱门内,一边辩论一边迎面走来,头顶蓝天,气咤风云。柏拉图身裹橙衣一指向天,亚里士多德身披淡蓝披肩,手向前伸,代表一个关心天上,一个看重人间。
用清晰的线条、衣服的体积感、厚厚的书本、身体的动作手势、沉思的表情营造出坚定、辩论和钻研的学术气氛。
画中很多人物都是以当时的人物为模特,如饰柏拉图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可爱的拉斐尔将自己也藏在了人群之中。

马索利诺《亚当与夏娃》与马萨乔《逐出伊甸园》:表现的都是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一幕,面对面对望了几个世纪。
马索利诺的《亚当与夏娃》,二人并排而站,姿势优雅放松,一个人头蛇从右边的树枝上窜出来,背景平面化。
马萨乔《逐出伊甸园》相比更加写实,有透视关系,有景深,有阴影。亚当与夏娃二人一前一后,亚当低头捂脸痛哭,夏娃羞愧地捂住自己的身体,仰头哀嚎。持剑天使显然是从二人身后上方的天上飞驰而来,裙摆边缘的模糊处理表现飞翔的速度,背景是土地山峦和宫殿一角。画面生动地描绘出这一著名的瞬间。

主题四:火,代表激情
梵高《自画像》:梵高自杀之前将自己耳朵割掉后的自画像,头缠纱布,面容憔悴,神情寂寥,让人不忍直视。梵高画中的一切都在燃烧,最终也将自己的生命燃尽。
影片中,时时出现的地图馆长廊穹顶壁画,璀璨得令人眩目;俯视双层蜗牛壳状螺旋楼梯,人也不由跟着旋转。
艺术不正是一个个轮回中的旋转盘桓吗。
返回电影评论列表>>>
返回网站首页>>>
  • 上一篇:《灿烂人生》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动画电影《大护法》影评观后感
  • 继续阅读